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73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基座的二侧壁末端处设有卡合部,且基座上定位的多个导电端子上枢接有掀盖,再于掀盖二侧壁分别设有扣持部,当掀盖向下盖合后,扣持部便会扣入于卡合部上,使掀盖不易向上掀开,达到使软性电路板不易脱离至座体外部的效用。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电子相关产品陆续推陈出新,并逐渐趋向轻、薄、短、小,易于携带且运算及传输速度加快方向迈进,为了能使各种电子产品体积缩小,电子产品内部不同功能作用的电子零组件,则需更为微小化且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亦需加强,以因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再者,为了使电子相关产品中的电子零组件能够发挥其本身应有的功能,一般皆会以电连接器接口作为彼此之间进行电气信号传输与沟通的桥梁,且因信号传输用电连接器的设计者通常会特别针对增加信号传输量及体积微小化的双重发展进行设计,所以端子数目多而体积轻、薄、短、小的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型式的电连接器便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得以广泛运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的电子设备中。

请参阅图8、9所示,是为现有遮盖盖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及现有遮盖盖合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现有连接器是包括绝缘本体A、端子组B、遮盖C及软性电路板D,其中绝缘本体A内部设有容置空间A1可用以嵌入端子组B,且端子组B下方为设有延伸臂B1延伸于容置空间A1之中,而位于延伸臂B1的前端设有接触部B2,并于端子组B上方设有支撑部B3,且支撑部B3活动侧设有轴槽B4,以供枢接遮盖C设有的轴部C2,便可扳动于遮盖C以轴部C2作为轴心呈一转动,并由遮盖C的抵持面C1旋动推抵于软性电路板D表面上进行下压,且待遮盖C盖合至定位,可使软性电路板D被夹持于遮盖C与端子组B的接触部B2间,以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状态。

然而,由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A都趋向微小型设计模式,以致于绝缘本体A内部容置空间A1相对缩小,当软性电路板D于容置空间A1内,在遮盖C未按压时,即形成浮动状态容易脱落,且当遮盖C按压后,虽然形成抵持压合状态,但固定方式也不牢固,在外力拉扯的影响下,其软性电路板D容易产生向外脱落分离至绝缘本体A的容置空间A1外部,进而导致电性接触不良等情况。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点,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该座体的基座二侧为朝前延伸有侧壁,并于各侧壁末端处设有卡合部,且二侧壁间形成有对接空间,再于于基座所定位的多个导电端子上枢接有掀盖,且掀盖二侧壁面分别设有扣持部,再于二侧壁内侧处的定位槽内分别结合有接地构件基部的固定端,当软性电路板插入于对接空间内后,便可通过扳动掀盖以推抵于软性电路板上,使软性电路板底面处的多个接点电性接触于多个导电端子,同时,掀盖二侧的扣持部便会分别扣入于二侧壁末端的卡合部内呈一定位,以防止掀盖轻易向上掀开,进而避免软性电路板受到外力拉扯而容易脱离出座体的对接空间外部,由此达到维持良好电性接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掀盖的扣持部前方处朝后凸设有凸扣,并于扣持部后方处朝外凸设有轴柱,且凸扣与轴柱之间形成有限位槽,当掀盖向下盖合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处时,其接地构件的基部便会置入于限位槽中,且扣持部的轴柱即抵靠于基部一侧阶面上,若二接地构件受力而朝前、后方向位移时,其基部即可受到限位槽前方壁面及轴柱止挡,藉以防止二接地构件于使用时轻易脱离至座体外部,进而达到提升使用上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整体高度是小于1.5mm,且整体宽度为小于3mm,并包括座体及多个接地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座体所具的基座二侧朝前延伸有侧壁,并于各侧壁末端处设有卡合部,且基座与二侧壁之间形成有供默认软性电路板插入的对接空间,再于基座上设有前、后贯穿至对接空间内的多个端子槽,而多个端子槽外侧与二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槽,再于多个端子槽上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且多个导电端子上枢接有用以推抵于默认软性电路板使其底面处多个接点分别与多个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掀盖,而掀盖二侧壁面分别设有供掀盖旋动后扣合于二卡合部上的扣持部;

