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86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的多个可动机构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9-22642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作为汽车的动力调节座椅开关而使用的多方向切换开关。在该多方向切换开关中,在安装于壳体内的基板安装部件固定有旋转用电路基板与滑动用电路基板。另外,在壳体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插通有复原用弹簧以及旋转用弹簧。复原用弹簧将配置于壳体的外侧的开关旋钮与基板安装部件连结,旋转用弹簧将支承于基板安装部件的旋转轴与开关旋钮连结。而且,构成为若该开关旋钮相对于壳体滑动,则滑动用电路基板的触点接通断开,若开关旋钮相对于壳体旋转,则旋转用电路基板的触点接通断开。

在上述结构的多方向切换开关(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当雨水、饮料等液体挂在壳体的情况下,存在该液体向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中的触点部(开关)流入,从而产生误动作、短路等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朝向开关流入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具备:标度盘,该标度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于设置有多个可动机构的动力调节座椅的侧面,通过旋转操作而选择上述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并经由形成于该标度盘的外周侧的开口部而使内部与外部连通;开关,该开关安装于上述标度盘内,并使所选择的上述可动机构工作;旋钮,该旋钮在上述开关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配设于上述标度盘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标度盘,并具有插通于上述开口部而向上述标度盘外突出的操作部,通过该操作部的操作而能够对上述开关进行操作;以及流路部,该流路部通过上述标度盘以及上述旋钮而形成在上述标度盘内,该流路部与上述开关之间相分隔,并且在上述开口部位于上述开关的上方侧的状态下液体从上述开口部浸入至上述标度盘内的情况下,使该液体向上述开关的下方侧流下而向上述标度盘外排出。

在第1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于动力调节座椅的侧面的标度盘内安装有开关。另外,在标度盘内的开关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配设有旋钮。该旋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标度盘,设置于该旋钮的操作部插通于在标度盘的外周侧形成的开口部而向标度盘外突出。若该标度盘被进行旋转操作,则能够选择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的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而且,若旋钮的操作部被进行操作,则标度盘内的开关被进行操作,从而使上述所选择的可动机构工作。

这里,在本发明中,利用上述的标度盘以及旋钮而在标度盘内形成流路部。在标度盘的开口部位于开关的上方侧的状态下液体从该开口部浸入至标度盘内的情况下,该流路部使该液体向开关的下方侧流下而向标度盘外排出。该流路部与开关之间相分隔,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朝向开关的流入。

对于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1方式中,上述标度盘以及上述旋钮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标度盘内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加强用肋,上述流路部使用上述加强用肋而形成。

在第2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标度盘以及旋钮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上述那样的加强用肋。而且,使用该加强用肋而在标度盘内形成流路部。由此,与为了形成流路部而设定专用的肋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合理化。

对于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2方式中,上述旋钮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作为上述加强用肋的一对旋钮加强用肋,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从上述旋钮的上述操作部侧向与上述操作部相反的一侧延伸,上述流路部在上述标度盘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壁部与上述旋钮之间,具有使用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而形成的外侧流路部。

在第3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在标度盘内配设于开关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旋钮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旋钮加强用肋。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在旋钮中从插通于标度盘的开口部的操作部的一侧向与操作部相反的一侧延伸。而且,在标度盘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壁部与旋钮之间,使用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而形成外侧流路部。由此,当如上述那样从标度盘的开口部浸入至标度盘内的液体在标度盘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壁部与旋钮之间流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包括上述外侧流路部在内的流路部使上述液体向开关的下方侧流下而向标度盘外排出。

对于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3方式中,上述旋钮具有一对止动部,上述一对止动部以将上述操作部夹在之间的方式沿自身的旋转方向对置,通过上述一对止动部与上述标度盘抵接从而限制上述旋钮相对于上述标度盘的旋转范围,并且上述一对止动部将从上述开口部浸入至上述标度盘内的液体向上述外侧流路部引导。

在第4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通过设置于旋钮的一对止动部与标度盘抵接,从而限制旋钮相对于标度盘的旋转范围。另外,如上述那样从开口部浸入至标度盘内的液体被上述一对止动部向外侧流路部引导。即,用于限制旋钮相对于标度盘的旋转范围的结构兼作用于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朝向开关的流入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合理化。

