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折断灯丝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32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防折断灯丝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丝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折断灯丝支架。



背景技术:

LED灯丝采用LED作为光源,具有较好的发光效率,而且其应用也得到了普及,对于制作LED芯片来说,衬底材料的选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应该采用哪种合适的衬底,需要根据设备和LED器件的要求进行选择,市面上的灯丝支架,很多都是采用一基板,基板间并联设置若干发光条,该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LED,通过发光条安装于基板上并形成电性连接,发光条生产时都是彼此独立的,独立安装至基板上,因此,连接时发光条如何固定于支架上是现有技术中需要急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申请号为CN20152097500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LED灯灯丝支架,它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多个连接条,该第一基板延伸出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正极导电脚,该第二基板延伸出有多个间隔排布的负极导电脚,每一负极导电脚的表面上设置有圆点,多个负极导电脚与对应的正极导电脚彼此正对;该多个连接条连接对应的正极导电脚和对应的负极导电脚之间,正极导电脚的尾端两侧缘均向上折弯出有第一限位部,两第一限位部夹住连接条的一端两侧面,每一第一限位部的顶端均至少折弯延伸出有第一压脚,至少两第一压脚压抵于连接条的一端表面并呈错位排布;负极导电脚的尾端两侧缘均向上折弯出有第二限位部,两第二限位部夹住连接条的另一端两侧面,每一第二限位部的顶端均至少折弯延伸出有第二压脚,至少两第二压脚压抵于连接条的另一端表面并呈错位排布。

这种LED灯灯丝支架虽然使连接条与导电脚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出现偏移现象,杜绝出现脱落现象,但两基板之间的间距相对连接条来说过宽,使得LED灯灯丝支架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挤压时,其上的连接条容易发生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连接条被轻易折断的防折断灯丝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折断灯丝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排连接有若干连接条,所述第一基板靠近连接条的一侧延伸出用于连接若干连接条的第一联动条,所述第一联动条长度方向与第一基板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基板靠近连接条的一侧延伸出用于连接若干连接条的第二联动条,所述第二联动条长度方向与第二基板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联动条和第二联动条之间横向延伸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侧向延伸出支脚,所述支脚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联动条和第二联动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受到挤压时,支撑条和支脚将其受到挤压的力转移过来,并通过连接于支脚的第一联动条和第二联动条将力分散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防止连接条被轻易折断。

优选的,所述支脚平行于连接条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条之间,所述支脚与相邻连接条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相邻连接条之间不能进行透光,使支脚所在位置的连接条安装LED灯后仍可以进行前后透光,避免出现局部阴影。

优选的,所述支脚数量若干且相邻支脚之间间隔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脚和支撑条均匀分布,使连接条任何位置受到挤压有都能得到支撑,提高支脚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两端端部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限位部,所述支脚靠近相邻两侧连接条的限位部位置设有凹陷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略宽于连接条,连接条上安装LED灯后,支脚与相邻限位部过于接近甚至可能产生抵触,缩窄支脚在限位部的宽度能有效防止支脚和相邻接条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外侧均设置有三角凹槽,所述三角凹槽位于相邻连接条的延长线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凹槽有一定导向作用,便于裁剪灯丝支架时能准确选择裁剪位置,避免裁剪方向不对将连接条剪断。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和支脚由铁质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铁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在受到挤压时能更好的进行卸力,且铁金属具有较高熔点,在灯丝支架通电后,不会产生形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使灯丝支架受到挤压时获得支撑保护,防止连接条折断,且能准确裁剪所需长度的灯丝支架,避免剪错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折断灯丝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基板;2、连接条;3、支撑条;4、支脚;5、第二基板;6、限位部;7、凹陷部;8、三角凹槽;9、第一联动条;10、第二联动条;11、第一接线引脚;12、第二接线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折断灯丝支架,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5和连接条2,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均为长条形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之间通过连接条2进行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1上分布有若干圆形小孔,圆形小孔沿第一基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第一基板1远离第二基板5一侧的相邻圆形小孔之间设置有三角凹槽8,三角凹槽8为等边三角形且其中一边垂直于第一基板1的长度方向,使得垂直第一基板1长度方向的三角形边长所对应的锐角指向第二基板5,第一基板1靠近第二基板5的一侧延伸出若干第一接线引脚11,第一接线引脚11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基板1的长度方向且位于相邻三角凹槽8之间。第二基板5与第一基板1进行相同设置,且第二基板5的位置与第一基板1为镜像对称,第二基板5上延伸出若干第二接线引脚12。

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1靠近第二基板5的一侧延伸出第一联动条9,第一联动条9长度方向与第一基板1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联动条9将所有的第一接线引脚11串联的一起;第二基板5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延伸出第二联动条10,第二联动条10长度方向与第一基板1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二联动条10将所有的第二接线引脚12串联的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条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基板1的第一接线引脚11和第二基板5的第二接线引脚12上,且连接位置均设有限位部6,限位部6为金属片,靠近第一基板1的限位部6将连接条2的一端和第一接线引脚11进行包裹固定;靠近第二基板5的限位部6将连接条2的另一端和第二接线引脚12进行包裹固定。

如图1所示,连接条2数量若干且并联排布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之间,连接条2的中部位置横向延伸出支撑条3,支撑条3位于连接条2的背面且长度与第一基板1的长度相同,支撑条3的两侧延伸出若干支脚4,同一侧支脚4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一侧的支脚4数量相等且对称分布。靠近第一基板1一侧的支脚4延伸连接至第一联动条9,靠近第二基板5一侧的支脚4延伸连接至第二联动条10,支脚4位于相邻两根连接条2之间且互不接触,存在间隙。

如图2所示,支脚4靠近相邻两个连接条2上限位部6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7,凹陷部7为方形凹陷,凹陷部7增大了该位置处连接条2和支脚4之间的空隙,防止限位部6与支脚4过于接近乃至相互接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