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是一种节能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设备的电气自动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电缆。
电缆是一种电力输送设备,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缆如果在较为复杂或者震动较强的环境下工作内部的芯缆容易松散,这会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电缆的损坏从外部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生线芯外漏不仅会停电,甚至会引发触电事故,同时现代的电缆一般都会设置铠装层,铠装层多位金属材料制成,铠装层的刚性较强,电缆在弯曲的过程中,铠装层使得电缆不容易转弯,这样就需要使用较长的电缆,不符合现代节能减排理念。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电缆,包括缆芯、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所述缆芯由若干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每根绝缘线芯由导体、云母带、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组成,导体由退火铜导体制成,云母带绕包在导体的外层,内绝缘层绕包在云母带的外侧,外绝缘层绕包在内绝缘层的外侧,内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外绝缘层采用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述缆芯的外侧绕包有玻璃布包带,玻璃布包带外侧包裹有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外侧设置有两组弹簧丝,弹簧丝与内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条,第一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弹簧丝和内保护层固定连接,弹簧丝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弹性条;所述弹簧丝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防水层和外保护层之间包裹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纳米聚丙烯条等距螺旋绕包而成,纳米聚丙烯条的横截面呈梯形,梯形的长边与外保护层贴合,梯形的短边与防水层贴合,每个纳米聚丙烯条的两侧均设置有空隙,空隙被外保护层的塑料材料填充;所述外保护层的外侧绕包有防火层。
进一步的,所述云母带为三合一的氟金云母包带。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布包带与芯缆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无卤阻燃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层由无卤低烟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大大加强了每根绝缘线芯之间的绝缘性,绝缘线芯工作时不会受到影响,保证电缆稳定长期工作,通过云母带、无卤阻燃填充物和防火层的设置,大大加强了电缆的防火性能,防水层具有防水的功能,通过在电缆内设置两根弹簧丝,弹簧丝与内保护层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条能够减小电缆受到的纵向震动,两根弹簧丝之间设置的第二弹性条能够减小电缆受到的径向震动,铠装层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纳米聚丙烯条等距螺旋绕包而成,很好的增加了铠装层的柔韧性,在减小电缆的转弯半径,符合节能减排社会的建设,空隙能够增加纳米聚丙烯条与外保护层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节能电缆中弹簧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节能电缆,包括缆芯、内保护层8和外保护层4,所述缆芯由若干绝缘线芯11绞合而成,每根绝缘线芯11由导体15、云母带14、内绝缘层13和外绝缘层12组成,导体15由退火铜导体制成,云母带14绕包在导体15的外层,云母带14为三合一的氟金云母包带,内绝缘层13绕包在云母带14的外侧,外绝缘层12绕包在内绝缘层13的外侧,内绝缘层13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外绝缘层12采用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述缆芯的外侧绕包有玻璃布包带9,玻璃布包带9与芯缆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无卤阻燃填充物10,玻璃布包带9外侧包裹有内保护层8;所述内保护层8外侧设置有两组弹簧丝7,弹簧丝7与内保护层8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条6,第一弹性条6的两端分别与弹簧丝7和内保护层8固定连接,弹簧丝7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弹性条16;所述弹簧丝7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5,防水层5的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4,防水层5和外保护层4之间包裹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纳米聚丙烯条2等距螺旋绕包而成,纳米聚丙烯条2的横截面呈梯形,梯形的长边与外保护层4贴合,梯形的短边与防水层5贴合,每个纳米聚丙烯条2的两侧均设置有空隙3,空隙3被外保护层4的塑料材料填充;所述外保护层4的外侧绕包有防火层1,防火层1由无卤低烟材料制成,本节能电缆通过内绝缘层13和外绝缘层12大大加强了每根绝缘线芯11之间的绝缘性,绝缘线芯11工作时不会受到影响,保证电缆稳定长期工作,通过云母带14、无卤阻燃填充物10和防火层1的设置,大大加强了电缆的防火性能,防水层5具有防水的功能,通过在电缆内设置两根弹簧丝7,弹簧丝7与内保护层8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条6能够减小电缆受到的纵向震动,两根弹簧丝7之间设置的第二弹性条16能够减小电缆受到的径向震动,铠装层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纳米聚丙烯条2等距螺旋绕包而成,很好的增加了铠装层的柔韧性,在减小电缆的转弯半径,符合节能减排社会的建设,空隙3能够增加纳米聚丙烯条2与外保护层4的连接强度。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