对于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2~第4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中,上述标度盘在上述开口部与上述开关之间,具有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作为上述加强用肋的标度盘加强用肋,上述流路部在上述标度盘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与上述旋钮之间,具有使用上述标度盘加强用肋而形成的内侧流路部。

在第5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在标度盘内,从标度盘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标度盘加强用肋夹设在标度盘的开口部与开关之间。而且,在标度盘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与旋钮之间,使用上述标度盘加强用肋而形成内侧流路部。由此,当如上述那样从标度盘的开口部浸入至标度盘内的液体在标度盘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与旋钮之间流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包括上述的内侧流路部在内的流路部使上述的液体向开关的下方侧流下而向标度盘外排出。

对于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5方式中,上述标度盘加强用肋从上述标度盘的外周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沿上述标度盘的径向延伸,并在上述标度盘的径向中央侧向上述开口部侧凸出。

在第6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标度盘加强用肋如上述那样地形成,因此能够利用标度盘加强用肋使如上述那样在标度盘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与旋钮之间流动的液体向标度盘的外周的一部分侧以及另一部分侧流下。即,能够将上述的液体分成向标度盘的外周的一部分侧流动的路径、和向标度盘的外周的另一部分侧流动的路径,因此例如在上述液体的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使液体不仅仅集中于一个路径。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具备:座椅主体,其设置有上述多个可动机构;以及第1~第6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所记载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在上述座椅主体的侧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有上述标度盘。

在第7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中,在设置有多个可动机构的座椅主体的侧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有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标度盘。该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记载于第1~第6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因此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中,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朝向开关的流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该动力调节座椅所具备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多轴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所具备的标度盘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标度盘位于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标度盘位于升降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多轴驱动装置取下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表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包括作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标度盘基座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包括作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标度盘以及滑动件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将图11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

图13a是用于对标度盘以及滑动件与标度盘基座的凸轮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且是表示标度盘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3b是表示标度盘被从滑动操作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进行旋转操作的中途的状态的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c是用于对标度盘从倾斜操作位置与滑动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自动地移动时的状况进行说明的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d是表示标度盘移动至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e是用于对标度盘从倾斜操作位置与滑动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向滑动操作位置自动地移动时的状况进行说明的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f是表示标度盘移动至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取下标度盘主体以及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4所示的结构进一步取下旋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a是用于对旋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与滑动件的旋钮卡合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且是表示标度盘以及旋钮的非操作状态的图。

图16b是表示旋钮被向一侧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c是表示旋钮被向另一侧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d是表示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表示设置于旋钮的止动部以及设置于标度盘的抵接部的立体图。

图18是作为标度盘的构成部件的开关基座与微动开关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包括内侧流路部的一端部在内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对设置于开关基座的标度盘加强肋与旋钮之间的缝隙的堵塞方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沿着图14的f21-f21线切开的剖切面的剖视图,并且是用于对通过外侧流路部以及内侧流路部的液体的流动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用于对通过外侧流路部的液体的流动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14对应的立体图。

图23是用于对通过内侧流路部的液体的流动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14对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以及动力调节座椅12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向,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调节座椅12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一致。

(动力调节座椅12的概略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12具备座椅主体14。该座椅主体14具备:座椅滑动机构20,其使椅垫16相对于未图示的车体地板部沿座椅前后方向滑动;倾斜机构22,其使椅背18相对于椅垫16转动;以及升降机构24,其使椅垫16相对于车体地板部沿上下方向移动。这些机构均是可动机构。

另外,该动力调节座椅12具备在椅垫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16a配设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该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是用于使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选择性地工作的座椅开关装置,并经由配设于椅垫16内的多轴驱动装置26(参照图2~图5)安装于椅垫16。

该多轴驱动装置26是借助未图示的一个马达的驱动力使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选择性地驱动的装置,并构成座椅主体14的一部分。该多轴驱动装置26例如为国际公开第2012/077759号所记载的技术,能够通过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操作对马达与上述各可动机构的机械连结状态选择性地进行切换。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结构)

