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极柱,尤其是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此外,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这种极柱的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通常具有一个绝缘壳体。壳体内容纳有一个真空灭弧室。通常,真空断路器置于电气开关柜中,用于断开或闭合电路。在电气开关柜的运行过程中,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发热量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的通道来进行散热。这种方式散热的能力有限,并会对极柱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其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较好。这种极柱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真空灭弧室、一个导电夹、一个下出线座、至少一个第一散热件以及至少一个软连接件。壳体具有一个容腔。真空灭弧室设置于容腔内,并具有一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头。导电夹设置于容腔内,并与动触头固定。下出线座在极柱的周向的一侧穿设于壳体。第一散热件具有一个导热部和一个散热部。导热部穿过壳体伸入容腔内,而散热部设置于壳体外。软连接件设置于容腔内并与第一散热件对应。软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导电夹,另一端连接下出线座和导热部。
该极柱的动触头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导电夹、软连接件和导热部传递至壳体外,并通过散热部实现壳体外的散热。该极柱通过设置穿设于壳体的第一散热件,有效提高了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了极柱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极柱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软连接件连接下出线座和导热部的一端夹持固定于下出线座和导热部之间,以使得极柱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在极柱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其具有两个第一散热件和两个软连接件,两个第一散热件分别与两个软连接件对应,而两个第一散热件对称地布置在下出线座两侧,以通过增加第一散热件的数量提高散热效率。
在极柱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其具有三个第一散热件和三个软连接件,三个第一散热件分别与三个软连接件对应,而三个第一散热件中的两个对称地布置在下出线座两侧,三个第一散热件中的一个布置在下出线座的相对侧,以通过增加第一散热件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极柱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第二散热件,其设置于容腔内,并与导电夹固定。第二散热件布置在下出线座的相对侧。藉此动触头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导电夹和第二散热件快速散发到容腔。
在极柱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位于一条穿过容腔的气道的两端。利用开口间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出壳体外,进一步提高极柱的散热性能。
在极柱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的散热片沿极柱的轴向延伸,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极柱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至少一个盖板,盖板与第一散热件对应,并与第一散热件固定以遮盖散热片,盖板可减少落尘并提高极柱绝缘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其极柱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较好。这种真空断路器包括一个框架、一套操动机构、两个触臂、两个触头以及一个上述的极柱,其中极柱和操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触臂中的一个将触头中的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上出线座,而触臂中的另一个将触头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下出线座。该极柱通过设置穿设于壳体的第一散热件,有效提高了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了极柱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提高了真空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极柱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ⅱ-ⅱ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极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导电夹
20软连接件
30下出线座
40壳体
41第一开口
42第二开口
43容腔
50第一散热件
51导热部
53散热部
60盖板
70第二散热件
80真空灭弧室
81动触头
82静触头
a出线侧
b背侧
c旁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图1为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轴测剖视图。这种极柱可以为固封极柱,但也可以为适用的其它类型的极柱。图2为沿图1中ⅱ-ⅱ的剖视图,图1的剖切位置如图2中ⅲ-ⅲ所示。如图所示,极柱包括一个壳体40、一个真空灭弧室80、一个导电夹10、一个下出线座30、两个第一散热件50和两个软连接件20。
壳体40具有一个容腔43。真空灭弧室80设置于容腔43内,并具有一个静触头82和一个动触头81。导电夹10设置于容腔43内,并与动触头81固定。
下出线座30在极柱的周向的一侧穿设于壳体40。极柱具有四个周向侧,其中穿设有下出线座30的一侧为出线侧a,与出线侧a相对的一侧为背侧b,与出线侧a和背侧b相邻的两侧为旁侧c。
第一散热件50具有一个导热部51和一个散热部53。导热部51穿过壳体40伸入容腔43内,其可将动触头处的热量传导至壳体外。散热部53设置于壳体40外,用以壳体外的散热。两个第一散热件50对称地布置在下出线座30两侧(即两个旁侧c)。
软连接件20设置于容腔43。两个软连接件20分别与两个第一散热件50对应。各软连接件20的一端连接导电夹10,另一端连接下出线座30和导热部51。
该极柱的动触头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导电夹、软连接件和导热部传递至壳体外,并通过散热部实现壳体外的散热。该极柱通过设置穿设于壳体的第一散热件,有效提高了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了极柱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软连接件20连接下出线座30和导热部51的一端夹持固定于下出线座30和导热部51之间,以使得极柱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图3为图1所示极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主要显示了极柱的背侧b和一个旁侧c。请参见图2和图3,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极柱还包括第二散热件70,其设置于容腔43内,并与导电夹10固定。第二散热件70布置在下出线座30的相对侧。藉此动触头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导电夹和第二散热件快速散发到容腔。壳体40包括开口,即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位于一条穿过容腔43的气道的两端。利用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间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出壳体外,以提高极柱的散热性能。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壳体40包括一个第一开口41和两个第二开口42。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件70和第二开口42设置于背侧b,第一开口41设置于壳体40的轴向端面。
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件50和软连接件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散热件50对称地布置在下出线座30两侧(即两个旁侧c)。但不限于此,在其他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件和软连接件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例如,极柱还可具有三个第一散热件50和三个软连接件20,而不设置第二散热件70。三个第一散热件50分别与三个软连接件20对应,而三个第一散热件50中的两个对称地布置在下出线座30两侧(即两个旁侧c),三个第一散热件50中的一个布置在下出线座30相对侧(即背侧b)。藉此可通过增加第一散热件和软连接件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当设置多个软连接件时,多个软连接件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件50和第二散热件70的散热片沿极柱的轴向(见图1点划线)延伸,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极柱还包括两个盖板60,两个盖板60分别与两个第一散热件50对应,并与第一散热件50固定以遮盖散热片。盖板60可以通过例如卡接的方式固定到第一散热件50。盖板60盖设于第一散热件50位于壳体40外的一侧,可减少落尘并提高极柱的绝缘性能。在其他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的数量根据第一散热件50的数量来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真空断路器,其包括一个框架、一套操动机构、两个触臂、两个触头以及一个图1至3所示的极柱,其中极柱和操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触臂中的一个将触头中的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上出线座,而触臂中的另一个将触头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下出线座。该极柱的动触头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导电夹、软连接件和导热部传递至壳体外,并通过散热部实现壳体外的散热。该极柱通过设置穿设于壳体的第一散热件,有效提高了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了极柱的动触头的散热性能,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