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目前常用的天线设计形态而言,大多数以单极天线或倒F天线为主。然而该类天线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天线净空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净空区下,设计出低频频宽涵盖至704-960MHz,高频频宽涵盖至1710-2690MHz的天线,并具有较佳的辐射特性是天线设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一种天线结构,包括:
馈入部,所述馈入部用以馈入电流信号;
第一接地部,所述第一接地部与所述馈入部间隔设置,用以为所述天线结构提供接地;
第一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与所述馈入部电连接;
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间隔设置,并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部;以及
第三辐射部,所述第三辐射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至所述馈入部及所述第一辐射部。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天线结构。
上述天线结构利用所述切换电路来调整所述天线结构的低频模态,而当切换低频频段时,中高频频带依然可以保持宽频频带,并达到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的设计使用。再者,于所述第二接地部处设置所述切换电路还可有效降低所述馈入部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天线结构应用至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天线结构中匹配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图1所示天线结构中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图1所示天线结构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
图6为图1所示天线结构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7为图1所示天线结构的总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天线结构中匹配电路的电路图。
图10为图8所示天线结构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
图11为图8所示天线结构中切换开关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时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12为图8所示天线结构中切换开关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时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天线结构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天线结构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
图16为图13所示天线结构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天线结构 100、300、400
馈入部 10、40
第一接地部 11、41
第二接地部 12、42
第一辐射部 13、33、43
第一辐射段 131、331、431
第二辐射段 133、333、432
第三辐射段 135、335、433
第四辐射段 137、337、434
第五辐射段 435
第六辐射段 436
第七辐射段 437
第二辐射部 14、34、44
第一耦合臂 141、341、441
第二耦合臂 143、343、443
第三耦合臂 145、345、445
第四耦合臂 147、347、447
第五耦合臂 149
第三辐射部 15、35、45
第一辐射臂 151、351、451
第二辐射臂 153、353、452
第三辐射臂 453
第四辐射臂 454
第五辐射臂 455
第六辐射臂 456
第七辐射臂 457
第八辐射臂 458
第四辐射部 16
延伸部 17、47
第一延伸段 171、471
第二延伸段 173、473
第三延伸段 475
第四延伸段 477
第五延伸段 479
匹配电路 18、38
第一匹配元件 181、381
第二匹配元件 183
切换开关 SW
切换电路 19
切换单元 191
第一切换元件 183
第二切换元件 383
无线通信装置 200
壳体 21
底板 211
边框 212
容置空间 213
净空区 23
第一电子元件 24
第二电子元件 25
第三电子元件 26
第四电子元件 27
馈入源 28
接地点 29
基体 401
第一表面 402
第二表面 403
第三表面 404
第四表面 405
第五表面 406
第六表面 407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接触连接,例如,可以是导线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连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触式耦合的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结构100,其可设置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无线通信装置200内,用以发射、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交换无线信号。
该无线通信装置200还包括壳体21及净空区23。所述壳体21至少包括底板211及边框212。所述边框212环绕所述底板211的周缘设置,以与所述底板211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213。所述容置空间213用以容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00的电路板、处理单元等电子元件或电路模块于其内。所述净空区23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13的一侧。所述净空区23是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00内无导体存在的区域,用以防止外在环境中的电子元件如电池、振动器、喇叭、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对所述天线结构100产生干扰,造成其工作频率偏移或辐射效率变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空区23的尺寸大致为69.2*8.7mm2。
可以理解,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00至少包括四个电子元件,即第一电子元件24、第二电子元件25、第三电子元件26以及第四电子元件27。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与第二电子元件25间隔设置,且均邻近所述净空区23设置。所述第三电子元件26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与第二电子元件25之间,且位于所述净空区23的上方。所述第四电子元件27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与第二电子元件25远离所述净空区23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为一振动器模组,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为一扬声器模组,所述第三电子元件26为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模组,所述第四电子元件27为一电池。
该天线结构100可由金属片材或柔性印刷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制成。该天线结构100整体设置于所述净空区23上方,且包括馈入部10、第一接地部11、第二接地部12、第一辐射部13、第二辐射部14、第三辐射部15、第四辐射部16以及延伸部17。所述馈入部10、第一接地部11以及第二接地部12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辐射部13、第三辐射部15、第四辐射部16均电性连接至所述馈入部10。所述第二辐射部14与所述第一辐射部13、第三辐射部15、第四辐射部16以及延伸部17均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部11。所述延伸部17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部13,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地部12。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馈入部10大致呈直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底板211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所述馈入部10位于所述净空区23的上方,且临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设置。所述馈入部10用以电性连接至一馈入源28(请参阅图3),进而为所述天线结构100馈入电流。
所述第一接地部11大致呈直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底板211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接地部11与所述馈入部10间隔设置,用以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点29(请参阅图4),进而为所述天线结构100提供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部11的长度大于所述馈入部10的长度。
所述第二接地部12大致呈直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底板211及所述馈入部10所在平面均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接地部12设置于所述馈入部10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11的一侧,且临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设置。所述第二接地部12用以电性连接至所述接地点29,进而为所述天线结构100提供接地。