如图2~图8所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是以安装于座椅主体14的标度盘基座32、相对于标度盘基座32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地被支承的标度盘58、相对于标度盘58能够滑动地被支承的滑动件78、安装于标度盘58的微动开关94、以及相对于标度盘58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地被支承的旋钮110为主要部分而构成。标度盘基座32形成为圆盘状,并以轴线方向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姿势配置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在该标度盘基座32的中心部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4。

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标度盘基座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多轴驱动装置26侧的面)形成有一对凹部36。上述凹部36隔着贯通孔34而彼此位于相反侧。在上述凹部36嵌合有设置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一对凸部28(参照图5)。由此,限制标度盘基座32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相对旋转。此外,标度盘基座32形成为利用后述的开关基座62而限制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结构,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相对移动。

在该标度盘基座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形成有连接器部38。构成为在该连接器部38连接有未图示的连接器,上述未图示的连接器安装于与上述马达连接的配线。这样,由于在多轴驱动装置26即固定于座椅主体14的标度盘基座32设置有连接器部38,所以不会因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而向马达的配线输入屈曲力。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标度盘基座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径向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这里为4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多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形成为以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为长边的长条状,并沿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排列。上述多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借助布线图案42而与设置于连接器部38的多个连接器端子38a(参照图8)电连接。在该布线图案42的中途安装有熔丝板(fusiblelinkplate)44。此外,在图7、图9等中标注了附图标记46、48的部件是绝缘用的密封件。

另外,在标度盘基座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径向的一侧,形成有从标度盘基座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扇形状的凹部50。该凹部50形成为随着从形成有贯通孔34的标度盘基座32的中央侧趋向外周侧,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的尺寸扩大,在标度盘基座32的外周部形成有凹凸状的凸轮部52。在该凸轮部52中,在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上形成凹凸的多个(这里为3个)谷部54a、54b、54c和多个(这里为2个)山部56a、56b沿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交替地排列形成。该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朝向标度盘基座32以及标度盘58的径向中心侧。

谷部54a、54b、54c以及山部56a、56b在从标度盘基座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并构成大致呈波形状的凸轮部52。谷部54a、54b、54c朝向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外侧(外周侧)凹陷,并且越趋向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外侧,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的尺寸(沿着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尺寸)就越小。山部56a、56b朝向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中心侧(中央侧)突出,并且越趋向标度盘基座32的径向中心侧,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的尺寸(沿着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尺寸)就越小。谷部54a、54b、54c的谷底部、以及山部56a、56b的顶部在从标度盘基座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以圆弧状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谷部54a、54b、54c以标度盘基座32的中心为基准以45°的间距沿标度盘基座32的周向排列,图10所示的θ1被设定为4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谷部54a、54b、54c记载为谷部54,将山部56a、56b记载为山部56。相对于上述结构的标度盘基座32,在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有标度盘58。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标度盘58由标度盘主体60和开关基座62构成。标度盘主体60形成为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标度盘基座32侧)敞开的大致有底圆筒状。该标度盘主体60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且使开口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的姿势相对于标度盘基座32同轴配置。标度盘基座32配置于标度盘主体60的内侧,在标度盘主体60的外周部安装有环状的罩64。另外,在该标度盘主体60的外周侧的一部分,形成有从标度盘58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梯形形状的凹部66。该凹部66的标度盘58的径向外侧以及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敞开。在该凹部66形成有在标度盘主体60的径向开口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8。

开关基座62一体地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基座主体63;以及从基座主体63的外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周壁部65。周壁部65在从基座主体63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c字状,并在基座主体63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被省略。由此,在开关基座6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旋钮110的操作部126的操作部配置区域67。该开关基座62配置在标度盘主体60与标度盘基座32之间,并嵌合于标度盘主体60的内侧。在标度盘主体60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爪部,这些爪部钩挂于开关基座62的外周部。由此,开关基座62相对于标度盘主体60同轴并且一体地安装。

如图8以及图11所示,在开关基座62的中央部同轴地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的连结轴72。该连结轴72的基端部配置在标度盘基座32的凹部50内。在该连结轴72的基端侧,设置有形成为圆柱状的支轴部72a。该支轴部72a旋转自如地嵌合于标度盘基座32的贯通孔34。由此,开关基座62即标度盘58被支承为相对于标度盘基座32旋转自如。另外,在连结轴72的比支轴部72a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形成为棱柱状的棱柱部72b,并且设置有从棱柱部72b的前端突出的一对爪部72c。

