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718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用电设备的通电是将与其连接的插头直接插入到供电孔中配合连接以通电,而供电孔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在用电设备不使用时,插头往往是从供电孔中拔出的,这样就会造成供电孔的裸露,由于供电孔外没有设置任何的防护措施,如果有小孩将者金属杆直接插入到供电孔中,这样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端面上设置有供电孔,所述供电孔右端壁上设置有通电触头,所述壳体中在所述供电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腔,所述壳体中在所述供电孔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右端与所述第二滑腔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所述供电孔与所述第一滑腔之间连通有通槽,所述通槽中滑动配合连接有封堵滑块,所述封堵滑块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滑腔,所述封堵滑块右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腔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左端面上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滑块左端面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沉槽,所述沉槽右端壁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面直径连通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滑腔下端面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腔相对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三滑腔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杆,所述弹簧槽中还设置有缠绕在所述导杆外周的拉伸弹簧,所述第一滑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且右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腔右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中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在所述第一螺纹杆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滑腔中设置有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腔下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中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上端壁中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滑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的接电滑块,所述接电滑块下端面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所述第二滑腔下端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所述电机的外部还设置有承护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伸弹簧上端与所述封堵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弹簧槽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滑腔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腔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腔下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中的第二螺纹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的体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的体积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电孔、通槽和第一滑腔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沉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拉伸弹簧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导杆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的下端壁齐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体积相同,所述封堵滑块的高度大于所述供电孔的高度,所述封堵滑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腔的高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相互电连接,所述第一通电柱与所述通电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二通电柱与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护装置包括减震板和减温片,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减温片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减温片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减震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腔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封堵滑块被所述第一滑块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供电孔中,所述封堵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面抵接,所述导杆和所述拉伸弹簧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槽中,所述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接电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滑腔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供电孔处于封闭断电状态,由于所述封堵滑块将所述供电孔封闭,因此小孩无法将手指或者金属杆直接插入到供电孔中,因此不会造成触电事故,大大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过控制所述电机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和带动所述接电滑块向下滑动,所述接电滑块向下滑动逐渐使得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使得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滑动配合,所述封堵滑块则逐渐由所述拉伸弹簧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到所述第一滑腔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腔的底端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完全缩回到所述弹簧槽中,所述封堵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的下端壁齐平,此时,所述供电孔被打开而使得所述供电孔处于通电状态,从而用电设备的插头能够插入到供电孔中就可以为用电设备供电,所述供电孔的通电和断电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且供电安全稳定。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整个装置运行安全可靠,供电孔的的通电和断电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了使用成本,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供电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新型电力供电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供电孔处于打开且通电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力供电插座,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左端面上设置有供电孔11,所述供电孔11右端壁上设置有通电触头16,所述壳体10中在所述供电孔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腔121,所述壳体10中在所述供电孔1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滑腔15,所述第一滑腔121右端与所述第二滑腔15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14,所述供电孔11与所述第一滑腔121之间连通有通槽13,所述通槽13中滑动配合连接有封堵滑块17,所述封堵滑块17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滑腔18,所述封堵滑块17右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71,所述第一滑腔121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22,所述第一滑块22左端面上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71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倾斜面25,所述第一滑块22左端面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沉槽12,所述沉槽12右端壁与所述第一滑块22右端面直径连通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3,所述第一滑腔121下端面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腔18相对的弹簧槽21,所述弹簧槽21中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三滑腔18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杆19,所述弹簧槽21中还设置有缠绕在所述导杆19外周的拉伸弹簧20,所述第一滑腔121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3螺纹配合连接且右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腔121右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14中的第一螺纹杆24,所述第三容纳腔14中在所述第一螺纹杆24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6,所述第二滑腔15中设置有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腔15下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14中的第二螺纹杆28,所述第二螺纹杆28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15上端壁中的电机30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14中在所述第二螺纹杆28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6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27,所述第二滑腔15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28螺纹配合连接的接电滑块29,所述接电滑块29下端面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所述第二滑腔15下端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从而使得供电安全稳定,所述电机30的外部还设置有承护装置。

