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器具门以及具有家用器具门的家用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742发布日期:2019-05-15 22: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家用器具门以及具有家用器具门的家用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器具门,该家用器具门具有空心空间并且具有布置在隔离侧的后置部件(Hinterlegteil),该空心空间至少局部地填充以隔离材料,并且该空心空间至少以区段方式通过第一壁来限界,在第一壁上构造有肋条,该后置部件至少以区段方式布置在肋条内部。此类家用器具门尤其被用作家用制冷器具门。在此,第一壁典型地形成门的所谓内壁,也就是说,在门装配在家用制冷器具上的情况下,第一壁面向存放空间。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家用制冷器具门设有布置在隔离侧的金属式后置部件。这实现了如下附装部件的装配:所述附装部件将大的(重)力导引到第一壁中(该第一壁例如是门搁架)。通常不考虑将这种附装部件仅仅装配在第一壁上,因为该壁仅由薄壁的塑料板制成。

由此,由DE 10 2005 021 537 A1已知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门,该门具有外壁和内壁并且具有从内壁凸起的竖直的杆柱(Holmen),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包围出中间空间。杆柱至少部分地通过竖直的型材部件来形成。后置部件以竖直方式在竖直的型材部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该型材部件通过螺纹件与由板材构成的后置部件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如下任务:提供一种开头所提及的家用器具门,该家用器具门能实现附装部件到第一壁上的精准附接,该附装部件尤其是电子设备结构组件。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在开头所提到的家用器具中设置成:所述壁具有第一切口(Ausschnitt),通过该第一切口使后置部件的布置在肋条外部的第一区段露出。

本发明能够借助于第一切口实现了附装部件到后置部件上的直接附接,该附装部件例如是摄像机模块或光发射单元。与附接在第一壁上相比,这实现了定位的经改进的准确性。尤其能够通过后置部件的(特别是第一区段的)材料及其几何结构的相应的选择,从而实现非常稳定地且关于位置方面具有高程度的可再现性地附接,这种附接此外实现了附接部位的良好密封,以便防止湿气进入。

后置部件至少以区段方式在肋条内部的布置能实现对附装部件的附接、尤其是对该附装部件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改进。也就是说,以这种方式使后置部件自身已经以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的方式精准地且尽管如此仍然简单地布置在空心空间中。

通过将第一切口布置成使得后置部件的布置在肋条外部的第一区段露出,这使得附装部件(如摄像机单元)的定位不受肋条的实际存在的形状和位置的约束。在此,本发明有利于:为了提高位置精度,只有后置部件应至少以区段方式布置在肋条内部。原本的附装部件、尤其是其连接结构(例如机械的连接结构或线路连接结构,如电线路)能够布置在第一壁的与肋条无关的位置上:也就是仅通过选定第一切口的位置。

通过使后置部件的第一区段露出,至少只要还没有附装部件附接到该第一区段上或遮盖该第一区段,则该第一区段例如对于装配工人而言是能看到的并且可自由触及。

后置部件布置在隔离侧,也就是说后置部件基本上完全处于空心空间的内部,该空心空间至少局部地填充以隔离材料。在此,“基本上”理解为,后置部件的体积的大多数份额布置在空心空间内部,该份额例如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优选超过百分之九十。

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以及在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

为了使装配变得容易,尤其为了避免隔离材料的逸出,第一切口优选仅使后置部件的第一区段露出。第一切口尤其不使隔离材料露出,也就是说该隔离材料不能被看到。优选地,第一切口的边缘完全与后置部件进行接触,从而存在关于隔离材料方面密封的连接结构。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是一件式的。由此,该后置部件能够成本有利地制造。此外,相对于多件式后置部件而言提高了形状精度。最后,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了后置部件在家用器具门内部的位置精度。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由塑料构成。根据本发明提高了后置部件在完成制造的家用器具门内部的区域位置(Lage)的位置精度进而确保了附装部件的精确区域位置,这表明:完全由塑料制造的后置部件是足够的,该塑料例如是聚丙烯(PP)。此外,由塑料构成的后置部件相对于由金属构成的后置部件而言具有更小的导热能力,从而家用制冷器具门的隔离效果更好。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第一壁连接或能够与第一壁连接。尤其能够设置成:后置部件无关于隔离材料而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第一壁连接或能够与第一壁连接。在此,“无关”应理解为:这个连接结构在装入隔离材料之前就也已经得到确保。也可行的是,后置部件无关于隔离材料而防丢失地紧固或能够防丢失地紧固在第一壁上。这些实施方式带来装配的简化:在空心空间至少以区段方式装入有隔离材料之前,后置部件典型地布置在空心空间中。由此,防止了后置部件在装入隔离材料之前意外移动;使错误率减小或能够对生产工艺提出更小的要求。形状锁合的和/或力锁合的连接结构能够构造用于无工具(werkzeuglose)的装配。由此,后置部件能够在由手进行装配期间被使用并且必要时能被定向。

