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绞制用紧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543阅读:1530来源:国知局
电线电缆绞制用紧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是一种电线电缆绞制用的紧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电线或电缆的生产作业中,为了保证所成型电线或电缆在电气性能上有一定的截面、在力学性能上有一定的柔软性,需要将多根单线按照规定的方向交织在一起,即形成电线或电缆的绞制作业。

在电线或电缆的绞制作业中,需要采用紧压模具压紧绞制的线芯。目前,常见的紧压模具主要由筒状的模套和定径模具组成,模套具有线芯穿孔,在模套的线芯穿孔内,以轴向方向固定安装定径模具,承载定径模具的模套在绞制生产线的机体上固定,定径模具具有与线芯穿孔同向的定径孔、用于在绞制生产线上压紧绞制线芯。在电线或电缆的绞制作业中,经常需要根据所设计电线或电缆的截面结构更换与之相匹配的定径模具(即换型操作),而且,在每次绞制作业启动时,需要将组成线芯的金属丝(通常为铜丝)逐根引过定径模具后再行接头处理(即带头操作)。由于前述紧压模具为内孔结构整体且固定的筒状结构,导致换型操作和/或带头操作的操作过程麻烦且难度大,这是因为:在内孔结构整体且固定的模套内进行定径模具换取时,需要通过焊机进行焊接操作和后序的打磨操作处理;在内孔结构整体且固定的定径模具内进行线芯头穿引时,需要将组成线芯导体的铜丝一根、一根的逐次穿过定径模具以后再行接头处理。由此可见,前述紧压模具在电线或电缆的绞制作业中,因其操作的繁琐性而使得绞制生产效率低下(较多时间用在了换型操作和/或带头操作上)、岗位工人劳动强度大,进而大幅增加了电线或电缆的成型成本,不够实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灵活、作业简单且高效的电线电缆绞制用紧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电缆绞制用紧压模具,包括模套和定径模具,所述定径模具轴向布置在模套的线芯穿孔内,所述模套主要由半环体的模套半体一和模套半体二周向组合而成,所述定径模具主要由半环体的模具半体一和模具半体二周向组合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压模具还包括有模套座,所述模套座主要由具有半环槽的底座和压板组成,所述压板通过可拆卸的锁紧组件锁扣在底座上,底座与压板之间组成匹配模套外壁轮廓的模套穿孔,所述模套轴向穿装在模套座的模套穿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模套的外壁轮廓为锥体结构,所述模套的外壁锥体小径端朝向收线方向。

所述模套的线芯穿孔进线端直径大于出线端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套的线芯穿孔内设有嵌装定径模具的定位止口结构,所述定径模具的外周壁上设有匹配于模套上的定位止口结构的嵌合止口结构,定径模具通过自身的嵌合止口结构和模套上的定位止口结构轴向嵌合装配在模套的线芯穿孔内。

所述定径模具的内孔主要由直径较大的进线孔段、直径较小的定径孔段和直径较大的出线孔段依序构成,所述进线孔段和出线孔段分别为内小、外大的锥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定径模具本身和夹持定径模具的模套分别形成了周向上的分体组合结构,从而利用其可周向拆卸的结构特性,使电线或电缆绞制作业中的换型操作和/或带头操作方便且灵活,整个作业过程简单且高效,有利于大幅提高电线或电缆的绞制生产效率,减轻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大幅降低电线或电缆的成型成本,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的模套座和模套的组合结构,能够使模套在收线牵引拉力的作用下,在模套座上形成更加紧密而牢固的配合,同时,此组合结构还能有利于对线芯穿越定径模具的前、后所产生的紧压力实现校核计算,进而保证整个模具的结构强度;此外,此种组合结构能够极大的简化模套和模套座之间的装配、拆卸操作,进一步增强了其实用性和可靠性;

3. 本实用新型的模套与定径模具的组合结构,能够使定径模具在模套内实现径向和轴向上的牢固、可靠定位,从而有效避免了定径模具在模套内的可能错位,使模套与定径模具保持良好的同心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中代号含义:1—模套座;11—底座;12—压板;13—锁紧组件;2—模套;21—模套半体一;22—模套半体二;23—线芯穿孔;3—定径模具;31—模具半体一;32—模具半体二;33—进线孔段;34—定径孔段;35—出线孔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电线或电缆绞制用的紧压模具,其包括模套座1、模套2和定径模具3。

