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287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二根电线大致平行地保持在壳体内并引出到外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二根电线大致平行地保持在壳体内并引出到外部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具有将端子和外部电线连接的2个内部导电部件,与各内部导电部件连接的二根电线大致平行地保持在壳体内并引出到外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中,针对内部导电部件,在与二根外部电线的排列方向和这二根外部电线的延伸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配置有端子固定部。并且,在内部导电部件设有供螺栓从该正交的方向插通的贯穿孔,各内部导电部件分别通过沿该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螺栓而固定到端子固定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的2个内部导电部件相互分开地固定,由此在2个内部导电部件之间确保绝缘空间。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中,在该绝缘空间设有将2个内部导电部件分隔的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87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端子固定部因为是用于紧固螺栓的固定部,所以在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因此,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有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变大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与壳体内的二根电线的排列方向和上述二根电线的延伸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中二根电线大致平行地保持在壳体内并引出到外部,所述连接器具备:所述壳体,其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2个导电部,各所述导电部具有:端子,其与设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端子接触;所述电线;以及内部导电部件,其将所述端子和所述电线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部,在该固定部固定有所述内部导电部件,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壳体内的二根所述电线的排列方向上的一方侧固定有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在另一方侧固定有另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分别通过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螺栓而固定到所述固定部。

根据上述的连接器,成为固定部配置于2个内部导电部件之间的构成。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固定部相对于内部导电部件配置于与二根电线的排列方向和上述二根电线的延伸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的情况相比,能将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即,根据上述的连接器,通过将固定部配置于为了将2个内部导电部件进行绝缘而确保的绝缘空间,从而能将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另外,从所述排列方向观看,2个所述内部导电部件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位于所述电线的延长线上。

根据上述的连接器,与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的固定位置和另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的固定位置在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偏移、或者电线的位置相对于2个内部导电部件的固定位置在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偏移的情况相比,能将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排列配置有用于紧固将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螺栓的螺母和用于紧固将另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螺栓的螺母。

根据上述的连接器,由于2个螺母沿二根电线的延伸方向排列配置,所以在上述的排列方向上,上述的2个螺母产生重叠。由此,与在该排列方向上上述2个螺母完全没有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固定部的宽度设定得狭窄。

另外,在如以往那样将螺栓从与二根电线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插通的贯穿孔设于内部导电部件的情况下,不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内部导电部件的宽度设定得比贯穿孔的直径狭窄。因此,该排列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会变大。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的连接器,由于内部导电部件也可以不具备螺栓从该正交的方向插通的贯穿孔,以以往相比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内部导电部件的宽度设定得狭窄。

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的连接器,由于能将固定部以及内部导电部件双方的在二根电线的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都设定得狭窄,所以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壳体的体积设定得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2个导电部,各所述导电部具有:端子,其与设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端子接触;电线;以及导电部件,其将所述端子和所述电线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部,在该固定部固定有所述内部导电部件,所述固定部以轴线沿与所述壳体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姿势平行地配置有2个螺母,将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固定的螺栓从与所述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紧固到一方的所述螺母,将另一方的所述内部导电部件紧固的螺栓从所述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侧紧固到另一方的所述螺母。

根据上述的连接器,由于2个螺母以轴线沿与壳体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姿势平行地配置,换句话来讲在该正交的方向上2个螺母产生重叠,所以能将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发明效果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能将与壳体内的二根电线的排列方向和上述二根电线的延伸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的体积设定得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从左侧观看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示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示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示出的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6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图2示出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以图4示出的左右方向为基准。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的概要进行说明。连接器1是与机器侧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机器侧连接器配置于屏蔽壳体的内部,屏蔽壳体将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逆变器、电动机等机器覆盖。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备壳体10以及屏蔽壳11。壳体10由合成树脂形成,屏蔽壳11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

虽未在图1中示出,但是在壳体10的内部收纳有2个导电部。虽然详细后述,但是导电部具有阴端子、内部导电部件40(参照图2)、以及电线43。阴端子是端子的一个例子。

(1)壳体

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主体部12、嵌合部13、2个端子收纳部14(参照图3)、以及2个电线引出部15(参照图1),壳体10在侧视时呈大致l字状。

(1-1)主体部

主体部12形成为由2个平行线和2个半圆形构成的、在上下方向长的所谓的跑道形状,在左右方向(在图2中为纸面垂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开口12a。开口12a用于操作者进行将内部导电部件40固定到固定壳体10的内部的操作。如图3所示,这些开口12a被盖部件16封闭。