也可行的是,后置部件仅仅或附加地通过单独的保持器件安装在第一壁上,该保持器件完全处于空心空间内部。尤其考虑将粘接带作为此类保持器件。

后置部件和/或第一壁能够具有共同作用的定位器件。这些定位器件尤其能够呈现为形状锁合的连接结构。在此,定位器件有助于:实现后置部件在安装到壁上时的精确位置,并且使该位置在另外的装配(例如是装入隔离材料)期间也得以维持。由此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具有定位突出部,该定位突出部配合到第一切口中。优选地,定位突出部仅伸入到第一切口中。为了避免后置部件在装配附装部件时出现干扰的轮廓(Konturen),定位突出部优选不从第一切口伸出来。为了能够实现后置部件的简单装配,能够设置成:定位突出部不钩住(hintergreift)第一切口的边缘。可行的是,定位突出部附加地与第一切口的边缘形成力锁合的连接结构。在这两个元件之间尤其能够选择尺寸不足的配合(Untermaβpassung)。替代地,在定位突出部与边缘之间能够选择间隙配合。这种间隙配合即使在相应确定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促成后置部件在第一壁内部的期望位置。然而,通过间隙配合能够使装配变得简单。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定位突出部通过闭合的框架来形成。以垂直于第一切口的观察方向,第一切口的边缘完全围住该框架。该框架能够通过肋条来形成,该肋条从后置部件的载体板凸起。在此,肋条的高度优选小于第一壁在第一切口的区域中的壁厚。

通过附加地附接到第一壁上,这能够对后置部件的定位精度实现附加地改进。由此,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与肋条的侧壁进行接触。在后置部件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弹簧元件被张紧,尤其发生弹性变形。

尤其可行的是,通过弹簧元件使后置部件被夹入在肋条的两个彼此面向的侧之间。在将隔离材料装入到空心空间中之前,弹簧元件能实现了后置部件在装配期间防丢失地固定。

可行的是,至少一个弹簧元件通过弹簧接片(Federlasche)来形成。如果后置部件由塑料构成,则尤其能够由此实现简单的且尽管如此仍有效的夹紧。优选地,弹簧接片面式地靠置在肋条的侧壁上。可行的是,弹簧接片的自由端部区段是成角度的(abgewinkelt)并且靠置在第一壁的与肋条的侧壁邻接的区段上。在此,该端部区段呈现为止挡部,该止挡部确定出后置部件在推入到肋条中时的结束位置。在此优选地,后置部件与肋条的底部不接触。由此,即使当第一壁的壁厚由生产决定而改变时,也总是能够保障了后置部件的精确位置;由此肋条的底部的分别存在的区域位置对于后置部件的深度位置而言是无关紧要的。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后置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线路的保持器件,该线路至少以区段方式通过所述切口露出。由此,通过后置部件能够例如将电线路引导到附装部件中。为此,保持器件能够构造用于优选形状锁合地保持住插接器。只要后置部件具有框架作为定位突出部,则保持器件优选完全布置在框架内部。

由此一方面,第一切口能够结合第一区段用于后置部件在第一壁上的机械式附接。另一方面,第一切口和第一区段能够用于:使全部对于附装部件而言所需的线路被引导到附装部件中。在此,第一切口处于杆柱外部的区域位置是有利的,因为一方面线缆从空心空间直至第一切口的供给能够是不复杂的,并且另一方面,线路与附装部件的连接能够简单地实现。

