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快稳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最大功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日趋重视。市场上对面积更大、效率更高,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光伏电池领域,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电池因其本身固有的材料性能和它的发展进程、便于大面积连续化生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碲化镉(CdTe)是典型的多晶结构的材料,它具有理想的1.45-1.5eV的带隙,且是一种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吸收系数在5×105cm-1,因此只需要几微米的厚度的材料就可以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高效、稳定、相对成本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而且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是近年来国内外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
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由n型的硫化镉(CdS)和p型碲化镉(CdTe)组成,目前沉积CdS、CdTe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沉积法、射频溅射法、真空蒸发法、喷涂热分解法、近空间升华法、气相运输沉积法等。其中,气相运输沉积法制备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质量好、沉积速率高、晶粒尺寸大、原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很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在经过数分钟到数小时的光照过程后,会出现其最大功率(Pmax)趋于稳定的现象,而稳定的定义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照射后,比较光曝晒前后所测得的最大功率,其中较大值为最大 Pmp,其中较小值为最小 Pmp, ( 最大 Pmp - 最小Pmp)/(最大Pmp + 最小Pmp) < 1% 时定义为该最大功率为稳定,最大功率的改变有可能是增加或是减小。在标准光强的照射下,测量模组的效率,直到最大功率达到稳定。
太阳能模组在光照下会产生光电流,光电流由移动的载流子所形成,载流子在流经吸收层的过程中,可以填补部分禁锢缺陷,而稳定模组电性,目前主要的手段是增加外加电流,可以减短稳定最大功率所需的最短日照时间,其中外加电流的大小为太阳能模组短路电流的0.5–2倍,持续时间为2-30分钟,此时间对于产业化来讲,时间还是略微过长,如何进一步缩短稳定碲化镉太阳能模组最大功率所需的最短日照时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快稳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最大功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快稳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最大功率的装置,包括加热机台、测试机台、电加热器、测试气缸、测试探针,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加热机台的外壳内用于加热待通电电池组件,测试气缸、测试探针皆设置在测试机台的外壳内,且该测试气缸用于驱动测试探针与待通电电池组件的组件通电汇流条接触。
进一步,所述加热机台与测试机台的外壳皆采用陶瓷纤维板进行保温。
进一步,所述测试探针内设有压力缓冲装置用于保护待通电电池组件。
进一步,所述加热机台与测试机台的外壳内设置有滚轴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待通电电池组件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测试探针底部设有U形导电板用于对接组件通电汇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相比传统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外部加电设备由于没有加热装置通电时间约20分钟左右,本装置增加外部加热系统,通电可减少到几十秒,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测试探针系统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快稳定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最大功率的装置,包括加热机台1、测试机台2、电加热器3、测试气缸4、测试探针5,所述电加热器3设置在加热机台1的外壳内用于加热待通电电池组件6,加热温度在25~200℃可调,测试气缸4、测试探针5皆设置在测试机台2的外壳内,且该测试气缸4用于驱动测试探针5与待通电电池组件6的组件通电汇流条7接触。
进一步,所述加热机台1与测试机台2的外壳皆采用陶瓷纤维板对机台进行保温。本装置的加热机台1与测试机台2的外壳内设置有滚轴传动装置8用于驱动待通电电池组件6的位移,当电池组件6表面温度达到指定温度后再传到测试机台2内。
如图3所示,所述测试探针5内设有压力缓冲装置51用于保护待通电电池组件6,压力缓冲装置51优选为弹簧,其他常规的缓冲装置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比如胶圈或弹性套管;测试探针5底部设有U形导电板52用于对接组件通电汇流条7,保证接触更加的充分与紧密;当测试探针5与外部电源相连,当测试探针5与组件汇流条7完全接触后,外部电源通电完成对碲化镉电池加电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