棱柱部72b比标度盘基座32更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并与上述多轴驱动装置26所具备的操作轴30(参照图5)对应。在该操作轴30形成有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的连结孔30a。棱柱部72b插入到上述连结孔30a,一对爪部72c在连结孔30a的里侧钩挂于操作轴30。由此,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被连结为不能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另外,开关基座62构成为:相对于操作轴30被连结为不能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一体旋转,通过手动地对标度盘58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多轴驱动装置26切换马达与上述各可动机构的机械连结状态。

具体而言,标度盘58相对于标度盘基座32即座椅主体14能够向多个旋转位置亦即滑动操作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倾斜操作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升降操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进行旋转操作。在标度盘58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座椅滑动机构20机械式连结。另外,在标度盘58位于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倾斜机构22机械式连结。另外,在标度盘58位于升降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升降机构24机械式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操作位置与倾斜操作位置之间的标度盘58的旋转角度、以及倾斜操作位置与升降操作位置之间的标度盘58的旋转角度均被设定为45°。

如图8所示,在开关基座6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标度盘基座32侧的面)中的径向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这里为4个)端子74。多个端子74弯曲成与开关基座62同心的圆弧状,并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排列配置。上述多个端子74始终能够滑动地与上述多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接触,多个端子74与多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电连接。

此外,多个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通过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槽40a(参照图9:在图9以外省略附图标记)被分割成两股状。由此,构成为因端子74与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的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从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排出,从而使端子74与标度盘基座接触件40的接触稳定。

并且,在开关基座6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标度盘基座32侧的面)中的径向的另一侧,形成有滑动件支承部76。滑动件支承部76具有向标度盘基座32侧突出的一对侧壁部76a(参照图11以及图12)。一对侧壁部76a在开关基座62的周向对置,并且在开关基座62的中央侧与上述连结轴72的基端部形成为一体。该滑动件支承部76配置在标度盘基座32的凹部50内,并对滑动件78进行支承。

滑动件78具有大致形成为块状并嵌合在一对侧壁部76a之间的主体部80。该主体部80被一对侧壁部76a支承为能够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滑动且不能沿轴线方向脱落。如图7所示,在该主体部80形成有朝向开关基座62侧(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棱柱状的旋钮卡合部(凸部)80a。该旋钮卡合部80a插通于形成在开关基座62的矩形的贯通孔82,并朝向开关基座6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该贯通孔82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延伸,并形成为允许主体部80相对于开关基座62的滑动。

另外,在主体部80的前端部(标度盘58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安装有辊84。辊84相对于滑动件78被支承为能够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在该辊84的外周部安装有利用橡胶形成为环状的消音用的橡胶圈86(在图13a~图13f中省略附图标记)。

在一对侧壁部76a之间,在滑动件78的主体部80与连结轴72的基端部之间,配设有作为弹性部件的辊弹簧88。该辊弹簧88是压缩螺旋弹簧,向标度盘58的径向外侧对滑动件78施力。由此,滑动件78的辊84经由橡胶圈86而弹性地抵接(按压)于上述的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该滑动件78构成为嵌合于多个谷部54a、54b、54c中的一个,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于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

具体而言,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a,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于滑动操作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b,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于倾斜操作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c,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于升降操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

另外,在标度盘58被进行旋转操作时,滑动件78的辊84以及橡胶圈86在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上进行滚动。而且,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标度盘58沿径向滑动,一边沿着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移动。

例如,如图13a所示,在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a的状态下、即标度盘58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将标度盘58从滑动操作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13b所示,辊84被山部56a的斜面向标度盘58的径向中心侧按压,从而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压缩变形一边向标度盘58的径向中心侧滑动。

而且,如图13c所示,若辊84越过山部56a的顶部,则滑动件78一边借助辊弹簧88的弹性复原力而向标度盘58的径向外侧滑动,一边向谷部54b的谷底侧移动。由此,滑动件78越过山部56a而嵌入谷部54b。此时,橡胶圈86与谷部54b的谷底部抵接,从而防止异响的产生。关于这一点,在滑动件78嵌入谷部54a或者谷部54c时也相同。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滑动件78越过山部56a时,辊弹簧88被压缩变形。因此,当对标度盘58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者在滑动操作位置与倾斜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中间位置)将手从标度盘58离开的情况下,滑动件78借助辊弹簧88的弹性复原力而嵌入附近的谷部54a或者谷部54b。由此,构成为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作为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的倾斜操作位置或者滑动操作位置。

