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846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良好的循环性能等优点,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石墨,其理论容量可达372mah·g-1,正极材料中的licoo2已广泛应用于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然而,它却只表现出理论容量一半(140mah·g-1)的可逆容量,并且co是有毒且昂贵的一种元素,故成本高、毒性和安全问题这些都是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limn2o4是典型尖晶石结构的正极材料,具有比licoo2低廉、低毒性和高倍率性能;然而,尖晶石limn2o4的容量衰减比较严重,尤其是在高温下,因此其大规模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橄榄石型lifepo4的充放电平台为3.4v,理论容量为170mah/g;该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晶体结构稳定、安全性能高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但是其能量密度仍然不够高。

经过很多学者的研究,研究者将co用ni、mn替代,形成一种层状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由于mn元素有较大含量,称之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这种材料在大于2.5v工作电压时能提供200mah·g-1以上的高容量,成为最有前景的新一代正极材料。

但是,由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低电导率以及与电解液容易发生副反应等缺点,导致其在大倍率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较差,1c容量仅在100mah/g左右。因此,提高其倍率性能并且减缓能量衰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并且其放电平台的衰减可得到延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通式为(xli2mno3·(1-x)limo2)/yk4fe3f12;其中,0.1≤x≤0.9,0.001≤y≤0.6,m为mn、ni和co。

(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锰原料、镍原料、钴原料、锂盐、钾源、铁源、氟源、络合剂和液体溶剂。

优选地,所述锰原料为金属锰、锰氧化物、含锰无机盐、含锰有机盐或含锰醇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锰原料为硝酸锰、硫酸锰、甲酸锰、乙酸锰或氧化锰。

优选地,所述镍原料为金属镍、镍氧化物、含镍无机盐、含镍有机盐或含镍醇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镍原料为乙酸镍、硝酸镍、硫酸镍、甲酸镍或氧化镍。

优选地,所述钴原料为金属钴、钴氧化物、含钴无机盐、含钴有机盐或含钴醇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钴原料为乙酸钴、硝酸钴、硫酸钴、甲酸钴或氧化钴。

优选地,所述锂盐为锂氧化物、含锂无机盐、含锂有机盐或含锂醇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锂盐为硝酸锂、乙酸锂、甲酸锂、氢氧化锂或碳酸锂。

优选地,所述钾源为氟化钾。

优选地,所述铁源为氟化铁、氟化亚铁、柠檬酸铁、乙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氟源为三氟乙酸或四氟丙醇。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包括醇胺类络合剂、羟基羧酸类络合剂、有机磷酸盐类络合剂或聚丙烯酸类络合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乙酰丙酮、乙二胺四乙酸、蔗糖或葡萄糖。

优选地,所述液体溶剂为去离子水、乙二醇乙醚、三氟乙酸、四氟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锂盐、锰原料、镍原料和钴原料中,当锰原料为二价锰原料、镍原料为二价镍原料、钴原料为二价钴原料时,其中,li+、mn2+、ni2+与co2+的摩尔比为(1.1~1.9):(0.3997~0.9333):(0.2997~0.0333):(0.2997~0.0333)。

优选地,所述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xli2mno3·(1-x)limo2)/yk4fe3f12,m为mn、ni和co;所述络合剂的摩尔量与所述(xli2mno3·(1-x)limo2)/yk4fe3f12中m的摩尔量之比为1:1~2:1。

(三)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锰原料、镍原料、钴原料依次溶于液体溶剂中,再加入络合剂、锂盐,50-90℃条件下水浴加热、搅拌反应3-5h,得到前驱体溶胶,然后对所述前驱体溶胶进行热处理,得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步骤2,制备氟铁酸钾前驱体:将钾源和铁源加入液体溶剂中溶解,溶解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依次进行水洗、烘干,得到氟铁酸钾前驱体;

步骤3,制备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所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所述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均匀,研磨,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热处理按照以下操作进行:在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首先在350-550℃条件下煅烧3-5h,再在800-950℃条件下煅烧12-24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60℃,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6-30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研磨的时间为2-4h。

(四)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首先将锰原料、镍原料、钴原料依次溶于液体溶剂中,得原料混合液;然后分别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液体溶剂中,分别得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再将所述原料混合液、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同时滴加至去离子水中,所述滴加的过程中在50-60℃条件下水浴加热并搅拌,所述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6-7h,反应完成后依次进行陈化、过滤、烘干,得到碳酸盐前驱体;然后将所述碳酸盐前驱体与锂盐混合,研磨,最后进行热处理,得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步骤2,制备氟铁酸钾前驱体:将钾源和铁源加入液体溶剂中溶解,溶解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依次进行水洗、烘干,得到氟铁酸钾前驱体;

步骤3,制备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所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所述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均匀,研磨,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去离子水的ph为8-1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陈化的时间为10-12h。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热处理按照以下操作进行:在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首先在350-550℃条件下煅烧3-5h,再在800-950℃条件下煅烧12-24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60℃,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6-30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研磨的时间为2-4h。