其中,模套座1用于夹持固定模套2,并在绞制生产线的主机机体上固定,具体固定位置处在线芯单丝进线的位置。具体的,模套座1主要由上、下方向配合的底座11和压板12组成。底座11具有平整的底板部、以及竖立于底板部上的基体部,在底板部上设有多个螺杆孔,通过螺杆孔内所穿装的螺杆在绞制生产线的机体上固定,基体部的顶部中央具有内凹的、匹配模套2外壁轮廓的半环槽(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模套2外壁轮廓为锥体结构,因而该半环槽亦为锥体结构),半环槽两侧的基体部顶面分别设有螺孔;压板12匹配于底座11的基体部,即压板12的底部中央具有内凹的、匹配模套外壁轮廓的半环槽(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模套2外壁轮廓为锥体结构,因而该半环槽亦为锥体结构),半环槽两侧的压板12底面分别设有对应底座11基体部顶面螺孔的螺孔/螺杆穿孔,压板12的具体结构为拱顶的“拱桥状”结构;前述结构的压板12扣合在底座11的基体部顶面上,二者的螺孔(或者,螺孔与螺杆穿孔)相对应,在它们对应的螺孔内连接有可拆卸的锁紧组件13-例如锁紧螺杆,即由锁紧组件13将压板12扣合固定在底座11的顶部(亦即,在锁紧组件13的拆卸下,压板12能够从底座11顶面快速分离),从而使底座11与压板12之间组成能够匹配模套2外壁轮廓的模套穿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模套2外壁轮廓为锥体结构,因而该模套穿孔亦为锥体结构,模套穿孔的小径端朝向收线方向,具体锥度匹配于模套2的外壁锥度。

模套2作为模套座1和定径模具3之间连接的转换部件,其用于夹持固定定径模具3并在模套座1上穿装固定。模套2主要由半环体的模套半体一21和模套半体二22周向组合而成,通常以上、下向组合。为了使模套2在装卸操作方便、灵活的前提下能够在模套座1上实现牢固、可靠地装配,模套2的外壁轮廓为锥体结构(该锥体分别成型于周向组合的模套半体一21和模套半体二22的外壁上),其锥度通常设计为1:7~15(例如1:8、1:11或1:15等等),该模套2的外壁锥体小径端朝向收线方向,即模套2以外壁锥体小径端朝向收线方向的布置方向轴向穿装在模套座1的模套穿孔内,在收线牵引拉力的作用下,模套2能够在模套座1上以越拉越紧的方式实现轴向装配。前述半环体周向组合在一起而成的模套2具有线芯穿孔23,该线芯穿孔23用于绞制的线芯经此而过,因而,在此“关卡”内用于安装定径模具3;模套2的线芯穿孔23主要由进线方向的大径段和出线方向的小径段构成,即线芯穿孔23为台阶孔,其进线端的直径大于出线端的直径,且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外沿分别经倒角处理;在线芯穿孔23的过渡台阶处,周向设有嵌装定径模具3的定位止口结构-即止口槽(该止口槽分别成型于周向组合的模套半体一21和模套半体二22的内孔壁上),模套2通过此定位止口结构将定径模具3轴向嵌装在线芯穿孔23内。

定径模具3用于压紧绞制的线芯,其主要由半环体的模具半体一31和模具半体二32周向组合而成,通常以上、下向组合。定径模具3具有线芯穿过用的内孔,该内孔主要由靠近进线方向的进线孔段33、处在中间的定径孔段34和靠近收线方向的出线孔段35依序构成,相较而言,进线孔段33和出线孔段35的直径分别大于定径孔段34的直径;进线孔段33和出线孔段35分别为内小、外大的锥孔结构,进线孔段33的壁面倾斜角度约为45~75°(例如45°、55°或75°等),出线孔段35的壁面倾斜角度约为20~45°(例如20°、30°或45°等),定径孔段34亦有一定的倾斜锥度,但其倾斜角度通常是前述进线孔段33和出线孔段35的倒角转换过渡的倾斜角度。前述定径模具3的外周壁上设有嵌合止口结构-止口凸台(该止口凸台分别成型于周向组合的模具半体一31和模具半体二32的外壁上),定径模具3上的嵌合止口结构与模套2上的定位止口结构相匹配,定径模具3通过自身的嵌合止口结构和模套2上的定位止口结构轴向嵌合装配在模套2的线芯穿孔23内,模套2对定径模具3形成径向和轴向上的可靠定位,从而使定径模具3在模套2的线芯穿孔23内只能实现周向旋转,而不能实现轴向的前、后移动和径向的左、右移动,确保定径模具3不会偏移和晃动。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适用于束绞机、绞制机、笼绞机等设备,尤其适用于二类导致紧压和非紧压结构导体的绞制过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模套的线芯穿孔内的定位止口结构为止口凸台,而定径模具的外周壁上的嵌合止口结构则为与之相匹配的止口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模套座的压板为平顶结构。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