该多个接地构件为分别结合于座体的基座前方二侧处,且各接地构件所具的基部分别向后延伸有嵌固于定位槽内的固定端。

其中该基座的侧壁表面末端处为形成有导斜面。

其中该基座的二卡合部于二侧壁末端朝内剖设有扣槽,并于二侧壁相对内侧壁面分别设有凹槽,而该掀盖的二扣持部前方处朝后凸设有供扣入于二扣槽内的凸扣,并于二扣持部后方处朝外凸设有供枢接于二凹槽内的轴柱。

其中该卡合部的扣槽开口上方壁面处为朝内形成有倾斜状的导引面。

其中该扣持部的凸扣与轴柱间为形成有供接地构件的基部置入的限位槽。

其中该接地构件的基部与固定端之间表面处为形成有供轴柱抵靠的阶面。

其中该基座的各端子槽内为分别定位有导电端子所具的固定部,并于固定部上、下二侧处朝前方延伸设有位于对接空间内的抵压部及供默认软性电路板底面处多个接点抵触于其上形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再于抵压部前方处形成有开口向下的轴槽,而该掀盖上具有供枢接于轴槽内的转轴。

其中该导电端子位于接触部前方处为向上形成有定位凸点,而固定部相对于接触部另侧处朝外延伸设有外露于基座外部的焊接部。

其中该掀盖的转轴上为间隔排列形成有供抵压部前端伸入使转轴位于轴槽内呈一转动的多个穿槽。

其中该掀盖的转轴前方为朝外延伸有扳动部,并于扳动部底面相邻于转轴处形成有供旋动推抵于默认软性电路板表面上的顶推面,并于扳动部前侧端面凹设有间隔一距离的多个缺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达到维持良好电性接触的目的。还可以达到提升使用上稳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详加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掀盖盖合前的侧视剖而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掀盖盖合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掀盖盖合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现有遮盖盖合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9为现有遮盖盖合后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及软性电路板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是小于1.5mm,且整体宽度为小于3mm,并包括座体1、多个接地构件2及软性电路板3,其中:

该座体1为包括基座11、多个导电端子12及掀盖13,其基座11二侧处朝前延伸有侧壁111,并于各侧壁111表面末端处形成有导斜面1111,再于各侧壁111末端处设有卡合部112,且卡合部112于侧壁111末端朝内剖设有扣槽1121,而扣槽1121开口上方壁面处朝内形成有倾斜状的导引面1122,且二侧壁111相对内侧壁面分别设有凹槽1123,再于基座11与二侧壁111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10,并于基座11上设有前、后贯穿至对接空间10内并呈横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端子槽113,再于基座11的多个端子槽113外侧与二侧壁111之间由前向后设有贯通至基座11底部的多个定位槽114。

再者,该基座11的各端子槽113内为分别定位有导电端子12所具的固定部121,并由固定部121上、下二侧处朝前方延伸设有位于对接空间10内的抵压部122及穿出且外露于端子槽113处的接触部123,而导电端子12悬空状的抵压部122前方处为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弧状轴槽1221,并于接触部123前方处皆向上形成有定位凸点1231,且固定部121相对于接触部123另侧处朝外延伸设有外露于基座11外部的焊接部124。

又,该多个导电端子12的抵压部122以轴槽1221枢接有具转轴131的掀盖13,并于转轴131上间隔排列形成有可供抵压部122前端伸入使转轴131位于轴槽1221内呈一转动的多个穿槽1311,再于转轴131前方朝外延伸有扳动部132,而扳动部132底面相邻于转轴131处形成有平整状的顶推面1321,并于扳动部132前侧端面凹设有间隔一距离的多个缺槽1322,且掀盖13相对于转轴131另二侧壁面分别设有扣持部133,其扣持部133前方处朝后凸设有锥状的凸扣1331,并于扣持部133后方处朝外凸设有供枢接于二凹槽1123内的轴柱1332,再于凸扣1331与轴柱1332之间形成有限位槽1330。