所述第一辐射部13包括第一辐射段131、第二辐射段133、第三辐射段135以及第四辐射段137。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底板211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辐射段13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部10远离所述底板211的一端,另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段13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共面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131远离所述馈入部10的一端,并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及所述第二辐射部14的方向延伸,直至跨过所述第三电子元件26,并继续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且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的方向延伸,以大致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靠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一侧平齐。
所述第三辐射段1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13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另一端沿平行所述馈入部10且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接着弯折一直角,以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且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及所述第二辐射部14的方向延伸,直至越过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所述第四辐射段137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四辐射段13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辐射段135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辐射部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耦合臂141、第二耦合臂143、第三耦合臂145、第四耦合臂147以及第五耦合臂149。所述第一耦合臂141大致呈矩形片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耦合臂141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部11远离所述底板211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段131且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耦合臂1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耦合臂141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1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另一端沿平行所述第三辐射段135且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耦合臂145、第四耦合臂147、第五耦合臂149与所述第四辐射段137共面设置。所述第三耦合臂145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耦合臂143远离所述第一耦合臂14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并沿平行所述第四辐射段137且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耦合臂147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耦合臂145远离所述第二耦合臂143的一端。所述第五耦合臂149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四耦合臂147远离所述第三耦合臂145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三耦合臂145且靠近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方向延伸。如此,所述第三耦合臂145、第四耦合臂147以及第五耦合臂149共同构成一U型结构。
所述第三辐射部15包括第一辐射臂151及第二辐射臂153。所述第一辐射臂15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131与第二辐射段133的连接处,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耦合臂143且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臂15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辐射臂15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臂151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13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且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辐射臂15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长度,且所述第三耦合臂145、第四耦合臂147以及第五耦合臂149共同构成的U型结构围绕所述第三辐射部15设置。
所述第四辐射部16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共面设置。所述第四辐射部16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131靠近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且远离所述第一耦合臂141的一侧,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且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辐射部16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共同设置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远离所述第一耦合臂141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辐射部16的长度亦小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长度,且与所述第二辐射臂153的长度相当。
所述延伸部17大致呈L型。所述延伸部17包括第一延伸段171以及第二延伸段173。所述第一延伸段17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段171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一侧中部位置,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段131且靠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17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共面设置。所述第二延伸段17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段171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13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且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段131的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二接地部12远离所述底板211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17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段131的长度,因此所述第四辐射部16位于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与所述第二延伸段173之间,即所述第二辐射段133与所述延伸部17共同围绕所述第四辐射部16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3,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结构100还包括匹配电路18。所述匹配电路18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源28,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部10。具体地,所述匹配电路18包括第一匹配元件181及第二匹配元件183。其中所述第一匹配元件18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源28,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元件183的一端及所述馈入部10。所述第二匹配元件183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匹配元件181为电容,其电容值为2.5pF。所述第二匹配元件183为一电感,其电感值为8nH。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匹配元件181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电容,其还可以为其他电容、电感或者电感与电容的组合。同样,所述第二匹配元件183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电感,其还可以为其他电感、电容或者电感与电容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4,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结构100还包括切换电路19。所述切换电路19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地部12,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接地点29,即接地。具体地,所述切换电路19包括切换单元191及至少一第一切换元件19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9包括三个第一切换元件193。所述三个第一切换元件193均为电感,且电感值分别为6.2nH、12nH、16nH。所述切换单元19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地部12。所述第一切换元件193之间相互并联,且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切换单元191,另一端均电连接至所述接地点29,即接地。如此,通过控制所述切换单元191的切换,可使得所述第二接地部12切换至不同的第一切换元件193。由于每一个第一切换元件193具有不同的电感,因此通过所述切换单元191的切换,可有效调整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低频频段。
