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73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业的日益发展,利用轴承、传送带来进行批量充磁和退磁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各厂家采用。然而,现有的机床结构是一种暴力式的,无法有针对性的参考待充磁对象或者待退磁对象自身特性,设定机床参数完成相应的充磁和退磁过程,其中,尤其是对于待退磁对象因为无法事先了解其特性,往往会给退磁过程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漏退的问题。将没有有效退磁的待退磁对象还原到其工作场所,会对稳定工作状态和对应的判断留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退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未有效退磁情况,而又未被有效识别出来,从而给待退磁对象在完成退磁过程后,返回到工作场景中的稳定性带了较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包括机架1、配电箱2、电机3、传动带4、至少2个传动轴17、传输带7、充磁线圈8、退磁线圈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力检测器11、中控一体机13,具体的:

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所述传输带7 分别穿过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其中,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金属屏蔽罩10;

所述磁力检测器1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相对于传输带7的传到方向,则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下游和/或上游;其中,所述磁力检测器11 的外部设置由第二金属屏蔽罩12;

所述中控一体机13配备有触控显示屏,并通过控制总线连接所述配电箱2,以便控制所述配电箱2实现对电机3,以及对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供电状态的控制。

可选的,所述磁力检测器11由磁力检测集成芯片LSM303DLH和单片机构成,其中,所述单片机通过串口协议连接中控一体机13。

可选的,所述配电箱2中还包括变频器6,其中,所述变频器6为可调变频器,所述变频器6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所述变频器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磁线圈8、退磁线圈9和电机3。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罩10由两个独立的金属屏蔽子罩构成,其中,所述两个独立的金属屏蔽子罩分别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所述退磁线圈9外侧。

可选的,所述充磁和退磁一体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外传感器18和阻隔器14,

所述阻隔器14位于一红外传感器18的下游,并且,阻隔器1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18被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侧板5 上,用于监测传输带7上传输的待充磁或者退磁的对象;所述阻隔器14的外壳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侧板5上。

可选的,所述阻隔器14由阻隔器外壳15、阻隔片16和第一步进电机20构成,其中,在所述阻隔器14还包括一单片机时,则所述红外传感器18连接所述阻隔器14的单片机I/O端口,其中,所述阻隔器14的单片机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和第一步进电机20的控制端口。

可选的,所述磁力检测器11还包括垂直升降组件,其中,所述垂直升降组件包括底座25,第二步进电机21、引导杆22、滑动臂24、导力轮23,

所述底座25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罩12的顶部,所述引导杆22固定在所述底座25上,其中,所述滑动臂24套接在所述引导杆22上,并且滑动臂24 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21上的传动齿轮和导力轮23接触,所述滑动臂24的顶端固定磁力检测器11的检测芯片。

可选的,所述导力轮23包括一对,并且,所述导力轮23和第二步进电机 21上的传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滑动臂24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充磁和退磁一体机还包括次品剔除组件,所述次品剔除组件位于所述磁力检测器11的下位。

可选的,所述次品剔除组件包括第三步进电机27和推杆26,其中,所述推杆26上设置有传导齿轮,所述传导齿轮与第三步进电机27上的传动齿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传输带上设置磁力检测器的方式,能够实现对于待退磁对象状态的预先监测和/或对于待退磁对象完成退磁过程后的退磁结果的检测,从而保证了待退磁对象的有效退磁,保证了机床工作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力传感器芯片管脚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力检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力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力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磁和退磁一体机,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机架1、配电箱2、电机3、传动带4、至少2个传动轴17、传输带7、充磁线圈8、退磁线圈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力检测器11、中控一体机13,具体的:

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所述传输带7 分别穿过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其中,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金属屏蔽罩10;

所述磁力检测器1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相对于传输带7的传到方向,则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下游和/或上游(图1为磁力检测器11设置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下游的示意图;图2为磁力检测器11设置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上游的示意图;图3为磁力检测器11包括两部分,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上游和下游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磁力检测器11的外部设置由第二金属屏蔽罩12;

所述中控一体机13配备有触控显示屏,并通过控制总线连接所述配电箱2,以便控制所述配电箱2实现对电机3,以及对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供电状态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传输带上设置磁力检测器的方式,能够实现对于待退磁对象状态的预先监测和/或对于待退磁对象完成退磁过程后的退磁结果的检测,从而保证了待退磁对象的有效退磁,保证了机床工作的有效性。其中,中控一体机13能够将电磁干扰源从机床上剥离出来,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机床上的主机对传感器的检测影响,并且也提高了机床整体的模块化水平。

