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422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转检修必须进行接地是工作规程规定的必须步骤。接地通常都是通过合上接地刀闸或者装设接地线来实现。

接地线与导电部位连接的夹具分为八字加紧型及平口螺旋型两种。现有的平口螺旋型接地线夹具如图1所示,以其能适应非管型导电部位装设接地线的需求,从而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使夹具本体(10’)与导电部位之间的接触电阻满足要求,能够通过足够大的接地电流,夹具均采用全金属结构,接触面为光滑的平面。该结构设计使得夹具本体(10’)在与导电部位进行夹紧的过程中非常难控制,打滑、装设歪斜、松动现象多发,给运行人员装设接地线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造成缺点的原因:1、为了使夹具与导电部位之间的接触电阻满足要求,能够通过足够大的接地电流,夹具均采用全金属结构,接触面为光滑的平面。2、夹具通过绝缘杆旋转进行夹紧,一旦发现装设不合格,需取下重新调整夹具状态后再次装设。3、夹具装设时操作人员需佩戴厚厚的绝缘手套,导致手指不灵活,抓握、旋转都需费力。加之夹具的摩擦力非常小,每装设一个夹具都非常的消耗体力,熟练的男性员工一次最多装设3组共9个夹具,女性员工装设1组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因此,设计一款能够自动夹紧的平口型接地线夹具成为广大运行员工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及其使用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固定部分,它设有一腔体(10),腔体(10)内壁设有卡槽(11)、上棘齿和下棘齿,卡槽(11)之开口与下棘齿相连接;

夹持件(20),它能相对固定部分滑动;

弹性件(30),它两端分别连接夹持件(20)和固定部分;

转轴(40),它与夹持件(20)转动连接且伸入腔体(10)内,转轴(40)外周设有上突起(41)和下突起(42),下压夹持件(20)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以使上突起(41)与上棘齿相配合、下突起(42)与下棘齿相配合进而使转轴(40)转动直至下突起(42)卡入或离开卡槽(11)。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上棘齿至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齿面(51)、第二上齿面(52)、第三上齿面(53)、第四上齿面(54)、第五上齿面(55)和第六上齿面(56),第一上齿面(51)与第二上齿面(52)的连接点为第一上齿谷(57),第二上齿面(52)与第三上齿面(53)的连接点为第一上齿峰(58),第三上齿面(53)与第四上齿面(54)的连接点为第二上齿谷(59),第四上齿面(54)与第五上齿面(55)的连接点为第二上齿峰(591),第五上齿面(55)与第六上齿面(56)的连接点为第三上齿谷(592),第六上齿面(56)与第一上齿面(51)的连接点为第三上齿峰(593),上突起(41)之初始位置为对应第三上齿面(53)且未与第三上齿面(53)相接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下棘齿至少包括第一下齿面(61)、第二下齿面(62)、第三下齿面(63)、第四下齿面(64)、第五下齿面(65)和第六下齿面(66),第一下齿面(61)和第二下齿面(62)的连接点为第一下齿谷(67),第五下齿面(65)和第六下齿面(66)的连接点为第二下齿谷(68),第三下齿面(63)和第四下齿面(64)分别与卡槽(11)之左右开口相连接,且第二下齿面(62)、第四下齿面(64)、第六下齿面(66)和卡槽(11)之左右二侧壁均与水平面垂直,下突起(42)之初始位置为位于第一下齿谷(67)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下齿谷(67)对应第三上齿面(53),第二下齿谷(68)对应第一上齿面(51),卡槽(11)对应第五上齿面(55)。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连杆(70),连杆(70)之一端与转轴(40)固定连接,连杆(70)之另一端穿过固定部分且与夹持件(20)转动连接,弹性件(30)套接在连杆(70)外。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夹具本体(80)和与夹具本体(80)相固定连接的套筒(81),所述腔体(10)开设在套筒(81)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夹具本体(80)为c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持部(82)、连接部(83)和支撑部(84),被夹持物体位于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支撑部(84)与套筒(81)固定连接,且支撑部(84)开设有穿孔,连杆(70)穿过穿孔与夹持件(20)连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0,初始状态时,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打开状态,将被夹持物体放入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向上顶起固定部分以使夹持件(20)向下移动并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上突起(41)与第三上齿面(53)相接触且下突起(42)离开第一下齿谷(67);