即,例如当操作者在图13c所示的位置将手从标度盘58离开时,滑动件78借助辊弹簧88的弹性复原力而嵌入附近的谷部54b(参照图13d)。由此,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倾斜操作位置。另外,例如当操作者在图13e所示的位置将手从标度盘58离开时,滑动件78借助辊弹簧88的弹性复原力而嵌入附近的谷部54a(参照图13f)。由此,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滑动操作位置。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当标度盘58在倾斜操作位置与升降操作位置之间被进行旋转操作时,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压缩变形而相对于标度盘58沿径向滑动,一边越过山部56b。在该旋转操作的中途,操作者将手从标度盘58离开的情况下,滑动件78借助辊弹簧88的弹性复原力而嵌入附近的谷部54b或者谷部54c。由此,构成为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作为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的升降操作位置或者倾斜操作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开关基座62的中央部同轴地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旋钮支承轴114。该旋钮支承轴114的前端部嵌合于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的中央部形成的圆筒状的支承部118(参照图8)内。另外,在开关基座6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径向的一侧,安装有微动开关94。该微动开关94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

如图7、图8、图14、图15所示,微动开关94由开关罩96、开关旋钮98、开关推锁销(switchpushlockpin)102、开关弹簧104、一对开关接触件106、以及触点108构成,并收容于标度盘58的内部。开关罩96形成为开关基座62侧敞开的箱状,并通过爪嵌合而安装于开关基座62。在该开关基座62的内侧收容有开关旋钮98。

开关旋钮98形成为开关基座62侧敞开的大致箱状,并相对于开关基座62被支承为能够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滑动。在该开关旋钮98设置有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98a。该突起98a插通于在开关罩96的底壁形成的矩形的贯通孔100,并朝向开关罩9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该开关旋钮98与开关基座62之间,配置有开关推锁销102以及开关弹簧104。

开关推锁销102形成为块状,并被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开关弹簧104向开关基座62侧施力。在该开关推锁销102与开关基座62之间配置有一对开关接触件106。一对开关接触件106与安装于开关基座62的触点108接触,并通过开关弹簧104的作用力按压于触点108。而且,通过使开关旋钮98相对于开关罩96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滑动,从而切换一对开关接触件106与触点108的接触状态。构成为该触点108与上述端子74(参照图7)电连接,并通过上述切换而使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工作。

上述结构的微动开关94具有可靠性以及通用性,能够确保针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并且构造简单,因此也有助于制造成本的减少。该微动开关94构成为通过旋钮110而被操作。

如图7、图8以及图14所示,旋钮110一体地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旋钮主体111、以及从旋钮主体111的外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周壁部113,并形成为浅底的大致盘状。旋钮主体111以及周壁部113在旋钮1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朝向旋钮110的径向外侧突出。由此,在旋钮110的外周部形成有操作部126。另外,旋钮主体111以及周壁部113在操作部126的两侧向旋钮110的径向内侧凹陷,在旋钮110的外周部形成有一对止动部(阶梯部)115。这些止动部115以将操作部126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在旋钮110的周向(旋转方向)上对置。此外,周壁部113在未形成有操作部126以及一对止动部115的一侧,减少座椅宽度方向的尺寸。

该旋钮110中的除去操作部126的部位在相对于微动开关9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收容于标度盘58的内部。另一方面,操作部126插通于标度盘主体60的开口部68而向标度盘主体60的外侧突出,配置在标度盘主体60的凹部66内。

如图8所示,在旋钮主体111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开关基座62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部112。在该突起部112的内侧,旋转自如地嵌合有从开关基座62的中央部突出的圆柱状的旋钮支承轴114(参照图7以及图15)。另外,如图7所示,在旋钮主体111的中央部,以与旋钮主体111呈同心状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侧突出的环状的旋转支承部116。在该旋转支承部116的内侧,旋转自如地嵌合有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的中央部形成的上述支承部118(参照图8)。由此,开关旋钮98相对于标度盘58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此外,在旋钮主体111的中央部,在旋转支承部116的外周外侧,以与旋钮主体111呈同心状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侧突出的环状的环状肋117。

