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37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线压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引线压接技术中,常用镀锡铜线捆绑电子线,捆绑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引线之间牢固性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无法避免因引线的移动而导致铜线或铝线与电子线之间的松散问题。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压接不牢的引线因运输的颠簸也会导致连接部分脱落,导致产品损坏,成品率低,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过滤能力强,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螺丝横杆、上模、下模和液压顶柱,连接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和支架,两个支架设置在底座上方,支架的外侧投影与底座的外侧投影重合;

两个支架对立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槽口相对,两个支架远离底座的一侧上设置有水平通孔,螺丝横杆穿设在两个水平通孔上,螺丝横杆设置在上模上方;

上模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型腔,下模与上模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型腔,上模和下模能相互匹配,上模和下模水平活动卡设在两个支架的凹槽内;

底座设置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圆心与底座的中心重合,液压顶住穿过竖直通孔与底座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呈圆柱形,连接本体的投影呈为圆型,其中支架的外表面也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为方形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宽不大于凹槽的宽度,上模和下模的长不大于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当上模和下模相互配合时,能为压接时提供基准,保证了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凹槽的尺寸为模具能顺利在两个凹槽之间上下移动提供了基础。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相互匹配后呈六边形,其中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相互匹配后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引线压接的形状以及压接元件进行调整,为引线压接牢固性提供了保障。

优选地,所述螺丝横杆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呈圆柱形,头部的直径大于水平通孔的直径,杆部无螺纹,其中头部是用来将螺丝横杆卡扣在水平通孔上,以免螺丝横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滑动。

优选地,所述杆部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穿设圆头螺栓紧固螺丝横杆,其中圆头螺栓用来防止螺丝横杆在水平通孔中移动,起到紧固作用。

优选地,所述杆部的外径与水平通孔的内径一致,防止螺丝横杆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引线压接牢固,避免生产中铜线或铝线与电子线之间因移动、搬运导致的连接不良问题,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引线脱落现象的产生,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具体如下: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连接本体、螺丝横杆、上模、下模和液压顶柱组成,引线压接时只需将铜线或铝线与电子线穿过上模与下模行程的型腔,液压顶柱向上顶起上模与下模,在螺丝横杆的拦阻下,有效完成引线压接,装置结构简单,实际操作简单,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产能得以提高;

(2)引线压接牢固:上模与下模设置在连接本体上,为引线提供了固定基础,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上模与下模能相互匹配,且型腔根据压接元件定制,在液压顶柱的配合下,为引线压接的牢固性提供了保障,也避免了后续运输时发生线体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连接本体;11、底座;12、支架;13、凹槽;2、螺丝横杆;21、头部;22、杆部;3、上模;31、第一型腔;4、下模;41、第二型腔;5、液压顶柱;6、圆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抗器引线压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螺丝横杆2、上模3、下模4和液压顶柱5,连接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11和支架12,两个支架12设置在底座11上方,支架12的外侧投影与底座11的外侧投影重合;两个支架12对立面上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槽口相对,两个支架12远离底座11的一侧上设置有水平通孔,螺丝横杆2穿设在两个所述水平通孔上,螺丝横杆2设置在上模3上方;上模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型腔31,下模4与上模3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型腔41,上模3和下模4能相互匹配,上模3和下模4水平活动卡设在两个所述支架12的凹槽13内;底座11设置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圆心与底座11的中心重合,液压顶5住穿过竖直通孔与底座11活动连接,其中上模3和下模4为方形模具,上模3和下模4的宽不大于凹槽13的宽度,上模3和下模4的长不大于两个凹槽13之间的距离;当上模3和下模4相互配合时,能为压接时提供基准,保证了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凹槽13的尺寸为模具能顺利在两个凹槽13之间上下移动提供了基础。

在使用中,首先把伸出铜线与电子线并在一起穿过压接元件,然后将其防止在上模3和下模4形成的型腔内卡住压接元件,进步一地,启动液压装置,液压顶柱5向上升起,依次带动下模4、串有引线的压接元件、上模5往上升,当上模5顶部碰到用于阻拦的螺丝横杆2,液压顶柱5继续向上升,直至上模3和下模4合拢,液压顶柱5下降,分离上模3和下模4,引线压接成型产品被取出,压接工序完成。

在本实施中,底座11呈圆柱形,连接本体1的投影呈为圆型,其中支架12的外表面也呈弧形。

在本实施中,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41相互匹配后呈六边形,其中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41相互匹配后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引线压接的形状以及压接元件进行调整,为引线压接牢固性提供了保障。

在本实施中,螺丝横杆2包括头部21和杆部22,头部21呈圆柱形,头部21的直径大于水平通孔的直径,杆部22无螺纹,其中头部21是用来将螺丝横杆2卡扣在水平通孔上,以免螺丝横杆2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滑动。

在本实施中,杆部21远离支架12的一侧设置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穿设圆头螺栓6紧固螺丝横杆2,其中圆头螺栓6用来防止螺丝横杆2在水平通孔中移动,起到紧固作用。

在本实施中,杆部22的外径与水平通孔的内径一致,防止螺丝横杆2的上下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