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手机领域,手机天线大多外置,即天线延伸出手机外部,如此设置存在外观不完美的缺陷,同时,会占用更多空间。随后,手机领域开始采用内置天线,即将天线置于手机外盖内,很好地解决了外观问题。
当前,随着金属手机中框的使用,多数终端厂商将手机中框直接设置为手机天线,而穿越所述金属中框的usb连接器的金属铁壳会严重干扰手机天线的射频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在兼顾结构强度的同时去除金属外壳,防止干扰天线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sb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包括对接组件、套设于所述对接组件外的第一金属件、设有收容空腔的塑胶外壳及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内的第二金属件,所述对接组件及第一金属件插入所述塑胶外壳内,所述对接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基部上的环状主体及自所述环状主体相对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一侧壁内的板体、自所述板体两侧折弯后朝向电路板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及自所述板体向后延伸形成的卡固于所述绝缘本体基部尾部的固持片,所述第一金属件的焊脚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的第二焊接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对接组件及塑胶外壳的尾部涂抹有防水胶,所述防水胶填充所述绝缘本体、塑胶外壳、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之间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开设有贯通槽,所述导电端子部分位于所述贯通槽。
优选地,所述防水胶填充于所述贯通槽内并环绕所述导电端子。
优选地,所述塑胶外壳的尾部与所述突出部平齐,在所述塑胶外壳与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一圈胶水容置槽,所述防水胶以所述突出部为支点稳固地粘附于所述胶水容置槽与所述贯通槽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靠近所述对接舌部一端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金属件的环状主体前端设有卡入所述卡槽内的卡扣部,所述环状主体的对应所述基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基部后端固持的卡扣部。
优选地,,所述基部横向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肩部,所述第一金属件的横向两侧对应所述肩部位置处设有容纳部,所述肩部卡入所述容纳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件还包括贴附于所述收容空腔的内侧壁上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上设有凹口或孔结构,所述延展部的内表面不高于所述收容空腔对应内侧壁的内表面,所述延展部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的板体分别位于所述收容空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金属件的板体上设有凹口或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口或孔结构的上方被所述塑胶外壳完全覆盖。
本申请的usb连接器采用塑胶外壳以避免直接与手机金属外壳接触而影响手机射频信号,同时,通过设置与所述对接组件固持的第一金属件及与所述塑胶外壳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件,再将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分别固定焊接于电路板上,保证了usb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至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附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usb连接器整体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us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usb连接器的对接组件、第一金属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usb连接器的对接组件、第一金属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usb连接器的对接组件、第一金属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申请usb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usb连接器整体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申请usb连接器包括对接组件10、包覆于所述对接组件10外的第一金属件30、用于插装所述第一金属件30与所述对接组件10的塑胶外壳20、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20内的第二金属件40、及涂覆于所述对接组件10与塑胶外壳20尾部的防水胶50。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对接组件10包括绝缘本体11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的导电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基部111、及自所述基部110前向延伸出的对接舌部119。所述基部111包括自所述基部111的上侧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12、自所述基部111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肩部113、形成于所述肩部113下的掏空部114、自所述基部11后侧延伸形成的突出部115、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突出部115形成的贯通槽116、形成于所述基部111靠近所述对接舌部119一端的套设部118、及凹设于所述套设部118及基部111后端上的若干卡槽117。所述套设部118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均设有卡槽117,所述基部111远离所述对接舌部119的后端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卡槽117。
所述导电端子12贯穿所述基部111并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119且露出于所述对接舌部119。所述导电端子12部分位于所述贯通槽116内,并可通过肉眼观察。
所述第一金属件30包括环状主体31、自所述环状主体31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焊脚32、自所述环状主体31一侧朝向所述对接舌部119延伸形成的延展部38、开设于所述延展部38横向两侧的凹口或孔结构39、形成于所述环状主体31上卡扣于所述卡槽117上的若干卡扣部34,35,36、及设于所述环状主体31横向两侧对应所述绝缘本体11的肩部113位置处切除形成的容纳部37。所述焊脚32自所述环状主体31向横向外侧延伸后再向后延伸,并由此形成折弯部33。所述第一金属件30后端的卡扣部35,36是在所述第一金属件30装入所述对接组件10的基部111上后,再通过冲压、折弯等工艺形成所述卡扣部25,26并卡入所述绝缘本体10后端的卡槽117内或折弯扣持于所述基部111的尾部表面上,由此将所述第一金属件30不可逆地固定于所述对接组件10上。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延展部38中间切除形成缺口381以增加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结合力。所述孔结构39在前侧形成倾斜的导引部391以使对接插头的卡勾(未图示)顺利扣合与退出。