在旋钮主体111与开关基座62之间架设有旋钮弹簧120(参照图7)。旋钮弹簧120是扭转螺旋弹簧,并与旋钮主体111以及开关基座62同轴地配置。该旋钮弹簧120将旋钮110相对于开关基座62向图14以及图16a所示的中立位置施力。由此,在未对旋钮110输入操作力的通常时,旋钮110相对于开关基座62被保持于上述中立位置。

另外,如图8所示,在旋钮主体111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的外周侧,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开关基座62侧)突出形成有一对大致棱柱状的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在旋钮110的旋转方向(周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在从旋钮1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以沿着旋钮110的旋转方向的方式弯曲。

如图16a所示,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相对于上述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而配置于旋钮110的中心侧的附近,并构成为在旋钮11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的间隙(缝隙)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径向中心侧对置。此外,在图16a~图16d中,为了易于识别旋钮卡合部80a,对旋钮卡合部80a标记了点。

另外,在旋钮主体111的外周侧,形成有从旋钮1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以旋钮110的径向为长边方向的长圆形状的贯通孔124。在该贯通孔124的内侧插入有开关旋钮98的突起98a。

上述的旋钮110因把持住标度盘58的乘员用手指等对操作部126进行操作而相对于标度盘58相对旋转。由此,构成为微动开关94被进行切换操作。具体而言,如图16b所示,若操作部126被从中立位置向标度盘58的周向一侧操作,则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朝周向一侧旋转,开关旋钮98相对于标度盘58朝周向一侧滑动。由此,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正转。在该状态下,构成为一方的滑动件卡合部122a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径向中心侧接近而对置。

另外,如图16c所示,若操作部126被从中立位置向标度盘58的周向另一侧操作,则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朝周向另一侧旋转,开关旋钮98相对于标度盘58朝周向另一侧滑动。由此,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反转。在该状态下,构成为另一方的滑动件卡合部122b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径向中心侧接近而对置。

另外,如图16d所示,构成为在标度盘58被进行旋转操作,从而滑动件78相对于标度盘58向径向中心侧滑动时,旋钮卡合部80a配置(插入)于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此外,若旋钮110从中立位置向标度盘58的周向一侧旋转规定量,则一方的止动部115与在标度盘主体60的凹部66的一侧形成的3个肋状的抵接部71(参照图17)抵接。由此,限制旋钮110的进一步旋转。同样地,若旋钮110从中立位置向标度盘58的周向另一侧旋转规定量,则另一方的止动部115与在标度盘主体60的凹部66的另一侧形成的未图示的抵接部抵接。由此,限制旋钮110的进一步旋转。即,一对止动部115具备限制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的旋转范围的功能。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5以及图18所示,利用上述的标度盘58以及旋钮110,在标度盘58内形成流路部130。该流路部130是用于将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向标度盘58外排出的液体排出路径,其构成为包括:使用形成于旋钮110的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而形成的外侧流路部132;以及使用在标度盘58的开关基座62形成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而形成的内侧流路部134。该流路部130借助标度盘58以及旋钮110的一部分而使得其与微动开关94之间相分隔(与配置有微动开关94的区域分隔)。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从旋钮主体11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一体地突出,并从旋钮110中的操作部126的一侧向与操作部126相反的一侧延伸。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隔着环状肋117而彼此位于相反侧,并且隔着环状肋117而对称地形成。利用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提高旋钮主体111的弯曲强度。

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构成为,位于旋钮110的径向中央侧的中间部形成为弯曲成与旋钮110同心的圆弧状的圆弧部119a。从各圆弧部119a的两端部分别朝向旋钮110的外周侧延伸突出有外方延伸突出部119b、119c。在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中,位于操作部126侧的外方延伸突出部119b以使与圆弧部119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对于止动部115形成同一面的方式连续。另外,在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中,位于与操作部126相反的一侧的外方延伸突出部119c构成为,与圆弧部119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旋钮110的外周部。