其中,所述拉伸弹簧20为强力弹簧,所述拉伸弹簧20上端与所述封堵滑块17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弹簧槽21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4与所述第一滑腔121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腔15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腔15下端壁并延伸到所述第三容纳腔14中的第二螺纹杆28,从而通过所述拉伸弹簧20对所述封堵滑块17施加向下的拉力。

其中,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的体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的体积相同。

其中,所述供电孔11、通槽13和第一滑腔12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沉槽1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拉伸弹簧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导杆19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11的下端壁齐平。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17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25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6和第二锥齿轮27体积相同,所述封堵滑块17的高度大于所述供电孔11的高度,所述封堵滑块1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腔121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相互电连接,所述第一通电柱33与所述通电触头16电连接,所述第二通电柱34与电源连接,当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配合连接时,所述通电触头16通电,即所述供电孔处于通电状态。

其中,所述承护装置包括减震板302和减温片301,所述减震板302设置在所述电机30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电机30固定连接,所述减温片301设置在所述电机30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电机30固定连接,所述减温片301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减震板302固定连接,所述减温片301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电机30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减震板302用以减少所述电机30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从而防止所述电机30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过大而导致所述壳体10抖动。

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电机3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滑块22位于所述第一滑腔121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封堵滑块17被所述第一滑块22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供电孔11中,所述封堵滑块17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11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封堵滑块17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22上端面抵接,所述导杆19和所述拉伸弹簧20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槽12中,所述拉伸弹簧20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接电滑块29位于所述第二滑腔15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供电孔11处于封闭断电状态;

当用电设备需要通电时,控制所述电机30工作转动,所述电机30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28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28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26和第二锥齿轮27的啮合而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24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28转动驱动所述接电滑块29向下滑动,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24转动驱动所述第一滑块22向右滑动,所述接电滑块29向下滑动逐渐使得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所述第一滑块22向右滑动使得所述封堵滑块17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块22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倾斜面25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71抵接滑动配合,所述封堵滑块17则逐渐由所述拉伸弹簧20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块22向右滑动到所述第一滑腔121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通电孔31和第二通电孔3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33和第二通电柱34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封堵滑块17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腔121的底端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20完全缩回到所述弹簧槽21中,所述封堵滑块17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11的下端壁齐平,接着并控制所述电机30停止工作,此时,所述供电孔11被打开而使得所述供电孔11处于通电状态,而后便可将连接用电设备的插头插入到供电孔11中并与所述通电触头16接触以为用电设备供电;当用电设备使用完毕后,拔出用电设备的插头,接着控制所述电机30工作反转,从而将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从而在用电设备不需要通电使用时,由于所述封堵滑块17将所述供电孔11封闭,因此,在封堵滑块17将所述供电孔11封闭时,小孩无法将手指或者金属杆直接插入到供电孔11中,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腔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封堵滑块被所述第一滑块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供电孔中,所述封堵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面抵接,所述导杆和所述拉伸弹簧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槽中,所述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接电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滑腔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供电孔处于封闭断电状态,由于所述封堵滑块将所述供电孔封闭,因此小孩无法将手指或者金属杆直接插入到供电孔中,因此不会造成触电事故,大大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过控制所述电机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和带动所述接电滑块向下滑动,所述接电滑块向下滑动逐渐使得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使得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滑动配合,所述封堵滑块则逐渐由所述拉伸弹簧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块向右滑动到所述第一滑腔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通电孔和第二通电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电柱和第二通电柱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封堵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腔的底端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完全缩回到所述弹簧槽中,所述封堵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供电孔的下端壁齐平,此时,所述供电孔被打开而使得所述供电孔处于通电状态,从而用电设备的插头能够插入到供电孔中就可以为用电设备供电,所述供电孔的通电和断电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且供电安全稳定。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整个装置运行安全可靠,供电孔的的通电和断电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了使用成本,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供电稳定性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