例如,当所述切换单元191切换至电感值为6.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所述天线结构100可工作于Band 5频段(869-894MHz)及Band 8频段(925-926MHz)。当所述切换单元191切换至电感值为1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所述天线结构100可工作于Band20频段(791-862MHz)。当所述切换单元191切换至电感值为16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所述天线结构100可工作于Band 17频段(704-746MHz)。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切换元件193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电感,其还可以为其他电感、电容或者电感与电容的组合。另外,所述第一切换元件193的数量亦不局限为三个,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电流从所述馈入部10馈入后,电流将分别流经所述第一辐射部13、第三辐射部15、第四辐射部16及延伸部17,并通过所述第二接地部12接地。另外,流过所述第一辐射段131的电流将耦合至所述第二辐射部14,并通过所述第一接地部11接地。如此,所述第一辐射部13可用以激发一低频模态。第二辐射部14用以激发一中高频的第一模态,所述第一辐射部13的二倍倍频激发所述中高频的第二模态,所述第四辐射部16用以激发所述中高频的第三模态。所述第三辐射部15则用以调整所述中高频的第一模态及第三模态。另外,所述天线结构100还通过设置所述切换电路19,以有效切换及调整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低频模态。
显然,如上述所述,所述天线结构100利用所述切换电路19来调整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低频模态,而当切换低频频段时,中高频频带依然可以保持宽频频带,并达到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的设计使用。再者,于所述第二接地部12处设置所述切换电路19还可有效降低所述馈入部10的损耗。
请一并参阅图5,为所述天线结构100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其中曲线S51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6.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S11值。曲线S52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S11值。曲线S53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6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S11值。显然,当所述切换电路19切换至不同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所述天线结构100可工作于不同的低频频段,例如Band 5频段(869-894MHz)、Band8频段(925-926MHz)、Band 20频段(791-862MHz)以及Band 17频段(704-746MHz)。另外,由于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中高频的第二模态由所述第一辐射部13的二倍倍频激发。因此,当所述天线结构100通过所述切换电路19调整其低频模态时,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中高频模态的第二模态亦随之调整。也就是说,当所述天线结构100利用所述切换电路19切换及调整其低频频宽时,所述切换电路19仅会影响所述中高频的第二模态,而维持所述中高频的宽频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6,为所述天线结构100的辐射效率曲线图。其中曲线S61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6.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S62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S63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6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辐射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7,为所述天线结构100的总辐射效率曲线图。其中曲线S71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6.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总辐射效率。曲线S72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2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总辐射效率。曲线S73为所述天线结构100中切换电路19切换至电感值为16nH的第一切换元件193时的总辐射效率。
显然,从图6及图7可明显看出,所述天线结构100可通过所述切换电路19的切换,而完整涵盖目前常用的通信系统所需要的系统频宽。例如,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低频可以涵盖至700-960MHz,且所述天线结构100于低频模态时的辐射效率及总辐射效率为30-38%,而所述天线结构100的中高频可以涵盖至1710-2170MHz,且于中高频模态时的辐射效率及总辐射效率为43-65%,符合天线设计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8与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300。所述天线结构300包括馈入部10、第一接地部11、第一辐射部33、第二辐射部34、第三辐射部35以及匹配电路38。所述天线结构300与天线结构100的区别在于,所述天线结构300并未包括所述天线结构100的第二接地部12、第四辐射部16、延伸部17以及切换电路19,即省略了天线结构100中的第二接地部12、第四辐射部16、延伸部17以及切换电路19。另外,所述第一辐射部33、第二辐射部34、第三辐射部35以及匹配电路38的具体结构与所述天线结构100中的第一辐射部13、第二辐射部14、第三辐射部15以及匹配电路18的结构不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辐射部33包括第一辐射段331、第二辐射段333、第三辐射段335以及第四辐射段337。所述第一辐射段33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底板211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部10远离所述底板211的一端,另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段33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331共面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段33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331远离所述馈入部10的一端,并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及所述第二辐射部34的方向延伸,直至跨过所述第三电子元件26,并继续沿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且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的方向延伸,以大致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靠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一侧平齐。
所述第三辐射段335与所述第一辐射段331及第二辐射段333共面设置。所述第三辐射段335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段333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一端,并沿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接着弯折一直角,以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333且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方向延伸,直至越过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所述第四辐射段337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辐射段333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四辐射段33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辐射段335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333的一端垂直连接,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辐射部3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耦合臂341、第二耦合臂343、第三耦合臂345以及第四耦合臂347。所述第一耦合臂34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33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耦合臂341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部11远离所述底板211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段331且远离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4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耦合臂343与所述第四辐射段337共面设置。所述第二耦合臂3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耦合臂341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11的一端垂直连接,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耦合臂345、第四耦合臂347与所述第二耦合臂343共面设置。所述第三耦合臂345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耦合臂343远离所述第一耦合臂341的一端垂直连接,并沿靠近所述第四辐射段337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耦合臂347大致呈直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耦合臂345远离所述第二耦合臂34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耦合臂343且靠近所述第二辐射段333的方向延伸。如此,所述第二耦合臂343、第三耦合臂345以及第四耦合臂347共同构成一U型结构。
