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USB3.0连接器的主体结构。
背景技术:
: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接口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面议、摄像头、MP3、手机、数码相机等,几乎所有的外接设备都设置有USB接口,使用十分广泛。
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目前的USB最新的标准采用的是USB3.0,当然为了兼容USB2.0,其同时两组传输端子。一般而言,USB3.0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体,其包括:后座以及设置于后座上的舌板;于绝缘体上安装有传输端子,传输端子插设安装于绝缘体上,且从后座以及舌板上显露,以与外部端子进行电性接触,一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上。
现有的USB3.0连接器,其绝缘体和传输端子之间都是通过插嵌组装的,需要通过组装后完成,由于传输端子的规格不同,有的需要经过多次组装,组装方式繁琐,工序繁多。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SB3.0连接器的主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USB3.0连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后座以及垂直于后座成型的舌板;一端子组,端子组从后座安装并显露于舌板;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裹覆于绝缘本体之外;所述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之间一体注塑连接,令端子组的末端从后座伸出,端子组的前端显露于舌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本体其后座呈L型,后座具有嵌入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本体以及沿本体水平向后延伸的延伸板;所述的舌板沿本体的前端向前延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间隔设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触部、安装部和引脚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引脚部支撑于延伸板并伸出后座,安装部与绝缘本体一体注塑,接触部从舌板显露。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通过料带一体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安装部均呈水平Z形,引脚部沿安装部水平延伸后向下弯折。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其接触部为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为“V”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上开设有用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显露的第一槽体,第一槽体贯通舌板的上下端面;舌板上呈现有用于第二端子显露的第二槽体、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第二槽体、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均贯通舌板的上下端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上于相邻的第一槽体之间设置有隔栏,第二端子与该隔栏一体注塑,且第二槽体成型于第一槽体的前端,用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显露,第三槽体成型于隔栏上,第四槽体成型于舌板与后座的相接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座其延伸板上设置有槽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金属外壳其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力臂,该弹性力臂受力弹出金属外壳;于金属外壳上还设置有插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中绝缘本体与端子组之间的一体注塑成型的,无需再进行端子组的组装,减少加工工序,简化组装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主体和端子组的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主体和端子组的组合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主体和端子组的组合侧视图;
图7是图5中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5中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8所示,USB3.0连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绝缘主体1、与绝缘主体1一体注塑固定于绝缘主体1上的端子组2以及裹覆于绝缘本体1之外的金属外壳3。
所述的绝缘本体1具有后座11以及垂直于后座11前端的舌板12,绝缘本体1其后座呈L型,后座11具有嵌入安装于金属外壳3上的本体111以及沿本体111水平向后延伸的延伸板112,使得后座11整体呈Z型。绝缘本体1通过塑胶材质一体注塑成型,绝缘良好的绝缘性能。
所述的端子组2包括: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间隔设置,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之间在压铸成型后通过料带一体连接。
第一端子21包括:接触部211、安装部212和引脚部213,安装部212呈水平Z形,以与后座11的形状匹配,安装部212的末端水平向后弯折延伸,形成引脚部213,安装部212的前端向前水平延伸,形成接触部211,接触部211为弹性接触部,弹性接触部为“V”型。
第二端子22包括:接触部221、安装部222和引脚部223,接触部221的前端形成有接触片2211,安装部222呈水平Z形,以与后座11的形状匹配,引脚部223沿安装部水平延伸后向下弯折。
所述的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引脚部之间通过料带4一体连接,端子组2与绝缘主体1一体注塑,令端子组2的末端从后座11伸出,具体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引脚部支撑于延伸板112并向下伸出后座11,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安装部与绝缘本体1一体注塑,接触部从舌板12显露。
所述的舌板12舌板上开设有用于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显露的第一槽体121,第一槽体121贯通舌板12的上下端面,舌板12上于相邻的第一槽体121之间设置有隔栏120,端子组2和绝缘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在一体注塑前,端子组2已经压铸成型了,将端子组2放入模具中与绝缘本体1一体注塑,使两者间固定连接,也免除了后续的装配工序,在一体注塑时,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安装部被包裹于绝缘本体1内,并且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也注塑于隔栏120内;安装部的后端从本体111穿出后支撑于延伸板112上,引脚弯折向下;那么,对应地,延伸板112上设置有槽体1121。
舌板12上呈现有用于第二端子22显露的第二槽体122、第三槽体123和第四槽体124,第二槽体122、第三槽体123和第四槽体124均贯通舌板12的上下端面,那么,第二端子22的局部可以从从第二槽体122、第三槽体123和第四槽体124显露,完成与其他端子的电性接触。第二槽体122成型于第一槽体121的前端,用于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1的前端显露,第三槽体123成型于隔栏120上,第四槽体124成型于舌板12与后座11的相接处。
所述的金属外壳3,金属外壳3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绝缘本体1从金属外壳3的末端插入,本体111嵌入于金属外壳3的末端,舌板12伸入于金属外壳3的内部,而延伸板112则伸出金属外壳3之外。
本体111设置有卡凸,金属外壳3上对应于卡凸上设左右卡槽,使两者之间卡合安装;金属外壳3上对应于延伸板112形成有盖板30,盖板30遮盖于延伸板112之上。
于金属外壳3的上下端面,即对应于舌板12的上下表面处成型有弹力力臂31,该弹性力臂31受力后弹出金属外壳,则在其它接头或者端子插入金属外壳3时,其下表面于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接触,上表面于弹性力臂31接触,并将弹性力臂31推出金属外壳3。
金属外壳3的左右侧同样设置有弹性力臂31,且金属外壳3上还设置有插脚32,该插脚32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前,端子组2已经压铸成型,并且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引脚部还连接有料带4,这样方便端子组2整体的运输和组装,无需单个组装。
将端子组2连同绝缘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安装部注塑于绝缘本体1内,安装部从本体111穿出后,引脚部从延伸板112向下弯折。注塑完成后,第二端子的安装部和接触部从第二槽体122、第三槽体123和第四槽体124显露,而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弹出第一槽体121的上方。
在端子组2以及绝缘本体1一体注塑完成后,将其整体推入金属外壳3内,本体111上的卡凸与金属外壳3末端的卡槽配合安装,组装完成后,将料带4整体折断即可。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