(五)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锰原料、镍原料、钴原料和锂原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干燥后再手动研磨均匀,最后进行热处理,得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步骤2,制备氟铁酸钾前驱体:将钾源和铁源加入液体溶剂中溶解,溶解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水热反应,水热反应后依次进行水洗、烘干,得到氟铁酸钾前驱体;

步骤3,制备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所述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所述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均匀,研磨,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球磨的时间为2-6h。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球磨的介质为乙醇。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手动研磨的时间为1-6h。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热处理按照以下操作进行:在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下,首先在350-550℃条件下煅烧3-5h,再在800-950℃条件下煅烧12-24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60℃,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6-30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研磨的时间为1-6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k4fe3f12具有平台稳定、比容量和平台衰减缓慢的特性,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改善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衰减以及倍率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其中,横坐标为x-射线衍射的测量角度2θ,单位为°,纵坐标为材料的在此衍射角度时的衍射封强度,单位为a.u.;

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未改性的纯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100圈循环图;其中,横坐标为循环圈数,纵坐标为材料的比容量,单位为mah/g;a为未改性的纯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b为实施例1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为实施例4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图3为实施例4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4为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材料的比容量,单位为mah/g,纵坐标为电压,单位为v;

图5为实施例3的k4fe3f12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材料的比容量,单位为mah/g,纵坐标为电压,单位为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乙酸锰0.067mol、乙酸钴0.0167mol、乙酸镍0.0167mol依次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0.1mol柠檬酸和0.15mol硝酸锂,之后用氨水调节ph值至7,于80℃水浴条件下加热,搅拌反应3h,得到前驱体溶胶,并将其置于空气中,100℃条件下保温24h;最后将前驱体溶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0144mol的氟化钾和0.0011mol柠檬酸铁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50℃条件下搅拌1h,使其溶解,溶解之后将其置于水热反应釜中,于220℃条件下水热反应24h,之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0.2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3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2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0.05k4fe3f12。

实施例2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硫酸锰0.0467mol、硝酸钴0.0167mol、硝酸镍0.0167mol依次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0.5mol蔗糖和0.95mol硝酸锂,于80℃水浴条件下,搅拌反应3h,得到前驱体溶胶,并将其置于空气中,100℃条件下保温24h;最后将前驱体溶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9li2mno3·0.1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04mol的乙酸亚铁和0.011mol的氟化钾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并在50℃水浴条件下搅拌1h进行溶解,待其溶解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并向水热反应釜中加入0.004mol乙酸亚铁,于220℃条件下水热反应24h,之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5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3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2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9li2mno3·0.1limn1/3ni1/3co1/3o2)/0.5k4fe3f12。

实施例3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酸锰0.32mol、硫酸钴0.0267mol、甲酸镍0.0.0267mol依次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0.8mol柠檬酸,加入0.88mol甲酸锂,之后用氨水调节ph值至9,于80℃水浴条件下,搅拌反应5h,得到前驱体溶胶,并将其置于空气中,100℃条件下保温36h;最后将前驱体溶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1li2mno3·0.9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36mol的氟化钾溶于10ml去离子水和5ml的四氟丙醇中,再加入0.00138mol氟化铁和0.00134mol氟化亚铁,搅拌1h,倒入水热反应釜中,220℃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0.5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5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黄褐色粉体状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2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1li2mno3·0.9limn1/3ni1/3co1/3o2/0.1k4fe3f12。

实施例4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mol甲酸锰、0.5mol硝酸钴和0.5mol硝酸镍依次溶于25ml乙二醇乙醚中,于50℃水浴中搅拌,形成透明溶液,之后依次加入3mol的乙二胺四乙酸和4.5mol的硝酸锂,水浴条件下,升温至80℃,搅拌3h,得到前驱体溶胶,并将其置于空气中,100℃条件下保温24h;最后将前驱体溶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11mol的氟化钾溶于10ml去离子水和8ml的四氟丙醇中,将0.0038mol氟化铁和0.0042mol氟化亚铁加入,搅拌1h,倒入水热反应釜中,220℃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5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10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4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0.15k4fe3f12。

实施例5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93mol乙酸锰、0.033mol硫酸钻和0.033mol硫酸镍依次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50℃水浴条件下搅拌,得原料混合液;将1mol碳酸钠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形成碳酸钠水溶液;将1mol的碳酸氢铵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形成碳酸氢铵水溶液;将原料混合液、碳酸钠水溶液和碳酸氢铵水溶液这三种溶液三相并流,使其以相同的流速同时滴入ph为9的去离子水中,滴加在50℃水浴条件下进行,并剧烈搅拌6h后,陈化12h,过滤、烘干,得到粉末状的碳酸盐前驱体;将碳酸盐前驱体与1.1mol的碳酸锂研磨,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具体为空气气氛下,首先在350℃条件下煅烧5h,再在800℃条件下煅烧24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称取0.0043mol的氟化钾和0.0023mol氟化铁、0.0023mol氟化亚铁溶于10ml去离子水和6ml的四氟丙醇中,搅拌1h后,将其置于水热反应釜中,220℃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5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0.15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4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9li2mno3·0.1limn1/3ni1/3co1/3o2)/0.13k4fe3f12。