请参阅图2、图5、图6所示,所述塑胶外壳20为中空结构,包括收容所述对接组件10的收容空腔21,所述第一金属件30贴附于所述塑胶外壳20的收容空腔21的上侧内壁上,所述收容空腔21的上侧内壁设有容纳所述延展部38的槽结构(未图示)以使所述延展部38的表面不凸出于所述收容空腔21的上侧内表面。所述第二金属件40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20相对于所述上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包括板体41、自所述板体41横向两侧折弯后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43、及自所述板体41横向两侧折弯后再向横向方向折弯延伸后再次折弯形成的第二焊接部44。所述第一焊接部43与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焊脚32贴合于一起进行点焊固定。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凹口或孔结构39被所述塑胶外壳20的上侧壁完全覆盖而不露出于外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口或孔结构39也可以设于所述板体41上,此时,仅需要将所述板体41与所述延展部38在所述塑胶外壳20上下侧壁的位置对换即可,即所述延展部38延伸贴合于所述塑胶外壳的下侧内壁上,所述板体41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外壳20的的上侧内壁上。
所述绝缘本体11尾部的突出部115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的尾部表面平齐,如此在所述塑胶外壳20与所述突出部115之间形成一圈胶水容置槽(未标号)。
所述胶水50涂覆于所述对接组件10与所述塑胶外壳20尾部结合处的胶水容置槽内,同时,所述胶水穿越所述绝缘本体11的突出部115内的贯通槽116以使所述胶水具有更多的粘合支点,使胶水更为牢固地粘接于所述对接组件10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尾部并渗入所述绝缘本体11与所述塑胶外壳20之间的缝隙。同时,所述贯通槽116的设置,胶水环绕所述导电端子12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2与所述绝缘本体11之间出现渗水。
所述焊脚3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44插入电路板60的焊孔内焊接固定。
请参阅图1-6所示,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usb连接器的组装原理:
首先,提供对接组件10,所述对接组件10是导电端子12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第一次注塑时,成型所述对接组件10的绝缘本体11的基部11及部分对接舌部119,同时,所述对接舌部119处注塑时必须对导电端子12进行固定,由此在对接舌部119的导电端子12部位存在缺口,第二次注塑成型主要是对所述缺口进行补齐;
随后,将冲压成型好的第一金属件30自所述对接组件10的对接舌部119一端套入所述绝缘本体11的基部111上,此时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环状主体31刚好贴合所述基部111前端的套设部118,部分所述环状主体31向后延伸至所述凹陷部112内,使所述环状主体31的外表面不高于所述基部111的上表面,完全套入后,所述第一金属件30前端的卡扣部34卡入所述基部111前端的卡槽117内,再通过折弯或冲压的成型所述第一金属件30后端的卡扣部35,36并卡入所述基部111后端的卡槽117或扣持于所述基部111尾部的表面上,由此,将所述第一金属件30不可逆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
再然后,提供成型于一体的第二金属件40与所述塑胶外壳20,将所述对接组件10与第一金属件30自所述塑胶外壳20一端插入所述塑胶外壳20内,此时,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焊脚32与所述第二金属件40的第一焊接部43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点焊的方式将所述焊脚32与所述第一焊接部43焊接为一体,使所述塑胶外壳20与所述对接组件10固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延展部38向前延伸入所述塑胶外壳20的槽结构内并通过内嵌或边缘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槽结构内;
最后,在所述对接组件10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尾部涂抹防水胶50,所述防水胶50渗入所述塑胶外壳20、绝缘本体11、第一金属件30及第二金属件40相互之间的缝隙,使usb连接器的尾部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收容空腔21实现气密性防水,使收容空腔21内的水无法穿越所述防水胶50填补的缝隙进入电子设备内;同时,所述防水胶50填充所述绝缘本体11尾部的贯通槽116内环绕所述导电端子12以增加导电端子12与所述绝缘本体11之间的气密性,且所述突出部115位于中间位置,使所述防水胶50有较好的支撑点,在干燥后不易脱落以增强防水效果;
最后将所述usb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60上,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焊脚32与所述第二金属件40的第二焊接部44以贴片方式或插孔方式焊接于电路板60上,通过多点焊接增强了usb连接器的牢固、稳定性,同时保证所述塑胶外壳20与所述对接组件10在电路板60上的相对位置不会因外力发生变化而影响使用性能及防水性能。
本申请的usb连接器采用塑胶外壳20以避免直接与手机金属外壳接触而影响手机射频信号,同时,通过设置与所述对接组件10固持的第一金属件30及与所述塑胶外壳20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件40,再将所述第一金属件30与所述第二金属件40相互焊接固定或者分别固定焊接于电路板60上,保证了usb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同时,本申请的usb连接器在所述对接组件10与所述塑胶外壳20的尾部涂抹防水胶50,使所述绝缘本体11、塑胶外壳、第一金属件30与第二金属件40之间的缝隙填充满防水胶50,实现了防水的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相较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件40还包括自所述板体41尾部向后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固持片45,所述固持片45在所述对接组件10与所述第一金属件30插入所述塑胶外壳20内后,通过折弯所述固持片45以使所述固持片45的折弯部分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基部111的尾部表面以将所述塑胶外壳20与对接组件10结合为一体,此时,所述第二金属件40的第一焊接部43可以取消,而直接通过所述第一金属件30的焊脚32与第二金属件40的第二焊接部44焊接于电路板60上来固定相互之间的位置,同样可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