该多个接地构件2为由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并分别结合于座体1的基座11前方二侧处,其多个接地构件2二平行的基部21分别定位于二扣持部133的限位槽1330中,且二基部21分别向后延伸有嵌固于定位槽114内的固定端211,且基部21与固定端211之间表面处形成有供轴柱1332抵靠的阶面2111。

该软性电路板3为具有基板31,其基板31内部设有间隔排列且外露于基板31前方底面处的多个接点32,并于基板31上、下二侧表面处设有接地板33,且基板31位于上方的接地板33表面上设有对应于接点32处的补强板34,惟该软性电路板3上的接地板33与补强板34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亦可依实际上的应用或使用需求变更设计。

再请搭配参阅图5、6、7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掀盖盖合前的侧视剖面图、掀盖盖合时的侧视剖面图及掀盖盖合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使用者是先向上扳动掀盖13的扳动部132,以使掀盖13的转轴131位于导电端子12各抵压部122的轴槽1221内呈一转动,而使掀盖13向上掀起,再将软性电路板3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前方处斜向插入于对接空间10中,使软性电路板3后方处通过多个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23而抵持于固定部121上,同时,该软性电路板3底面处的多个接点32即分别抵触于接触部123上所对应的定位凸点1231形成预置定位。

之后,续可向下扳动于掀盖13,使其朝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处旋动盖合,且扳动部132的顶推面1321便会受到旋动而推抵于软性电路板3的补强板34表面上,以对软性电路板3进行下压的动作,即可通过补强板34来增加软性电路板3被夹持于掀盖13的扳动部132与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23间的结构强度,而掀盖13于向下盖合的过程中,其掀盖13二扣持部133的凸扣1331为先沿着侧壁111表面的导斜面1111向下位移,且待凸扣1331越过卡合部112的扣槽1121上方壁面处后,即会进入至扣槽1121内呈一扣合定位,且接地构件2的基部21便会同时进入并限位于扣持部133的限位槽1330中,以避免软性电路板3受到外力的拉扯时产生位移所造成向外脱出的情况发生,并使软性电路板3的多个接点32与导电端子12上对应的接触部123形成确实的电性连接。

当用户欲将软性电路板3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内部取出时,是可利用手指或工具(如一字起子、十字起子等)伸入于扳动部132的缺槽1322内,并向上扳动于掀盖13,以使转轴131位于导电端子12的轴槽1221内作为轴心呈一转动,而掀盖13向上掀起的过程中,其二扣持部133的凸扣1331便会分别沿着二扣槽1121上方处的导引面1122向上位移,且待凸扣1331越过扣槽1121上方壁面处后,即可使凸扣1331脱离扣槽1121的限制,而能将掀盖13完全掀开,以供用户将软性电路板3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内取出,同时达到操作简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座体1的掀盖13为向下旋动盖合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处时,其掀盖13的二扣持部133便会扣入于基座11的二卡合部112上,以使基座11与掀盖13稳固结合,进而增加整体结构强度,即可避免软性电路板3于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外力拉动、扯动时,其掀盖13轻易向上掀开,而使软性电路板3向外脱离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处,以导致发生电性接触不良等情况。

再者,本实用新型掀盖13的二扣持部133为具有限位槽1330,当掀盖13向下盖合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处时,其接地构件2的基部21置入于限位槽1330中,且扣持部133的轴柱1332便会抵靠于基部21一侧的阶面2111上,若二接地构件2受力而朝前方位移时,其基部21即会受到限位槽1330前方壁面止挡,而二接地构件2若朝后方位移时,便可通过轴柱1332止挡于基部21的阶面2111上,以防止二接地构件2于使用时轻易脱离至座体1外部,进而提升使用上的稳定性。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连接器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