为了提高机架1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平整地段的适用性,在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可调节蹄脚19。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充磁和退磁一体机,在不同的场合下构成所述磁力检测器11的传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型号。例如:在所述磁力检测器11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下游,并且仅用于监测是否有效退磁时,则可以采用普通的磁力传感器(如:小野磁电式转速传感器MP-9820);在所述磁力检测器11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上游,用于检测出待退磁对象的参数时,则所述磁力检测器11由磁力检测集成芯片LSM303DLH(如图6所示,为集成芯片LSM303DLH的管脚图)构成和单片机构成,其中,所述单片机通过串口协议连接中控一体机13(如图7所示,为三者的连接关系图)。其中,之所以采用单片机和集成芯片LSM303DLH构成的PCB,是为了减少磁力检测集成芯片 LSM303DLH的信号数据的传递,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当然,在本实施例实现过程中,如果制造成本允许,无论所述磁力检测器11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 和退磁线圈9的上游或者下游均可以采用所述磁力检测集成芯片LSM303DLH来实现。

为了进一步的支持定制化的、有针对性的退磁或者充磁,则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存在一种改进方案,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配电箱2中还包括变频器6,其中,所述变频器6为可调变频器,所述变频器6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所述变频器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磁线圈8、退磁线圈9 和电机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罩10除了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利用一个金属屏蔽罩将充磁线圈8和所述退磁线圈9罩住外,还存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3或者图4所示,由两个独立的金属屏蔽子罩构成,其中,所述两个独立的金属屏蔽子罩分别位于所述充磁线圈8和所述退磁线圈9外侧。如图3或者图4所示,分别设置金属屏蔽罩的优势在于,若将传输带7设计成并行传输的双通道,而所述充磁线圈8和所述退磁线圈9分别占用一传输通道,则在可调变频器功率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同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磁和退磁一体机具体用于加工实现时,充磁对象或者退磁对象可以是通过机械手臂放置在所述传输带7上的,也可以是由人工手动放置实现,对于磁力检测器11检测来说,对象之间距离相隔太小则可能影响磁力检测器11的检测精准度,尤其是对于检测多个待退磁对象的实际情况中。因此,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存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所述充磁和退磁一体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外传感器18和阻隔器14,所述阻隔器14位于一红外传感器18的下游,并且,阻隔器1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18被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侧板 5上,用于监测传输带7上传输的待充磁或者退磁的对象;所述阻隔器14的外壳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侧板5上。

有了上述结构,则可以在第n个待退磁对象(待充磁对象)通过图5中左侧红外传感器时,阻隔器14进入阻隔对象状态,并且在达到预设阻隔时间后将所述阻隔器14调整为放行对象状态,这样就能够保证第n+1个待退磁对象(待充磁对象)和第n个待退磁对象(待充磁对象)之间相差指定的距离。其中,图5中位于阻隔器14右侧的传感器为可选的校准用的红外传感器,其中,阻隔器14的阻隔时间可以根据该校准用的红外传感器反馈的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阻隔时间。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1中提出的带阻隔器14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的几种可选的组合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阻隔器14由阻隔器外壳15、阻隔片 16和第一步进电机20构成,其中,在所述阻隔器14还包括一单片机时,则所述红外传感器18连接所述阻隔器14的单片机I/O端口,其中,所述阻隔器14 的单片机连接所述中控一体机13和第一步进电机20的控制端口。

当将所述带阻隔器14与实施例1中磁力检测器11位于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上游的方案进行组合实现时,则可按照图4所示结构,将所述带阻隔器 14设置在磁力检测器11与充磁线圈8的金属屏蔽外壳之间。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不同对象之间距离的自动化,即通过磁力检测器11检测结果计算出阻隔器14的阻隔时间。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涉及的磁力检测器11,给予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的几种可行的实现方案。如图8所示,所述磁力检测器11 还包括垂直升降组件,其中,所述垂直升降组件包括底座25,第二步进电机21、引导杆22、滑动臂24、导力轮23,

所述底座25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罩12的顶部,所述引导杆22固定在所述底座25上,其中,所述滑动臂24套接在所述引导杆22上,并且滑动臂24 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21上的传动齿轮和导力轮23接触,所述滑动臂24的顶端固定磁力检测器11的检测芯片。

为了达到更高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案,如图9所示,所述导力轮23包括一对,并且,所述导力轮23和第二步进电机21上的传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滑动臂24的两侧。

其中,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准度,所述导力轮23可以采用齿轮结构(若精确度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话,可以采用橡胶材料的导力轮2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改进思路是一种可选的扩展方案,可以与上述各实施例组合实现,但是需要满足充磁线圈8和退磁线圈9的下游存在磁力检测器11的条件。本实施例是考虑到在检测到充磁或者退磁效果不达标时,如何实现自动剔除“次品”的解决方案。如图10所示,所述充磁和退磁一体机还包括次品剔除组件,所述次品剔除组件位于所述磁力检测器11的下位。

具体的,所述次品剔除组件包括第三步进电机27和推杆26,其中,所述推杆26上设置有传导齿轮,所述传导齿轮与第三步进电机27上的传动齿轮连接。通常配合所述剔除组件实现的还可以有专门用于传递被剔除对象的传输带和/ 或用于储纳被剔除出来对象的收纳盒,其中,所述收纳盒可以被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