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12的内部一体形成有固定部17,固定部17将主体部12的内部空间左右分隔,内部导电部件40(中继部41以及柔软导体42)固定到固定部17。在固定部17,在左右方向(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的两侧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螺栓22以及第2螺栓23而固定有2个内部导电部件40。

具体地,在固定部17形成有向左侧开口的有底的孔18以及向右侧开口的有底的孔19。并且,在这些孔18、19中分别压入有螺母20、21,固定内部导电部件40的第1螺栓22以及第2螺栓23分别紧固到螺母20、21。

如图4所示,螺母20和螺母21沿壳体10内的二根电线43的延伸方向(在图4中为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在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上2个螺母20、21产生重叠。

另外,如图5所示,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在图5中为纸面垂直方向)观看,螺母20以及螺母21位于电线43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和另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上述位置位于电线43的延长线上。

在此,前后方向是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在图5中为纸面垂直方向)和上述二根电线43的延伸方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固定部17还形成有向后侧开口的有底的孔24。孔24向主体部12的后侧的表面开口,螺母51从主体部12外压入到孔24中。另外,在主体部12的上部形成有朝上呈圆柱状延伸的螺母压入部25。在螺母压入部25形成有向上侧开口的有底的孔26,螺母50从主体部12外压入到孔26。螺栓28、29(参照图3)紧固到这些螺母50、51,螺栓28、29将屏蔽壳11固定到主体部12。

(1-2)嵌合部

如图3所示,嵌合部13以从主体部12的前侧呈方筒状凸出的方式设置。嵌合部13嵌合插入到壳体侧开口,壳体侧开口形成于机器侧的屏蔽壳体。

如图5所示,在嵌合部13的外周嵌入有橡胶制的密封环13a。密封环13a对嵌合部13与壳体侧开口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在嵌合部13上从左侧安装有止动体13b,由此可防止密封环13a脱落。

(1-3)端子收纳部

如图1所示,2个端子收纳部14以从嵌合部13的前侧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讲,如图6所示在嵌合部13的左侧表面形成有开口32,端子收纳部14的右侧部分从开口32嵌合插入到嵌合部13而固定于嵌合部13。各端子收纳部14分别形成为方筒状,在内侧插入有未图示的阴端子。

(1-4)电线引出部

如图4所示,电线引出部15具有从主体部12的下方扩张成圆锥形的圆锥形部分和从圆锥形部分的下端呈圆筒状伸长的圆筒状部分,在内部收纳有电线43的上端部。两根电线43大致平行地保持在电线引出部15内并向下方引出。

另外,在电线引出部15的圆筒状部分的内侧收纳有圆环状的橡胶栓31,电线43穿过形成于橡胶栓31的中心的贯穿孔。橡胶栓31沿整个周向对电线43和电线引出部15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2)导电部

接着,参照图6对导电部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导电部具备未图示的阴端子、内部导电部件40(中继部41以及柔软导体42)、以及电线43。

阴端子与设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端子接触。阴端子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右侧部分通过焊接或者压接而与柔软导体42的左侧缘部接合。

内部导电部件40是在壳体10的内部将阴端子和电线43电连接的部件。内部导电部件40由中继部41和柔软导体42构成,整体呈大致l字状。

在中继部41的长边方向的上侧端部形成有贯穿孔。贯穿孔是供第1螺栓22插通的孔。另外,在中继部41的长边方向的下侧端部形成有电线压接部44,电线43被压接到电线压接部44。

在此,如图4所示,2个中继部4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同,固定于固定部17的左侧的中继部41在上下方向上比固定于右侧的中继部41长。

返回到图6。柔软导体42通过将多个编织线重叠而构成,编织线通过将由铜或者铜合金形成的多个细金属线材编织成网状而构成。如上所述,在柔软导体42的左侧缘部接合有阴端子。另一方面,柔软导体42的右侧缘部通过焊接与中继部41接合。具体地讲,柔软导体42的右侧缘部不是焊接在中继部41的左侧缘部,而是焊接在右侧缘部。如此,与中继部41焊接在左侧缘部的情况相比,能将柔软导体42形成得长,所以易于确保柔软导体42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柔软导体42通过焊接与中继部41接合,但是柔软导体42的接合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钎焊(硬钎焊或者软钎焊)等公知的连接方式进行接合。或者,柔软导体42也可以是通过第1螺栓22或者第2螺栓23与中继部41一起紧固到固定部17的构成。

电线43是用绝缘外皮将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芯线覆盖的电线,并且上侧端部的外皮被剥掉而压接到电线压接部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43通过压接而与中继部41连接,但是该连接不限定为压接,也可以由焊接等其他公知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3)屏蔽壳

