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的PCB板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磁转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作为电磁转换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核心装置的电磁换能器的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大部分电磁换能器的关键部件都是由导线缠绕而成的线圈。目前,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的线圈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外层绝缘的导线一根一根缠绕而成的导线绕组式线圈,另一种是由多块已经布好线的PCB板组合而成的线圈。在一部分小型的线圈生产当中,由导线缠绕式的线圈需要人工使用绕线机进行生产,过程复杂,由于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生产出的线圈性能不稳定,并且现在人工成本已经占据产品成本组成的重要部分,PCB板组线圈以其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势已经在一些产品上面得到了应用。
公告号为CN204842130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管道上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它具有用于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信号的交变电流信号源、用于将所述交变电流信号源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信号转换为高频磁场信号的数个PCB板组线圈、用于耦合所述数个PCB板组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信号并将该高频磁场信号转化为高频电场能和相应频率的超声波的软磁条组、导线,其中,PCB板组线圈由四块PCB板通过弯排针焊接而构成一个环状电路线圈,并且安装在塑料壳体内,由多个长条形的软磁条构成的多排多列的软磁条组软磁条组嵌套于每个PCB板组线圈内。
目前,生产并使用的PCB板组线圈装置中PCB板以及外壳均为固定长度的产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换不同长度的产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生产者进行多次设计、多次开模,生产出满足不同长度要求的PCB板组线圈装置,不仅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安装使用也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扩展的PCB板组线圈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以及换能器中对线圈匹配度的要求不同,随时调整PCB板组线圈的长度,具有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稳定性高,安装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扩展的PCB板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首段、若干个装置扩展段和装置尾段,所述装置首段、装置扩展段和装置尾段内设有PCB板组线圈单板,外部为绝缘材料制作的外壳,所述装置首段内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一端用于连接信号发生器,装置首段内PCB板组线圈单板的另一端与装置扩展段插接连接,若干个装置扩展段之间插接连接,所述装置尾段与最末端的装置扩展段插接连接,且所述装置首段、装置扩展段和装置尾段内的PCB板组线圈单板依次电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首段与装置扩展段的连接处以及装置扩展段与装置尾段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首段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至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线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外,用于与信号发生器连接,线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内并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电连接,所述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竖直设置,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通过第一排针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上端电连接,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通过第一排针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设有两个第一排针座,分别与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以及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电连接,用于插接排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周设有第一螺栓固定座,用于与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线缆与第一外壳的连接处设有防水接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扩展段包括第二外壳和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所述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一端与第二排针电连接,且第二排针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外,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外壳外的第二排针座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周设有第二螺栓固定座,用于与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尾段包括第三外壳和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所述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上端与第三排针电连接,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下端与第四排针电连接,且第三排针和第四排针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外周设有第三螺栓固定座,用于与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扩展段设有两组,分别为上装置扩展段组和下装置扩展段组,其中,上装置扩展段组用于扩展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与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之间PCB板组线圈单板的长度,下装置扩展段组用于扩展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与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之间PCB板组线圈单板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装置首段、若干个装置扩展段和装置尾段,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以及换能器中对线圈匹配度的要求不同,通过选择该装置中扩展段的数量来对PCB板组线圈的长度进行调整,具有可扩展性强,安装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首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首段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首段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扩展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扩展段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扩展段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尾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尾段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尾段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装置首段11、第一外壳12、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13、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14、第一排针15、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16、第一排针座17、第一螺栓固定座18、防水接头2、装置扩展段21、第二外壳22、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23、第二排针24、第二排针座25、第二螺栓固定座3、装置尾段31、第三外壳32、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3、第三排针34、第四排针35、第三螺栓固定座4、橡胶密封垫5、线缆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总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扩展的PCB板组线圈装置,包括装置首段1、若干个装置扩展段2和装置尾段3。所述装置首段1、装置扩展段2和装置尾段3内设有PCB板组线圈单板,外部为绝缘材料制作的外壳,每个外壳内的PCB板组线圈单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装置首段1内PCB板组线圈单板的一端用于连接信号发生器,装置首段内PCB板组线圈单板的另一端与装置扩展段2插接连接,若干个装置扩展段之间插接连接,所述装置尾段3与最末端的装置扩展段2插接连接,且所述装置首段1、装置扩展段2和装置尾段3内的PCB板组线圈单板依次电连接在一起。
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以及换能器中对线圈匹配度的要求不同,通过选择该装置中扩展段的数量来对PCB板组线圈的长度进行调整,具有可扩展性强,安装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方便的特点。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器件与器件之间实现良好的放水密封效果,在所述装置首段1与装置扩展段2的连接处、装置扩展段2与装置扩展段2的连接处以及装置扩展段2与装置尾段3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垫4。
为了进一步说明所述装置的结构,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所述装置首段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一至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其中,线缆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1外,用于与信号发生器连接,线缆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11内并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12电连接,通过线缆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引入所述装置。此外,优选的,为了防止水从线缆与第一外壳的连接处进入到第一外壳内,在所述线缆5与第一外壳的连接处设有防水接头18。
所述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12竖直设置,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13通过第一排针14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12的上端电连接,其中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13水平设置;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15水平设置,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15同样通过第一排针14与第一PCB板组线圈单板12的下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外壳11的外侧设有两个第一排针座16,分别与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13以及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15电连接,第一排针座16用于插接装置扩展段上的排针,使两个器件简单的电连接在一起;此外,为了保证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和稳定,在所述第一外壳11的外周均匀的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固定座17,用于与螺栓6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扩展段上设有与第一螺栓固定座相配合的螺栓固定座)。
如图5-7所示,所述装置扩展段2包括第二外壳21和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22,所述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22的一端与第二排针23电连接,且第二排针23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21外,第四PCB板组线圈单板22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外壳外21的第二排针座24电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实现装置扩展段2与装置首段1之间的连接、装置扩展段2与装置扩展段2之间的连接以及装置扩展段2与装置尾段3之间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21的外周设有第二螺栓固定座25(第二外壳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组),用于与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此外,在第二外壳21左侧的第二排针23外,形成有向外的凸起的结构,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垫4。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所述装置首段1和装置尾段3的结构,将所述装置扩展段2分为两组,分别为上装置扩展段组和下装置扩展段组,其中,上装置扩展段组用于扩展第二PCB板组线圈单板13与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2之间PCB板组线圈单板的长度,下装置扩展段组用于扩展第三PCB板组线圈单板15与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2之间PCB板组线圈单板的长度。
更进一步的,如图8-10所示,所述装置尾段3包括第三外壳31和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2,所述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2的上端与第三排针32电连接,第五PCB板组线圈单板32的下端与第四排针34电连接,且第三排针33和第四排针34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三外壳31外。所述第三外壳31的外周设有第三螺栓固定座35(与第二螺栓固定座相适配),用于与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两个器件之间的连接。此外,在所述第三外壳31左侧的第三排针33和第四排针34外,分别形成有向外的凸起的结构,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垫4。
本实用新型中,装置首段1、装置扩展段2以及装置尾段3,组装、拆卸简单快捷,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环境不同而需要随时调整PCB板组线圈的长度的难题。排针与排针座的插接方式满足了PCB板组线圈电气连接的稳定性,螺栓紧固的方式保证了装置各部分的物理连接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