可移动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6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电装置,包括多个锂电池单元,储存和释放电能;

固定防护框,固定连接所述蓄电装置;

BMS控制系统,设于固定防护框外侧,控制完成蓄电装置充放电的控制与过流过载的保护;

转接板,设于所述蓄电装置内,将可移动锂电池组的电压、温度信息采集集中在一起并传递给BMS控制板;

导热垫,贴紧蓄电装置和固定防护框,将热量由蓄电装置传导到固定防护框;

连接螺杆,贯穿所述蓄电装置;

所述固定防护框包括:

面环氧板,为两块,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蓄电装置相对的两侧面保护所述蓄电装置;

端环氧板,为两块,分别设于所述蓄电装置纵向的相对的两端,贴靠所述蓄电装置;

固定板,为两块,分别设于所述端环氧板外侧,贴靠所述端环氧板;

绝缘连接板,为两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蓄电装置另一对相对的两侧面;

所述连接螺杆贯穿所述蓄电装置、端环氧板和固定板使所述蓄电装置、端环氧板和固定板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包括:锂电池单元组、均热板、导电片、支撑管、正极集合电极片和负极电极集合片;

所述锂电池单元组为多个,每个所述锂电池单元组包括排成一列的多个锂电池单元,每个锂电池单元组都有至少两根所述连接螺杆贯穿定位;

所述均热板为多个,所述均热板分别设于相邻的所述锂电池单元之间;

所述导电片为多个,所述导电片分别将所述锂电池单元串并联;

所述蓄电装置在所述锂电池单元组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锂电池单元大小的空位;

所述支撑管为多个,在所述空位处由所述支撑管抵顶轴向的两个所述锂电池单元;

所述支撑管由所述连接螺杆轴向贯穿;

所述正极集合电极片集合所述锂电池单元组的正极;

所述负极电极集合片集合所述锂电池单元组的负极;

所述均热板为L形,L形的一边设于所述锂电池单元之间,另一边贴紧所述固定防护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

电芯组,由多个电芯同向平行排列构成,储存和释放电能;

第一电池支架和第二电池支架,分别设于所述电芯组的两端,内侧设有阵列的多个固定槽,固定所述电芯组的电芯的一端,所述固定槽底部设有贯穿内外两侧的电芯连接孔,在固定槽侧壁交接处设有连接孔;

第一导电汇集片和第二导电汇集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池支架和第二电池支架外侧,由电芯连接孔贴靠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分别使所述电芯的正极并联和负极并联,为锂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

第一导热绝缘片和第二导热绝缘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汇集片和第二导电汇集片的外侧,使内部热量向外散热;

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片和第二导热绝缘片外侧防止电芯组漏电,分别挤压所述第一导热绝缘片、第二导热绝缘片、第一导电汇集片和第二导电汇集片由外向内贴靠所述电芯组两端;

所述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支架和第二电池支架分别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设于所述空位内且电连接所述正极集合电极片和负极电极集合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BMS控制系统和固定防护框,将所述BMS控制系统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防护框;

所述连接板中部微向上拱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组固定件,将可移动锂电池组整体连接在电池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矩阵排列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汇集片、第二导电汇集片、第一导热绝缘片、第二导热绝缘片、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正对所述连接孔都设有贯穿的连接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铜片;所述支撑管为高强度材料;所述均热板为铝质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环氧板上设有密集排列的散热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