所述第三辐射部35包括第一辐射臂351及第二辐射臂353。所述第一辐射臂351与所述第一辐射段33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辐射臂351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331与第二辐射段333的连接处,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耦合臂341且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臂35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与所述第四辐射段337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辐射臂35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臂351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331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三耦合臂345且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5的方向延伸。
请一并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结构300的匹配电路38包括第一匹配元件381、切换开关SW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切换元件3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匹配电路38包括二个第二切换元件383。所述二个第一切换元件383均为电容,且电容值分别为4pf、14pf。所述第一匹配元件381为一电感,其电感值为8nH。所述第一匹配元件381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馈入源28及所述切换开关SW的一端。所述第一匹配元件38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个第二切换元件383相互并联,且其一端均电连接至所述切换开关SW的另一端,所述二个第二切换元件383的另一端均电性连接至所述馈入部10。如此,通过控制所述切换开关SW的切换,可使得所述馈入部10切换至不同的第二切换元件383。由于每一个第二切换元件383具有不同的电容,因此通过所述切换开关SW的切换,可调整所述天线结构300的低频频段。
例如,当所述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所述天线结构300可工作于900MHz频段。当所述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所述天线结构300可工作于700MHz频段。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切换元件383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电容,其还可以为其他电容、电感或者电感与电容的组合。另外,所述第二切换元件383的数量亦不局限为二个,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请一并参阅图10,为所述天线结构300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其中曲线S101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S11值。曲线S102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S11值。
请一并参阅图11,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图。其中曲线S111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S112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总辐射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2,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图。其中曲线S121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辐射效率。曲线S122为所述天线结构300中切换开关SW切换至电容值为14pf的第二切换元件383时的总辐射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400。所述天线结构400至少包括馈入部40、第一接地部41、第二接地部42、第一辐射部43、第二辐射部44、第三辐射部45以及延伸部47。所述天线结构400与天线结构100的区别在于,所述天线结构400并未包括所述天线结构100的第四辐射部16,即省略了天线结构100中的第四辐射部16。另外,所述天线结构400还包括基体401,且所述天线结构400中第一辐射部43、第二辐射部44、第三辐射部45以及延伸部47的结构均与天线结构100中第一辐射部13、第二辐射部14、第三辐射部15以及延伸部17的结构不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401用以承载所述天线结构400。所述基体401包括第一表面402、第二表面403、第三表面404、第四表面405、第五表面406以及第六表面407。其中所述第一表面402与所述第二表面403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表面404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402的一侧。所述第四表面405的一端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三表面404,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表面403。所述第五表面406与所述第三表面404相对设置,且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402相对所述第三表面404的另一侧。所述第六表面407与所述第一表面402及第二表面403均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402及第二表面403之间。所述第六表面407还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五表面406远离所述第一表面402的一侧。
所述馈入部40大致呈条状,所述馈入部40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五表面406,并延伸至所述第六表面407。所述馈入部40用以为所述天线结构400馈入电流。
所述第一接地部41大致呈条状。所述第一接地部41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五表面406,并延伸至所述第六表面407。所述第一接地部41与所述馈入部40间隔设置,用以为所述天线结构400提供接地。
所述第二接地部42大致呈条状。所述第二接地部42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五表面406,并延伸至所述第六表面407。所述第二接地部42设置于所述馈入部40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41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地部42用以为所述天线结构400提供接地。
所述第一辐射部43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一表面402、第三表面404以及第四表面405。所述第一辐射部43包括第一辐射段431、第二辐射段432、第三辐射段433、第四辐射段434、第五辐射段435、第六辐射段436以及第七辐射段437。所述第一辐射段43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02。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馈入部40靠近所述第五表面406的一端,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三表面40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段432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431共面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431远离所述馈入部40的一端,并沿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4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辐射段433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三表面404上。所述第三辐射段4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段432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并沿靠近所述第四表面405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辐射段434大致呈矩形片状,其布设于所述第四表面405上。所述第四辐射段434的一端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段433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一端,并沿靠近所述第二表面40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五辐射段435大致呈矩形片状,其布设于所述第三表面404。