步骤20,持续顶起固定部分以使上突起(41)沿着第三上齿面(53)向下滑动直至上突起(41)滑动至第二上齿谷(59),此时,下突起(42)对应第三下齿面(63);

步骤30,松开固定部分,转轴(4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突起(41)离开第二上齿谷(59),下突起(42)接触第三下齿面(63)并沿着第三下齿面(63)滑动直至卡入卡槽(11)内,此时,上突起(41)对应第五上齿面(55),弹性件(30)处于拉伸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夹紧状态,被夹持物体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被持续夹紧;

步骤40,向上顶起固定部分以使夹持件(20)向下移动并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上突起(41)接触第五上齿面(55),下突起(42)离开卡槽(11);

步骤50,持续顶起固定部分以使上突起(41)沿着第五上齿面(55)向下滑动直至上突起(41)滑动至第三上齿谷(592),此时,下突起(42)对应第五下齿面(65),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

步骤60,放开固定部分,转轴(4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突起(41)离开第三上齿谷(592),下突起(42)接触第五下齿面(65)并沿着第五下齿面(65)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下齿谷(68),此时,上突起(41)对应第一上齿面(55),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打开状态,被夹持物体能随时取出。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平口型接地线夹具装设时只需将夹口打开,放入待接地的导电部位轻轻一顶就可以牢固固定,取下时只需将夹持件顶开就可以取下。该夹具的棘齿位于套筒的内部,使用时受到外界影响小,具有简单易上手,终身免维护,不需对原有存放地点进行改造的特点。通过对平口螺旋型接地线夹具装设过程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夹具本身及各种现有非管型导电部位的特点分析,本设计采用类似自动笔的原理,使用弹簧提供夹持力,使得夹具在与导电部位完全接触时夹紧导电部分。

其优点:1)、不改变夹具与带电部位的接触结构,符合接地线夹具与导电部位之间的接触电阻,及接地电流的要求。2)、使用方便。仅需将夹具对准需要装设的导电部位,向上顶起就能实现夹持功能。再次向上顶起就可以取下。3)、改变平口螺旋型接地线夹具的装设方法。由于该配件提供了可靠的夹持力度,一改以前边旋转还要边压紧的装设方法。现在只需轻松一顶就可以轻松的将夹具安装在导电部位。4)、坚固耐用。该配件主要结构位于套筒内,受外界的影响小且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管理简单。5)、增强安全性。由于夹具使用弹簧提供持续的加紧力,改变原有靠螺旋力加紧,有松脱、脱落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平口型接地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6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7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

图8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四。

图9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五。

图10为突起与棘齿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六。

图11为夹具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夹具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棘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2至图13,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它包括固定部分、夹持件20、弹性件30和转轴40。

固定部分,它设有一腔体10,腔体10内壁设有卡槽11、上棘齿和下棘齿,卡槽11之开口与下棘齿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棘齿至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齿面51、第二上齿面52、第三上齿面53、第四上齿面54、第五上齿面55和第六上齿面56,第一上齿面51与第二上齿面52的连接点为第一上齿谷57,第二上齿面52与第三上齿面53的连接点为第一上齿峰58,第三上齿面53与第四上齿面54的连接点为第二上齿谷59,第四上齿面54与第五上齿面55的连接点为第二上齿峰591,第五上齿面55与第六上齿面56的连接点为第三上齿谷592,第六上齿面56与第一上齿面51的连接点为第三上齿峰593。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棘齿至少包括第一下齿面61、第二下齿面62、第三下齿面63、第四下齿面64、第五下齿面65和第六下齿面66,第一下齿面61和第二下齿面62的连接点为第一下齿谷67,第五下齿面65和第六下齿面66的连接点为第二下齿谷68,第三下齿面63和第四下齿面64分别与卡槽11之左右开口相连接,且第二下齿面62、第四下齿面64、第六下齿面66和卡槽11之左右二侧壁均与水平面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齿谷67对应第三上齿面53,第二下齿谷68对应第一上齿面51,卡槽11对应第五上齿面55。

