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204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触头盒和接地开关触头的集成化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开关柜中的触头盒通常仅作为静触头的安装和绝缘防护部件,其包括一个内腔,内腔底部的绝缘基体内嵌有前后贯通的导体,导体前后两端外露,分别用来连接触头和导电排。开关柜内通常还要设置独立的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一般安装在断路器的下断口,其占用的空间较大,给开关柜的小型化带来困难。

随着我国开关柜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对开关柜的小型化、模块化、功能化以及安装方便等性能提高要求,因此,开关柜行业特别需要一种集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触头盒等元件为一体的模块集成化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部件多、结构复杂、维护安装繁琐、成本高、体积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集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触头盒为一体的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带有内腔的互感器本体;导体,其穿过铁芯嵌在所述互感器本体的内腔里;互感器线圈穿过铁芯另一侧嵌在所述互感器本体的内腔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头盒,所述触头盒设置在所述互感器本体的侧壁后端;

进线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导体上并伸出所述互感器本体的所述侧壁与后端的所述触头盒连接;

以及一次出线端子,其从所述导体引出并局部外露于所述互感器本体的底端,所述一次出线端子上安装有接地开关静触头。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一条边穿过所述铁芯。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盒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进线端子的静触臂。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出线端子为带螺孔的平板,所述一次出线端子采用螺钉和与所述接地开关静触头一体设置的电缆搭接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盒和互感器本体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将触头盒与互感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开关设备的使用空间,同时将一次出线端直接与接地开关连接,减少了铜排联接部分及材料成本,集成化的产品设置保证安装维护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触头盒;2-静触臂;3-互感器本体;4-铁芯;5-线圈;6-导体;7-一次出线端子;8-接地开关静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该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3和触头盒1,触头盒1和互感器本体3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在一起。其中互感器本体3的内腔中设置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包括铁芯4、互感器线圈5和导体6,其中矩形导体6穿过互感器铁芯4;触头盒1设置在所述互感器本体3的右侧壁后端,同时在导体6的右侧短边上设置有进线端子,进线端子伸出互感器本体3的右侧壁与后端的触头盒1中的静触臂2连接,静触臂2通过螺钉安装到进线端子上。在矩形导体5的下端设置有局部外露于互感器本体3的底端的一次出线端子7,接地开关静触头8与电缆搭接排设置为一体,其中一次出线端子7为带螺孔的平板,因此通过螺钉将接地开关静触头安装固定到一次出线端子7上,实现了接地开关与电流互感器及触头盒的集成化。

本实用新型将触头盒、接地开关与电流互感器集成,使开关柜内器件更加紧凑,减小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开关柜的小型化,此外也降低了开关柜器件的成本,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开关柜中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