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流明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04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流明光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流明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仿流明光源,光效率不够高,且因为芯片发出的光本身波长之间的误差,造成成品灯与灯之间、同一颗灯的各个区域的颜色有差异,即光源的一致性低、混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光效的仿流明光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仿流明光源,包括支架、穿插于所述支架的导热柱、固定于所述导热柱顶部的若干发光芯片、覆盖于所述发光芯片组上的荧光胶、与所述发光芯片组电性连接的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以及罩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硅胶,所述发光芯片包括若干排发光芯片组,所述发光芯片组呈纵向等间距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排发光芯片组包括若干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发光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芯片呈蜂窝状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芯片组由若干组串联的发光芯片并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柱的顶部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发光芯片设在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呈蜂窝状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芯片为LED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通过金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的驱动电压为8.2-8.6V,电流为120m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发光芯片之间排列均匀,使得发光芯片之间的出光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发光芯片之间发出的光相互混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出光效果,使得涂覆在发光芯片组表面的荧光胶出光均匀,从而使得光源一致性高、混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实施例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 2-导热柱 21-凹槽 3-发光芯片组 31-发光芯片 4-荧光胶 5-正极插片 6-负极插片 7-硅胶 8-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一种仿流明光源,包括支架1、穿插于支架1的导热柱2、固定于导热柱2顶部的若干发光芯片31、覆盖于发光芯片31上的荧光胶4、与发光芯片31电性连接的正极插片5和负极插片6、以及罩设在支架1上的硅胶7,发光芯片31包括若干排发光芯片组3,发光芯片组3呈纵向等间距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排发光芯片组3包括若干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发光芯片31。

发光芯片31之间排列均匀,使得发光芯片31之间的出光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发光芯片31之间发出的光相互混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出光效果,使得涂覆在发光芯片组3表面的荧光胶4出光均匀,从而使得光源一致性高、混光效果好。

具体地,发光芯片31呈蜂窝状排列。发光芯片组3由若干组串联的发光芯片31并联组成。发光芯片31为LED芯片。发光芯片31与正极插片5和负极插片6通过金丝8连接。

由于电流在传输的过程有损失,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发,而且大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相同条件下高电压小电流比低电压大电流的损失小,产生的热量也比较低。该光源在使用中,驱动电压为8.2-8.6V,电流为120ma,减小了电流热损耗,降低了产品热量。

另一实施例中,导热柱2的顶部设有若干凹槽21,发光芯片31设在凹槽21中,减少侧光的发散,提升出光效果。凹槽21呈蜂窝状排列,便于发光芯片31的间距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