实施例6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锰2.33mol、氧化镍1.33mol、四氧化三钴0.443mol、3mol碳酸锂加入到球磨罐中,以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4h;然后将球磨所得浆料转移到烧杯中,烘干后手动研磨2h,然后在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2li2mno3·0.8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08mol的氟化钾、0.0031mol氟化铁和0.0029mol氟化亚铁溶于12ml去离子水和8ml的三氟乙酸中,搅拌1h,并将其置于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条件下水热反应30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1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3.68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4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2li2mno3·0.8limn1/3ni1/3co1/3o2)/0.3k4fe3f12。

实施例7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0054mol乙酸锰、0.0013mol乙酸钻和0.0013mol乙酸镍依次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50℃水浴条件下搅拌,得原料混合液;将0.008mol碳酸钠溶于10ml去离子水形成碳酸钠水溶液;将0.008mol的碳酸氢铵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碳酸氢铵水溶液;将原料混合液、碳酸钠水溶液和碳酸氢铵水溶液这三种溶液三相并流,使其以相同的流速同时滴入ph为8的去离子水中,滴加在50℃水浴条件下进行,并剧烈搅拌6h后,沉化10h,过滤,烘干,得到粉末状的碳酸盐前驱体;将碳酸盐前驱体与0.012mol的碳酸锂研磨,并置于马弗炉中热处理,具体为: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条件下锻烧15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称取0.0072mol的氟化钾、0.0029mol氟化铁和0.0025molg氟化亚铁溶于10ml去离子水和7ml的三氟乙酸中,搅拌1h后,将其置于水热反应釜中,260℃条件下反应16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2.5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4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0.4k4fe3f12。

实施例8

一种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锰4.66mol、氧化镍2.66mol、四氧化三钴0.886mol、6mol碳酸锂加入到球磨罐中,以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6h;然后将球磨所得浆料转移到烧杯中,烘干后手动研磨2h,然后在马弗炉中热处理,热处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在450℃温度下煅烧时间5h,然后在900℃温度下煅烧12h,得到粉末状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0.2li2mno3·0.8limn1/3ni1/3co1/3o2。

(2)称取0.008mol的氟化钾、0.0031mol氟化铁和0.0029mol氟化亚铁溶于12ml去离子水和8ml的三氟乙酸中,搅拌1h,并将其加入装有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水热反应釜中,于220℃条件下水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水洗,离心机离心后烘干,得到1.1g黄褐色粉体状的氟铁酸钾前驱体;

(3)称取(1)中4.41g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其与(2)中的所制备的氟铁酸钾前驱体混合,研磨4h,即得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学式为:(0.2li2mno3·0.8limn1/3ni1/3co1/3o2)/0.25k4fe3f12。

对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出的k4fe3f12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由图1的图谱分析可知,与标准卡对比,所合成的材料衍射峰均存在且尖锐,说明该实施例确实制备得到了k4fe3f12,且合成的k4fe3f12为纯相k4fe3f12,没有其他的杂质,纯度较高。

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200ma/g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前80圈循环性能图。由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长循环性能最低,比容量低于5%和10%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未改性的材料第一圈的放电比容量为153.36mah/g,循环80圈后,放电容量变为136.7mah/g,容量保持率为89%。其放电比容量低于改性剂k4fe3f12含量为5%的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即实施例1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5%包覆后的第一圈放电比容量为152.84mah/g,第80圈放电比容量为146.21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6%。改性后的材料循环稳定,比容量略有提升;而进一步的,当改性剂k4fe3f12含量为10%时,其改性得到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即实施例3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最优,比容量显著大幅提高。第一圈的放电比容量为179.29mah/g,循环放电8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61.32mah/g,容量保持率为89.97%。通过不同包覆量的循环曲线对比发现,包覆5%时循环稳定性明显提升,包覆10%时放电比容量明显提升。由此可知,氟铁酸钾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

图3为实施例3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在5万倍放大倍数的扫描电镜照片图。由图可知,k4fe3f12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直径为200-400nm不等,有些许团聚现象,还能看到有一些小颗粒附着其上,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没有明显的棱角,这说明氟铁酸钾包覆在了原材料表面。

图4为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3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图。图中,呈上升趋势的分别表示充电数据,呈下降趋势的分别表示放电数据。由图可知,在放电电流密度为2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9.462mah/g、210.974m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4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氟铁酸钾包覆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5.18mah/g、188.33m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0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72mah/g、162.87m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20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3.35mah/g,139.53m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40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1mah/g,111.69m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000ma/g时,未改性的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没有性能,而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63.94mah/g;在2000ma/g电流密度下,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14.51mah/g。对比看出,在较大放电电流密度下,改性效果更佳明显,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平台和放电容量衰减缓慢。

另外,对其他实施例制备的氟铁酸钾改性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其电化学性能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性能相当,同样表现出衰减缓慢,循环稳定,倍率性能好的优点。

显然,本发明通过氟铁酸钾对富锂锰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容量衰减以及倍率性能差的问题。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