然而此外,第一区段也能够被用于实现附装部件到后置部件上的机械式附接。然而,为了确保附装部件的精确位置,优选使后置部件的另外的区段露出。由此,根据一实施例设置成:该壁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切口,通过所述另外的切口使后置部件的布置在肋条内部的另外的区段露出。该另外的区段能够被用于附装部件与后置部件之间附加地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在此,所述另外的区段在处于肋条内部的区域位置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能够实现不同附接部位之间尽可能最大的间距,这带来稳定的附接结构。此外,附装部件能够紧固在第一壁的两个不同壁区段上;尤其紧固在如下壁区段上:这些壁区段相互形成一角度,从而使附装部件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这些壁区段之间。

优选地,第一切口和所述另外的切口不相互连接。所述另外的切口优选完全处于肋条的侧壁中。所述另外的切口优选仅使后置部件的所述另外的区段露出并尤其不是隔离材料的一部分。

为了能够实现后置部件在第一壁上的简单接合,能够设置成:所述另外的区段不伸入到所述另外的切口中。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至少一个另外的切口使后置部件的用于紧固附装部件的紧固器件露出,该紧固器件尤其是后置部件的盲孔的开口。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附装部件在所述壁的背离空心空间的一侧上直接紧固在后置部件上,该附装部件尤其是电子设备结构单元。该附装部件能够是摄像机模块和/或光发射单元。通过使附装部件直接紧固在后置部件上,确保了期望的位置。最后,与在第一壁上可能的情况相比,后置部件能显著地更精准地生产。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附装部件具有锁定突出部,该锁定突出部配合到后置部件在第一区段上的接收部中,以便确保附装部件与后置部件之间的形状锁合的连接结构。在此,能够涉及到压配合。锁定突出部能够具有矩形的外部造型。锁定突出部能够通过闭合的框架来形成,该框架具有环绕的止挡部,以便在置入到接收部中时限定出结束位置。锁定突出部能够具有贯通部,线路引导穿过该贯通部。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附装部件借助于螺纹件紧固在所述另外的区段上,并且附装部件具有销形件(Zapfen),该销形件具有螺纹件贯通部,该销形件配合到后置部件的凸肩(Absatz)中,该凸肩包围盲孔的开口。

根据一实施方式设置成:肋条竖直地走向,并且后置部件沿着肋条的纵向延伸范围仅在肋条的端部区段之间延伸。相对小的后置部件就足以紧固附装部件(如摄像机模块),该后置部件例如具有小于20cm、优选已小于10cm的竖直延伸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配备有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封闭通过本体所形成的存放空间的家用器具门,该家用器具门的壁在门闭合时面向存放空间,所述家用器具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门,

图2示出穿过图1的平面II-II的剖面,

图3示出来自图1的家用器具门的后置部件,

图4示出来自图1的具有附加的附装部件的家用器具门,以及

图5示出穿过图4中的平面V-V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呈家用制冷器具门1形式的家用器具门。该家用器具门1具有空心空间2,该空心空间2被填满以(未示出的)隔离材料,该隔离材料也就是聚氨酯泡沫。空心空间2通过第一壁3局部地限界,从而该壁3呈现为用于隔离材料的限界部。空心空间2通过另外的壁4限界。第一壁3呈现为家用器具门的内壁。由此,该壁3面向家用器具的存放空间(例如是冷藏或冷冻空间)。

在第一壁3上一件式地构造有肋条5。肋条5从第一壁3的基本上平坦的主表面6凸出并且竖直地延伸经过第一壁3的竖直延伸范围的大部分。在肋条5上一件式地模制有保持突出部7,所述保持突出部7用于:将未示出的用于存放冷藏/冷冻物的门搁架进行保持。为此,第一壁3具有另外的(未示出的)肋条,该另外的肋条同样竖直地走向,从而门搁架能够布置在这些肋条之间。空心空间2也延伸到肋条5中,也就是说,在肋条5中也布置有隔离材料。肋条5具有两个侧壁8、9以及底部10。

第一壁3在其主表面6上具有第一切口11。切口11是边缘闭合的并且完全处于平坦的主表面6中,从而切口11的边缘12也处于平坦的面中。切口11基本上具有矩形的形状。

通过第一切口11使后置部件14的第一区段13露出。因为第一切口11已经布置在肋条5外部,因而,虽然后置部件14自身至少以区段方式布置在肋条5内部,然而后置部件14的第一区段13仍布置在肋条5外部。由塑料一件式制成的后置部件14布置在隔离侧,也就是说,基本上完全处于空心空间2中,并且尤其以其朝向空心空间2方向的表面与隔离材料处于接触。由此,通过经发泡的聚氨酯使后置部件14固定在其区域位置中。