在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中,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标度盘58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壁部)抵接或者接近而对置。由此,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与旋钮110的旋钮主体111之间,形成有由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划分而成的外侧流路部132。该外侧流路部132借助旋钮主体111(旋钮110的一部分)而使其与微动开关94之间相分隔。

另一方面,如图15以及图18所示,标度盘加强用肋69在标度盘58内,设置在标度盘主体60的开口部68与开关94之间。该标度盘加强用肋69从开关基座62的基座主体63(标度盘58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壁部)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一体地突出。利用该标度盘加强用肋69,提高开关基座62的弯曲强度。

该标度盘加强用肋69从开关基座62的外周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延伸,并在开关基座62的径向中央侧向开口部68侧凸出。具体而言,标度盘加强用肋69构成为,位于开关基座62的中央侧的中间部形成为弯曲成与开关基座62同心状的圆弧部69a。该圆弧部69a相对于旋钮支承轴114位于开口部68侧,并朝向开口部68侧以圆弧状凸出。

从圆弧部69a的两端部朝向开关基座62的外周侧延伸突出有外方延伸突出部69b、69c。一方的外方延伸突出部69b向开关基座62的径向一侧(配置有微动开关94的一侧)延伸,并且以越靠近开关基座62的外周部则越朝向与开口部68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倾斜。从一方的外方延伸突出部69b中的与圆弧部69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与开口部68相反的一侧延伸有下方延伸突出部69d。该下方延伸突出部69d构成为,与外方延伸突出部69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一体地连接于开关基座62的周壁部65。

另一方的外方延伸突出部69c朝向开关基座62的径向另一侧(与配置有微动开关9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以越靠近开关基座62的外周部则越朝向与开口部68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倾斜。该外方延伸突出部69c构成为,与圆弧部69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一体地连接于开关基座62的周壁部65。

上述结构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构成为,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旋钮主体111接近而对置。由此,在开关基座62的基座主体63、与旋钮110的旋钮主体111之间,形成有由标度盘加强用肋69划分而成的内侧流路部134。该内侧流路部134借助标度盘加强用肋69(标度盘58的一部分)而使其与微动开关94之间相分隔。此外,标度盘加强用肋69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旋钮主体111之间的微小的缝隙形成为被润滑脂、橡胶制的唇部件塞住的结构(参照图20中标记了点的区域)。

另外,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标度盘加强用肋69被设定为,从基座主体63突出的突出高度比周壁部65高。由此,如图14以及图19所示,内侧流路部134的两端部在形成于旋钮主体111的外周部与周壁部65之间的开口部136、138向开关基座62的外周外侧敞开。

在上述结构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中,构成为在标度盘58的开口部68位于开关94的上方侧的状态、即标度盘58位于图2所示的滑动操作位置或者图3所示的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液体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情况下,该液体通过上述流路部130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

具体而言,当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与旋钮110之间流动的情况下(参照图21以及图22的箭头w1),该液体通过外侧流路部132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另外,在该情况下,构成为,顺着旋钮110的周壁部113向标度盘58内浸入的液体(参照图22的箭头w11)与一对止动部115相抵靠,并被该一对止动部115引导至外侧流路部132。

另外,当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在基座主体63与旋钮110之间流动的情况下(参照图21以及图23的箭头w2),该液体通过内侧流路部134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而且,构成为,通过外侧流路部132以及内侧流路部134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的液体通过标度盘主体60与开关基座62之间的缝隙140以及标度盘主体60与标度盘基座32之间的缝隙142而向标度盘58的外侧排出(参照图21的箭头w3)。上述缝隙140、142隔着标度盘58的中心而位于与开口部68相反的一侧,并构成流路部130的一部分。此外,构成为,在图21中用虚线示出箭头w1、w2的区域内,液体在图21所示的剖面的近前侧以及进深侧流动。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动力调节座椅12中,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标度盘5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设于椅垫16的侧面16a。在该标度盘58内安装有微动开关94。另外,在标度盘58内的微动开关9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配设有旋钮110。该旋钮1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标度盘58,设置于该旋钮110的操作部126插通于在标度盘58的外周侧形成的开口部68而向标度盘58外突出。若该标度盘58被进行旋转操作,则选择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12的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而且,若旋钮110的操作部被进行操作,则标度盘58内的微动开关94被进行操作,从而使上述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工作。

