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171阅读:2165来源:国知局
带灯数据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灯数据线。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这些终端设备在充电、数据传输时一般是通过插接相应的数据线来实现,所述数据线主要包括有数据接头和连接于数据接头上的线缆;在环境光线较暗时,容易出现不能正对插入终端设备上的插口的现象,有时甚至难以找到终端设备上的插口,这些会带来数据接头耐用性变差、插接操作不方便等方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些通过数据接头上增设照明指示灯,以提供插接操作时的照明,但是,其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制程复杂等不足。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灯数据线,其有效解决了在较暗环境下难以看到手机等电子产品接口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同时,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程简易、节能、适于推广应用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带灯数据线,包括有数据接头和连接于数据接头上的线缆;其中,该数据接头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PCB板、感温开关、LED灯、透光件、内绝缘本体及连接器插头;

该连接器插头具有插接部和连接于插接部后端的基座部,其基座部位于容置腔内,其插接部自前端开口伸出外壳前侧,该连接器插头连接于PCB板,前述LED灯装设于PCB板上;该透光件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前侧环形透光部和将LED灯的光线传导至前侧环形透光部的导光部,所述前侧环形透光部位于基座部前侧,插接部穿过前侧环形透光部内,导光部延伸至前述LED灯所在位置,LED灯的光线直接或透过空气发射至导光部;该PCB板连接于线缆,该内绝缘本体至少包覆PCB板与线缆的连接部位,该内绝缘本体的后段部位周侧表面凹设有环形槽,前述感温开关呈环形结构,感温开关适配定位于相应环形槽内,所述外壳后段形成有与感温开关所在部位对应的按压触碰区,前述PCB板与LED灯、感温开关分别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对应按压触碰区后方位置形成有防止按压时向后滑脱的凸部,所述凸部具有自后往前渐低延伸的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连接于前述按压触碰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主外壳和尾端盖;该主外壳内具有容置腔,该主外壳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贯通容置腔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该尾端盖具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尾端盖连接于主外壳的后端,尾端盖的前段遮盖于前述感温开关外部;前述凸部形成于尾端盖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端盖的后端面呈自上往下斜向后延伸的斜面结构,所述尾端盖的底端部位向后凸伸于尾端盖的顶端部位的后方,其凸伸出部分为便于拿捏的辅助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具有相对侧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前述LED灯分别装设于上表面、下表面上;前述导光部为自前侧环形透光部一体向后延伸的筒体,前述LED灯与筒体内壁面保持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部的后端抵接于内绝缘本体的前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插头为Lightning插头、USB Type-C插头或Micro-USB插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接头上PCB板、感温开关、LED灯、透光件、内绝缘本体及连接器插头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形成围绕连接器插头的前侧环形式照明结构;在需要充电或数据传输时,手触摸至数据线外壳上的按压触碰区,则点亮前述LED灯,形成围绕连接器插头的前侧环形式照明,有效解决了在较暗环境下难以看到手机等电子产品接口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以及,通过在外壳上形成有防止按压时向后滑脱的凸部,提高了使用时的操作便利性,其设计更为人性化;本实用新型中,外壳设计为主外壳和尾端盖两部分,主外壳和尾端盖之间、以及与连接器插头及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结构关系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组装制程,也增加了组装定位稳固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带有Lightning插头、USB Type-C插头或Micro-USB插头等不同数据线上。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线缆 20、PCB板

30、感温开关 40、LED灯

50、透光件 51、前侧环形透光部

52、导光部 60、内绝缘本体

61、环形槽

70、连接器插头 71、插接部

72、基座部 81、主外壳

82、尾端盖 821、凸部

822、过渡斜面 823、辅助部

90、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带灯数据线包括有数据接头和连接于数据接头上的线缆10。

其中,该数据接头包括有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的PCB板20、感温开关30、LED灯40、透光件50、内绝缘本体60及连接器插头70。所述连接器插头可以为Lightning插头、USB Type-C插头或Micro-USB插头等。

该连接器插头70具有插接部71和连接于插接部71后端的基座部72,其基座部72位于容置腔内,其插接部71自前端开口伸出外壳前侧,该连接器插头70连接于PCB板20,前述LED灯40装设于PCB板20上;所述PCB板20具有相对侧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前述LED灯40分别装设于上表面、下表面上。

该透光件50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前侧环形透光部51和将LED灯40的光线传导至前侧环形透光部51的导光部52,所述前侧环形透光部51位于基座部72前侧,插接部71穿过前侧环形透光部51内,导光部52延伸至前述LED灯40所在位置,LED灯40的光线直接或透过空气发射至导光部52;前述导光部52为自前侧环形透光部51一体向后延伸的筒体,前述LED灯40与筒体内壁面保持间距90。所述导光部52的后端抵接于内绝缘本体60的前端。该PCB板20连接于线缆10,该内绝缘本体60至少包覆PCB板20与线缆10的连接部位,该内绝缘本体60的后段部位周侧表面凹设有环形槽61,前述感温开关30呈环形结构,感温开关30适配定位于相应环形槽61内,所述外壳后段形成有与感温开关30所在部位对应的按压触碰区,前述PCB板20与LED灯40、感温开关30分别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对应按压触碰区后方位置形成有防止按压时向后滑脱的凸部821,所述凸部821具有自后往前渐低延伸的过渡斜面822,所述过渡斜面822连接于前述按压触碰区。所述外壳可以一体式设计,也可分体设计为两个以上部分,此处,所述外壳包括有主外壳81和尾端盖82;该主外壳81内具有容置腔,该主外壳81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贯通容置腔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该尾端盖82具有供线缆10穿过的通孔,尾端盖82连接于主外壳81的后端,尾端盖82的前段遮盖于前述感温开关30外部;前述凸部821形成于尾端盖82上。所述尾端盖82的后端面呈自上往下斜向后延伸的斜面结构,所述尾端盖82的底端部位向后凸伸于尾端盖的顶端部位的后方,其凸伸出部分为便于拿捏的辅助部823。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接头上PCB板、感温开关、LED灯、透光件、内绝缘本体及连接器插头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形成围绕连接器插头的前侧环形式照明结构;在需要充电或数据传输时,手触摸至数据线外壳上的按压触碰区,则点亮前述LED灯,形成围绕连接器插头的前侧环形式照明,有效解决了在较暗环境下难以看到手机等电子产品接口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以及,通过在外壳上形成有防止按压时向后滑脱的凸部,提高了使用时的操作便利性,其设计更为人性化;本实用新型中,外壳设计为主外壳和尾端盖两部分,主外壳和尾端盖之间、以及与连接器插头及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结构关系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组装制程,也增加了组装定位稳固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带有Lightning插头、USB Type-C插头或Micro-USB插头等不同数据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