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金属后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64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终端的金属后壳,包括底板(11)和连接在该底板四周的边框,所述金属后壳上开设有用于将该金属后壳分成地端(10)和天线端(20)的缝隙,所述地端(10)和天线端(20)通过填充在所述缝隙中的绝缘材料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开设在所述边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与所述边框的边缘共同围成所述天线端(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包括第一缝隙(161)和位于该第一缝隙(161)两端的两个第二缝隙(162),所述第一缝隙(161)沿所述边框延伸,每个第二缝隙(1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缝隙(161)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边框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161)的两端分别延伸超出对应的第二缝隙(16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左边框(12)、右边框(13)、上边框(14)和下边框(15),所述第一缝隙(161)呈“一”字形,所述两个第二缝隙(162)均开设在所述下边框(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左边框(12)、右边框(13)、上边框(14)和下边框(15),所述第一缝隙(161)呈L形,所述两个第二缝隙(162)中一者开设在所述下边框(15)上,另一者开设在所述左边框(12)或右边框(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金属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左边框(12)、右边框(13)、上边框(14)和下边框(15),所述第一缝隙(161)呈U形且贯穿所述下边框(15),所述两个第二缝隙(162)中一者开设在所述左边框(12)上,另一者开设在所述右边框(13)上。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后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激励源(80),该激励源(80)与所述天线端(20)的馈点(S)相连,所述天线端(20)的第一接地点(G1)通过第一调谐开关电路(30)接地,所述天线端(20)的第二接地点(G2)通过第二调谐开关电路(40)或谐振电路(60)接地,所述天线端(20)的第三接地点(G3)通过第三调谐开关电路(50)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点(S)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点(G1)和第三接地点(G3)之间,所述第三接地点(G3)位于所述馈点(S)和第二接地点(G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激励源(80),该激励源(80)与所述天线端(20)的馈点(S)通过可调匹配电路(70)相连,所述天线端(20)的第一接地点(G1)通过第一调谐开关电路(30)接地,所述天线端(20)的第二接地点(G2)通过第二调谐开关电路(40)或谐振电路(60)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点(S)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点(G1)和第二接地点(G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谐开关电路(30)包括第一开关(31)、第一电容(32)和第一电感(33),所述第一开关(31)的静触点(310)与所述第一接地点(G1)相连,所述第一开关(31)的第一动触点(311)为开路点,所述第一开关(31)的第二动触点(312)直接接地,所述第一开关(31)的第三动触点(313)通过所述第一电感(33)接地,所述第一开关(31)的第四动触点(314)通过所述第一电容(32)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谐开关电路(40)包括可变电容(42),所述第二接地点(G2)通过所述可变电容(42)接地。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谐开关电路(50)包括第三开关(51)、第三电容(52)和第三电感(53),所述第三开关(51)的静触点(510)与所述第三接地点(G3)相连,所述第三开关(51)的第一动触点(511)为开路点,所述第三开关(51)的第二动触点(512)直接接地,所述第三开关(51)的第三动触点(513)通过所述第三电感(53)接地,所述第三开关(51)的第四动触点(514)通过所述第三电容(52)接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