所述第五辐射段435的一端弧形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段432靠近所述第三辐射段433且背向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一侧,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四表面405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六辐射段436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五辐射段435共面设置,并与所述第五辐射段435构成大致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六辐射段436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五辐射段435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一侧,另一端继续沿所述第四表面405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辐射段43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六辐射段436的宽度。所述第七辐射段437大致呈矩形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四表面405上。所述第七辐射段437的一端弧形连接至所述第六辐射段436远离所述第五辐射段435的一端,并沿靠近所述第二表面403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辐射部44包括第一耦合臂441、第二耦合臂443、第三耦合臂445以及第四耦合臂447。所述第一耦合臂441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一辐射段43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耦合臂441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部41的一端,并沿逐渐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耦合臂443布设于所述第三表面404。所述第二耦合臂4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耦合臂441远离所述第一接地部4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四表面405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耦合臂445大致呈直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四表面405。所述第三耦合臂445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耦合臂443远离所述第一耦合臂441的一端,并沿靠近所述第七辐射段437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耦合臂447大致呈直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四表面405。所述第四耦合臂447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耦合臂445远离所述第二耦合臂44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七辐射段437且靠近所述第三表面404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辐射部45包括第一辐射臂451、第二辐射臂452、第三辐射臂453、第四辐射臂454、第五辐射臂455、第六辐射臂456、第七辐射臂457以及第八辐射臂458。所述第一辐射臂451大致呈矩形片状,其布设于所述第三表面404内。所述第一辐射臂451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段431与第二辐射段432的连接处,并沿平行所述第五辐射段435且靠近所述第四表面405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臂452大致呈矩形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四表面405。所述第二辐射臂452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臂451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七辐射段437且靠近所述第二表面40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辐射臂453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臂452远离第一辐射臂451的一端,并沿靠近所述第七辐射段437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辐射臂454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臂453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452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臂452且靠近所述第三表面404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辐射臂452、第三辐射臂453以及第四辐射臂454共面设置,且构成大致呈U型的结构。
所述第五辐射臂455大致呈矩形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三表面404内。所述第五辐射臂455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至所述第四辐射臂454远离第三辐射臂45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臂451且靠近所述第一表面40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六辐射臂456大致呈矩形片状,其与所述第五辐射臂455共面设置。所述第六辐射臂456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五辐射臂455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451的一侧,并继续沿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45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七辐射臂457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与所述第六辐射臂456共面设置。所述第七辐射臂457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五辐射臂455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456的一侧,并沿靠近所述第一辐射臂451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辐射臂456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七辐射臂457的宽度,但其长度小于所述第七辐射臂457的长度。所述第八辐射臂458大致呈矩形条状,其布设于所述第二表面403。所述第八辐射臂458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辐射臂453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452的一端。
所述延伸部47整体布设于所述第一表面402,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471、第二延伸段473、第三延伸段475、第四延伸段477以及第五延伸段479。所述第一延伸段471大致呈矩形条状。所述第一延伸段471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段432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一侧,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段431且靠近所述第五表面406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473大致呈矩形条状。所述第二延伸段473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段471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段432且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延伸段475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延伸段473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471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一延伸段471且靠近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延伸段477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三延伸段475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473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二延伸段473且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延伸段479大致呈矩形条状,其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四延伸段477远离所述第三延伸段475的一端,并沿平行所述第一辐射段431且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32的方向延伸,直至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地部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47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段431的长度,所述第三延伸段475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471的长度。所述第四延伸段477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段473的长度。所述第五延伸段479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延伸段475的长度。
图15及图16分别为所述天线结构400的S参数(散射参数)曲线图及辐射效率图。显然,由图13及图14可明显看出,所述天线结构400的低频可涵盖至880-960MHz,中高频涵盖至1710-2170MHz,其S参数(散射参数)及天线效率均符合一般天线设计需求,且于设计上亦支援CA。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二接地部42增加如图4所示的切换电路19,如此可将所述天线结构400的低频延伸至涵盖700-960MHz。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发明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