如图1所示,屏蔽壳11覆盖主体部12的上侧、左侧、右侧以及后侧。在屏蔽壳11上,在朝向上侧的表面以及朝向后侧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插通螺栓54、55的贯穿孔,并且通过螺栓54、55插通到上述孔并紧固到上述的螺母50、51,从而屏蔽壳11固定到壳体10。

(4)连接器的组装

在连接器1的组装中,在壳体10外,电线43被压接到中继部41的电线压接部44,并且阴端子被焊接到柔软导体42。然后,压接有电线43的中继部41从电线引出部15侧插入到主体部12,通过第1螺栓22或者第2螺栓23而固定到固定部17。

在中继部41固定到固定部17后,如图6所示,端子收纳部14从左侧嵌合插入到嵌合部13。当端子收纳部14被嵌合插入时,柔软导体42成为与中继部41重叠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柔软导体42被焊接到中继部41。

然后,在开口12a被盖部件16封闭后,屏蔽壳11固定到壳体10。

(5)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连接器1,成为固定部17配置于2个内部导电部件40之间的构成。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固定部17相对于内部导电部件40配置在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在图2中为纸面垂直方向)和上述二根电线43的延伸方向(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在图2中为前后方向)的一方侧的情况相比,能将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设定得小。

即,根据连接器1,通过将固定部17配置于为了对2个内部导电部件40进行绝缘而确保的绝缘空间,从而能将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设定得小。

进一步,根据连接器1,如图5所示,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观看,由于在2个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位于电线43的延长线上,所以与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和另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在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偏移、或者电线43的位置相对于2个内部导电部件40的固定位置在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偏移的情况相比,能将上述的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设定得更小。

进一步,根据连接器1,由于紧固有将内部导电部件40固定的螺栓22、23的2个螺母20、21沿壳体10内的电线43的延伸方向(在图4中为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所以在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上2个螺母20、21产生重叠。由此,与在该排列方向上2个螺母20、21完全不产生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固定部17的宽度设定得狭窄。

另外,如以往那样,在将螺栓从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在图4中为纸面垂直方向)插通的贯穿孔设置于内部导电部件40的情况下,不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宽度设定得比贯穿孔的直径狭窄。因此,该排列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会变大。相对于此,根据连接器1,内部导电部件40也可以不具备供螺栓从该正交的方向插通的贯穿孔,与以往相比,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内部导电部件40的宽度设定得狭窄。

也就是说,根据连接器1,由于固定部17以及内部导电部件40双方均能将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的宽度设定得狭窄,所以能将该排列方向上的壳体10的体积设定得小。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二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观看2个中继部41的固定位置位于电线43的延长线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与以往相比前后方向的体积减小的范围内,一方的中继部41的固定位置也可以相对于另一方的中继部41的固定位置在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上偏移,或者电线43的位置也可以相对于2个中继部41的固定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偏移。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两根电线43的排列方向上第1螺栓22和第2螺栓23部分重叠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该排列方向的体积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这些螺栓也可以在该排列方向上完全不重叠。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内部导电部件40分为中继部41和柔软导体4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内部导电部件40也可以不必分为中继部41和柔软导体42。例如,也可以是阴端子直接焊接在中继部41的构成。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柔软导体42为编织线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柔软导体42也可以是具有柔软性的电线。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壳体10呈大致l字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壳体10也可以是笔直的形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连接器1也可以换言成如下的连接器。

连接器具备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壳体10和2个导电部,各导电部具有:未图示的阴端子,其与设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端子接触;电线43;以及内部导电部件40,其将阴端子和电线43电连接,在壳体10的内部设有固定部17,内部导电部件40固定到固定部17,在固定部17上以轴线沿与壳体10的嵌合方向(在图4中为纸面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姿势平行地配置有2个螺母20、21,将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固定的螺栓22从该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的一方侧(在图4中为左侧)紧固到一方的螺母20,将另一方的内部导电部件40固定的螺栓23从该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在图4中为右侧)紧固到另一方的螺母21。

根据这样构成的连接器1,由于2个螺母20、21以轴线沿与壳体10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姿势平行地配置,换句话来讲,在该正交的方向上2个螺母20、21产生重叠,所以能将该正交的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设定得小。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以2个螺母20、21沿电线43的延伸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螺母20、21排列配置的方向不限定于电线43的延伸方向。例如,2个螺母20、21也可以沿壳体10的嵌合方向(在图4中为纸面垂直方向)排列配置。在该情况下,虽然不能将嵌合方向、换句话来讲前后方向上的连接器1的体积设定得小,但是能将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的体积设定得小。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10…壳体、17…固定部、20…螺母、21…螺母、22…螺栓、23…螺栓、40…内部导电部件(导电部)、43…电线(导电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