本实施例中,上棘齿与下棘齿可以分别设计为多组齿面如一组、两组、三组不等,对应的,上突起和下突起也要设计相同的组数与之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夹具本体80和与夹具本体80相固定连接的套筒81,所述腔体10开设在套筒8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本体80为c型结构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持部82、连接部83和支撑部84,被夹持物体位于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支撑部84与套筒81固定连接,且支撑部84开设有穿孔。

夹持件20,它能相对固定部分滑动。

本实施例中,该夹具还包括连杆70,连杆70之一端与转轴40固定连接,连杆70之另一端穿过穿孔且与夹持件20转动连接。

弹性件30,它两端分别连接夹持件20和固定部分之支撑部84且弹性件30套接在连杆70外。

转轴40,它与夹持件20转动连接且伸入腔体10内,转轴40外周设有上突起41和下突起42,下压夹持件20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以使上突起41与上棘齿相配合、下突起42与下棘齿相配合进而使转轴40转动直至下突起42卡入或离开卡槽11。本实施例中,上突起41之初始位置为对应第三上齿面53且未与第三上齿面53相接触,下突起42之初始位置为位于第一下齿谷67处。

为了能够达到设计的预期功能,必须满足以下关系:

1、a>a,否则夹持件与夹持部之间无法夹紧较薄的物体;

2、b>b,否则夹持件与夹持部之间无法达成自动循环的设计目的;

3、d-d=δ,否则夹持件与夹持部之间无法达成自动循环的设计目的。

一种平口型接地线夹具的使用方法:

步骤10,初始状态时,如图4所示,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打开状态,将被夹持物体放入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向上顶起固定部分以使夹持件20向下移动并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上突起41与第三上齿面53相接触且下突起42离开第一下齿谷67,如图5所示;

步骤20,持续顶起固定部分以使上突起41沿着第三上齿面53向下滑动直至上突起41滑动至第二上齿谷59,此时,下突起42对应第三下齿面63,如图6所示;

步骤30,松开固定部分,转轴4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突起41离开第二上齿谷59,下突起42接触第三下齿面63并沿着第三下齿面63滑动直至卡入卡槽11内,如图7所示,此时,上突起41对应第五上齿面55,弹性件30处于拉伸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夹紧状态,被夹持物体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被持续夹紧;

步骤40,向上顶起固定部分以使夹持件20向下移动并带动转轴40向下移动,上突起41接触第五上齿面55,下突起42离开卡槽11,如图8所示;

步骤50,持续顶起固定部分以使上突起41沿着第五上齿面55向下滑动直至上突起41滑动至第三上齿谷592,此时,下突起42对应第五下齿面65,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如图9所示;

步骤60,放开固定部分,转轴4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突起41离开第三上齿谷592,下突起42接触第五下齿面65并沿着第五下齿面65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下齿谷68,如图10所示,此时,上突起41对应第一上齿面55,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夹持部82与夹持件20之间处于打开状态,被夹持物体能随时取出。

该平口型接地线夹具装设时只需将夹口打开,放入待接地的导电部位轻轻一顶就可以牢固固定,取下时只需将夹持件顶开就可以取下。该夹具的棘齿位于套筒的内部,使用时受到外界影响小,具有简单易上手,终身免维护,不需对原有存放地点进行改造的特点。通过对平口螺旋型接地线夹具装设过程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夹具本身及各种现有非管型导电部位的特点分析,本设计采用类似自动笔的原理,使用弹簧提供夹持力,使得夹具在与导电部位完全接触时夹紧导电部分。

其优点:1)、不改变夹具与带电部位的接触结构,符合接地线夹具与导电部位之间的接触电阻,及接地电流的要求。2)、使用方便。仅需将夹具对准需要装设的导电部位,向上顶起就能实现夹持功能。再次向上顶起就可以取下。3)、改变平口螺旋型接地线夹具的装设方法。由于该配件提供了可靠的夹持力度,一改以前边旋转还要边压紧的装设方法。现在只需轻松一顶就可以轻松的将夹具安装在导电部位。4)、坚固耐用。该配件主要结构位于套筒内,受外界的影响小且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管理简单。5)、增强安全性。由于夹具使用弹簧提供持续的加紧力,改变原有靠螺旋力加紧,有松脱、脱落等的风险。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