在图3中更详细地示出的是,后置部件14形状锁合地且力锁合地与第一壁3连接。

为此,后置部件14一方面具有定位突出部15,该定位突出部15配合到第一切口11中。定位突出部15通过闭合框架形成。框架从载体板16凸起,并且具有从载体板16起测得的高度,该高度小于第一壁3在第一切口11区域中的壁厚。由此,后置部件不凸出超过第一切口11。然而,通过使框架具有矩形的形状(该框架的外部尺寸稍微小于边缘12的相应内部尺寸),从而能够实现形状锁合连接结构。在将隔离材料装入到空心空间3中之前,这种形状锁合连接结构在装配该后置部件14时就已经存在。

另一方面,后置部件14具有两个弹簧元件17,由此使后置部件14张紧在肋条5内部。每个弹簧元件17通过弹簧接片18形成,并且基本上面式靠置在这些侧壁9中的一个侧壁的内表面19上。弹簧接片17通过载体板16的区段来形成。后置部件14同样借助于载体板16面式靠置在相对置的侧壁8上。在后置部件14的图1及图2中所示出的已装配的状态(Stellung)中,这些弹簧接片18被弹性地张紧。每个弹簧接片18具有成角度的自由端部区段19。端部区段19靠置在第一壁3的内表面区段20上。由此,在将后置部件14置入到肋条5中的情况下实现端部止挡(Endanschlag)。尤其在肋条5的底部10与后置部件14的处于肋条5内部的区段的端部面21之间形成自由空间22。即使在第一壁3的壁厚出现由生产引起的波动的情况下,该自由空间22也能够实现后置部件14的精确定位。

通过弹簧元件17实现了后置部件14在第一壁3上的自主保持(Halterung)。尤其在将隔离材料装入到空心空间2中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后置部件14的防丢失地保持。

后置部件14具有线路(例如电线路)用的两个保持器件22、23。这些保持器件22、23具有保持部用于插接器的形状锁合连接,从而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对附装部件进行电连接。

第一壁3具有两个另外的切口24、25,这些另外的切口分别使后置部件的另外的区段26、27露出。全部的切口11、24、25相互分开,也就是说具有独立且闭合的边缘。这些另外的区段26、27完全布置在肋条5内部,并且与此相应地,这些另外的切口24、25布置在肋条5的侧壁之一8中。

这些另外的区段26、27分别呈现为盲孔的开口28、29,这些开口形成紧固器件,用以使附装部件能够紧固在后置部件上。可行的是,正如这在另外的切口25所示出地,这些切口具有微长的形状,从而使得例如附装部件的柱状销形件在紧固在后置部件14上时能够被倾斜地摆入。

在图4和图5中,附装部件30被安装到前述图中所示出的家用器具门上。附装部件30通过电子设备模块来形成,该电子设备模块也就是摄像机模块。

在此,直接在后置部件上进行(尤其防丢失的)紧固。

为此,附装部件30一方面在壳体元件31上具有锁定突出部32。该锁定突出部32形状锁合地配合到后置部件14的接收部33中。锁定突出部32通过闭合的框架来形成,该框架包围贯通部34,从而使得(未示出的)电线路能够从空心空间2引导到附装部件30中。

另一方面,附装部件30借助于两个螺纹件35紧固在所述另外的区段26、27上。为了能够实现后置部件14的精确定位,附装部件30的壳体元件31具有柱状销形件36,所述销形件36配合到凸肩37中,并且通过形状锁合结构能够实现了附装部件30的定向。这些凸肩37包围着开口28、29。

附图标记列表

1 家用制冷器具门

2 空心空间

3 第一壁

4 另外的壁

5 肋条

6 主表面

7 保持突出部

8 侧壁

9 侧壁

10 底部

11 第一切口

12 边缘

13 第一区段

14 后置部件

15 定位突出部

16 载体板

17 弹簧元件

18 弹簧接片

19 端部区段

20 表面区段

21 端部面

22 保持器件

23 保持器件

24 切口

25 切口

26 区段

27 区段

28 开口

29 开口

30 附装部件

31 壳体元件

32 锁定突出部

33 接收部

34 贯通部

35 螺纹件

36 销形件

37 凸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