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自锁式插孔接触件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器的在功能以及型号上的不断拓展,应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种类也日渐广泛。插孔接触件是各类母口接触件的总称,其主要是用于与插针接触件插接以实现对相应电路的导通。为了保证插拔方便以及插合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插孔内的插孔接触件设计为弹性件,但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插针可能会经常拔插,最终电连接器的接触性能难以保证,并且在一些震动环境中,单纯依靠插孔接触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牢固的插接并不现实,电连接器的插针往往会出现松脱的现象。如果通过提高插孔接触件与插针的接触面积或拔插阻力来防止松脱,如果强行易拔出会导致插孔接触件的寿命严重缩短,同时,此类插孔接触件的制作工艺要求太高,并且制作成本也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限制插孔接触件的制作工艺和成本、且接触可靠性高的紧凑型自锁式插孔接触件组件及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紧凑型自锁式插孔接触件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针部分和插孔部分以及嵌设于所述插孔部分的插孔接触件,还包括筒体状的固定帽和弹性卡扣,所述固定帽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插孔部分,包括绕其外周壁设置的弧形孔,所述弹性卡扣包括连接臂和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臂两端的弹性臂,所述插针部分的插针端部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卡槽;所述弹性卡扣卡合在所述固定帽上,且所述弹性臂部分嵌设于所述弧形孔内;所述插针插入所述插孔部分后穿设在所述固定帽上,所述弹性臂可选择性地卡持和脱离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还包括分别自所述弧形孔的两个端部垂直延伸、贯穿所述固定帽端面的缺口,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自每个所述弹性臂端部翘起的弯折臂,所述弯折臂可滑动地卡持于所述缺口内,两个所述缺口呈“八”字形,且越远离所述固定帽的中心,两个所述缺口之间的距离越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弹性臂包括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一段和连接所述弯折臂的第二段,所述连接臂两端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段在靠近所述第二段端的间距。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段平行或近似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为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部分包括插孔套和固定在所述插孔套两端的阻挡环,所述阻挡环包括相连的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内环面和所述外环面将所述插孔接触件和所述插孔套夹持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的一端凸设有用于卡持在所述插孔部分上的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扣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用于固定插孔部分的电缆压接板和任意的上述的紧凑型自锁式插孔接触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压接板上固定有多个所述插孔部分。
由于插针的端部具有一圈环形的卡槽,其插入固定帽后弹性卡扣卡入环形的卡槽内,使得插针部分穿过插孔部分后无法轻易拔出,对插孔部分的插孔接触件并无特别要求,即使在长期拔插后和震动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松脱现象,保证了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另外,使用时只需朝固定帽推压弹性卡扣即可使其与插针脱离卡合状态,从而拔出插针,此种结构并不会明显增大产品的尺寸,紧凑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用于固定插孔部分2的电缆压接板6和插孔接触件组件。其中,本实施例的紧凑型自锁式插孔接触件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针部分1和插孔部分2以及嵌设于插孔部分2的插孔接触件3,还包括筒体状的固定帽4和弹性卡扣5,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帽4可拆卸地固定在插孔部分2,具有绕其外周壁设置的弧形孔41,弹性卡扣5包括连接臂51和分别连接在连接臂51两端的弹性臂52,插针部分1的插针10端部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卡槽11;弹性卡扣5卡合在固定帽4上,且弹性臂52部分嵌设于弧形孔41内;插针10插入插孔部分2后穿设在固定帽4上,弹性臂52可选择性地卡持和脱离卡槽11。