这里,在上述的标度盘58形成有用于使旋钮110的操作部126插通的开口部68,因此在雨水、饮料等液体挂在标度盘58的情况下,存在该液体从开口部68向标度盘58内浸入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的标度盘58以及旋钮110而在标度盘58内形成流路部130。在标度盘58的开口部68位于微动开关94的上方侧的状态下液体从该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情况下,该流路部130使该液体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而向标度盘58外排出。该流路部130借助标度盘58以及旋钮110的一部分而使其与微动开关94之间相分隔,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流入微动开关94。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误动作、短路等产生。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标度盘58内配设于微动开关9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旋钮110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在旋钮110从插通于标度盘58的开口部68的操作部126的一侧向与操作部126相反的一侧延伸。而且,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与旋钮110之间,使用上述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形成构成流路部130的一部分的外侧流路部132。由此,当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在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部60a与旋钮110之间流动的情况下,该液体通过外侧流路部132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并向标度盘58外排出。

并且,上述的旋钮110具有一对止动部115,上述一对止动部115以将操作部126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在自身的旋转方向上对置。上述一对止动部115与标度盘58抵接,从而限制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的旋转范围。另外,上述一对止动部115将如上述那样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向外侧流路部132引导。即,用于限制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的旋转范围的结构兼作用于防止或者抑制液体朝向微动开关94流入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合理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标度盘58内,从开关基座62的基座主体63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夹设在标度盘58的开口部68与微动开关94之间。而且,在基座主体63与旋钮110之间,使用标度盘加强用肋69形成构成流路部130的一部分的内侧流路部134。由此,当如上述那样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在基座主体63与旋钮110之间流动的情况下,该液体通过内侧流路部134而向微动开关94的下方侧流下,并向标度盘58外排出。

并且,上述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从开关基座62的外周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延伸,并在开关基座62的径向中央侧向开口部68侧凸出。由此,能够利用标度盘加强用肋69,使得在基座主体63与旋钮110之间流动的液体向开关基座62的外周的一部分侧以及另一部分侧流下。即,能够将上述的液体分为向开关基座62的外周的一部分侧流动的路径、和向开关基座62的外周的另一部分侧流动的路径,因此例如在流入至内侧流路部134的液体的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使液体不仅仅集中于一个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用于对旋钮主体111进行加强的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以及用于对基座主体63进行加强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形成外侧流路部132以及内侧流路部134。由此,与为了形成外侧流路部132以及内侧流路部134(流路部130)而设定专用的肋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合理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为多个可动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可动机构,例如能够应用对椅垫的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倾斜机构、对设置于椅垫或者椅背的侧支撑部的高度进行调整的侧支撑调整机构、使搁脚部相对于椅垫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搁脚机构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凸轮部52具备3个谷部54a、54b、54c和2个山部56a、56b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地变更谷部以及山部的数量。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凸轮部52具备4个谷部和3个山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开关基座62(标度盘58)的外周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沿开关基座62的径向延伸的标度盘加强用肋69构成为,在开关基座62的径向中央侧向开口部68侧凸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标度盘加强用肋的形状能够根据标度盘58内的微动开关94(开关)的配置等而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旋钮110的一对止动部115将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向外侧流路部132引导,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与一对止动部115独立地设定用于将从开口部68浸入至标度盘58内的液体向外侧流路部132引导的肋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标度盘加强用肋69与基座主体63形成为一体,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与旋钮主体111形成为一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与基座主体63以及旋钮主体111独立地形成的加强用肋固定于基座主体63以及旋钮主体111。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开关基座62(标度盘58)以及旋钮110在标度盘58内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加强用肋(标度盘加强用肋69以及一对旋钮加强用肋119),使用这些加强用肋来形成流路部1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在标度盘以及旋钮中的至少一方设定用于形成流路部的专用的肋。另外,并不限定于在标度盘以及旋钮形成肋的结构,也可以根据设定于标度盘以及旋钮的形状(凹部等)来形成流路部。

除此之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于2015年6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21193号的公开的整体通过参照而被纳入本说明书。对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而言,与具体且分别独立地记载了通过参照被纳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的情况同等程度地,通过参照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