具体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弹性卡扣5卡入固定帽4的弧形孔41内,并将固定帽4固定到插孔部分2,然后将插针10插入到插孔部分2与插孔接触件3配合,并用力按压插针10,弹性臂52在插针10的挤压下朝两侧分开,然后卡在插针10端部的卡槽11内,至此,插针10无法松脱。为了提高组件的紧凑性和可靠性,固定帽4的一端凸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扣部43,用于卡持在插孔部分2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方式中,固定帽4与插孔部分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利用其它紧固件或连接件连接,但其效果并不如本实施例的卡扣连接方式,因为插孔接触件的应用场合对应紧凑性的要求很高,一方面,卡扣连接方式拆装方便,另一方面,其占用空间也很小。
具体地,固定帽4包括绕其外周壁设置的弧度大于90°的弧形孔41和分别自弧形孔41的两个端部垂直延伸、贯穿固定帽4端面的缺口42;弹性卡扣5包括连接臂51、分别连接在连接臂51两端的弹性臂52以及自每个弹性臂52端部翘起的弯折臂53,两个缺口42呈“八”字形,且越远离固定帽4的中心,两个缺口42之间的距离越大;插针部分1的插针10端部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卡槽11,弹性臂52部分嵌设于弧形孔41内,且弯折臂53可滑动地卡持于缺口42内。
结合图5~7,本实施例的插孔部分2包括插孔套20和固定在插孔套20两端的阻挡环21,阻挡环21具有相连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内环面和外环面将插孔接触件3和插孔套20夹持于其中。优选地,插孔套20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环形槽体20a(如图6),卡扣部43可与该槽体20a卡合连接。
如图4所示,每个弹性臂52包括连接连接臂51的第一段52a和连接弯折臂53的第二段52b,连接臂51两端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一段52a在靠近第二段52b端的间距。最好是两个第一段52a在靠近第二段52b端的间距不大于两个弯折臂53之间的距离。或者说,两个第二段52b在靠近弯折臂53端的间距不小于另一端的间距。本实施例优选两个第二段52b平行或近似平行,弹性卡扣5为对称结构。
在未插入插针的状态下,弹性卡扣5两侧的弹性臂52处于靠拢状态,由于两个缺口42形成“八”字形的缩口形状,弯折臂53在其内壁的引导下位于缺口42的最里端;在插针10插入固定帽4的过程中,插针10端部朝两侧挤压弹性臂52,此时,弯折臂53沿相应的缺口42朝外滑动,当弹性臂52进入卡槽11后,弯折臂53靠拢,依靠弹性回复力卡紧插针10,此时插针10为锁紧状态,不会轻易脱出插孔套20;当需要拔出插针10时,朝固定帽4推动连接臂51,两个弯折臂53在缺口42的引导下朝两侧张开,两个弹性臂52之间的间距变大,当该间距大于插针10直径时,插针10为解锁状态,可轻松拔出。这里,优选插针10的端部倒角处理,以便更好地推挤弹性臂52。结合图5所示,由于插针10与插孔套20、固定帽4装配后,仅利用连接臂51卡持于其上,并不需要其他复杂的附属结构件,只需设计弹性卡扣5的长度,使电连接器组装后连接臂51距离固定帽4有一段合理的推压用的操作距离即可,因此,单个插针10与插孔套20在组装后的径向尺寸并不会增大很多。
在应用该插孔接触件组件的电连接器中,有的电缆压接板6上固定有许多个插孔部分2,由于本插孔接触件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在同一个电缆压接板6上可以布置更多个插孔接触件组件,并且各个插孔接触件组件中的弹性臂52的按压互不干涉。由于单个插针10与插孔套20在组装后的径向尺寸并不会增大很多,在具有许多并排的插针的电连接器中,相邻的两个插针10之间的间距可以做得尽量小,使得有限尺寸的电连接器中可以设置更多的插针结构,产品的紧凑性更好,每个插针10的锁紧和解锁操作都非常方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针的端部具有一圈环形的卡槽,其插入固定帽后弹性卡扣卡入环形的卡槽内,使得插针部分穿过插孔部分后无法轻易拔出,对插孔部分的插孔接触件并无特别要求,即使在长期拔插后和震动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松脱现象,保证了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另外,使用时只需朝固定帽推压弹性卡扣即可使其与插针脱离卡合状态,从而拔出插针,此种结构并不会明显增大产品的尺寸,紧凑性能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