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分连接器组件及其差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2079发布日期:2019-04-09 21:1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分连接器组件及其差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分连接器组件及其差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差分连接器主要被用于需要高速、高质量传输信号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外壳、差分模块和护罩。其中差分模块包括绝缘体和固定装配在绝缘体上的接触件,接触件包括差分对和接地针。如图1所示为一个差分连接器的插头壳体上的开孔结构,差分连接器往往包含有多个差分模块,差分模块并列间隔设置,也即是差分对01和接地针02交替间隔设置,外壳上设有与差分模块对应的插槽以及与差分模块的接触件的插接段对应的插接孔,差分模块逐层并列的固定插装在外壳上与之对应的插槽中,其接触件的插接段延伸至对应的插接孔中。

在目前的差分连接器中,为了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同差分模块的差分对信号之间的干扰,一些差分模块的一侧上在沿差分对的走线方向设置有屏蔽片,但是目前的差分模块上的屏蔽片均是截止于接触件耳朵插接段根部,这使得差分对的插接部没有得到有效的屏蔽处理,为此,申请公布号为cn10430031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差分连接器,其插头模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任意两个差分模块之间均设有屏蔽片03,其相邻两差分模块的差分对01的插接段之间还设有端部屏蔽件进行屏蔽,但是这种屏蔽方式仅能从差分对01的一侧或者两侧进行屏蔽,差分对的电磁信号还会从屏蔽片之间的开口处漏磁,造成差分对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电磁干扰,影响了整个传输线路的信号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差分对的插接段进行完整有效屏蔽的差分连接器组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差分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差分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差分对,外壳上还设有位于差分对外周的屏蔽件,屏蔽件能够与适配的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适配插接以围成对差分对的全包围屏蔽结构。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通过在差分对外周设置屏蔽件,在与适配的差分连接器对插时,该屏蔽件可与适配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组合而形成包围在差分对的整个外周的全包围屏蔽结构,从而可对差分对进行更加完整有效的屏蔽,避免差分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传输线路的信号完整性。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上设有在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与适配的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插接时在两者插接的重叠面处实现两个屏蔽件的电性连接的连接接触件。连接接触件的设置可将两个相互对插的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电性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便于两者可以同步接地,实现电位的一致性。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接触件与屏蔽件一体设置。可简化加工工序、结构更加紧凑,无需另外考虑两者的连接问题。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连接接触件为弹性件。设为弹性件可使两个屏蔽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防止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连接接触件为弧形弹片结构。弧形弹片结构,可通过在劈出的金属条上直接折弯即可形成该结构,加工简单方便。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连接接触件至少有一对,每对的两个连接接触件对称布置在屏蔽件两侧。该布置方式使得连接更均匀可靠。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6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为呈u形的板件或片件。u形的板或片状结构加工简单且方便对插形成全包围结构。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1-6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差分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所述外壳为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插头模块,插头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单体,差分对和屏蔽件设置在插头单体上。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6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差分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外壳为插座外壳,插座外壳呈u形,u形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差分对安装孔及对应的屏蔽件安装孔,差分对和屏蔽件通过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在插座外壳上。

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差分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插座外壳以及安装在插座外壳中的插座差分对,插头包括插头外壳及安装在插头外壳中并与插座差分对适配插接的插头差分对,插头外壳上对应插头差分对还设有插头屏蔽件,插座外壳上对应插座差分对还设有插座屏蔽件,插头屏蔽件和插座屏蔽件相互插合的一端具有沿垂直插接方向重叠的重叠面,在插头和插座适配插接时,插座屏蔽件与插头屏蔽件相互对插后形成包围插头、插座差分对的插接段的全包围屏蔽结构。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通过在差分对外周设置屏蔽件,在与适配的差分连接器对插时,该屏蔽件可与适配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组合而形成包围在差分对的整个外周的全包围屏蔽结构,从而可对差分对进行更加完整有效的屏蔽,避免差分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传输线路的信号完整性。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插座屏蔽件和插头屏蔽件的相互重叠的重叠面之间还设有分别与两个重叠面电性接触的连接接触件。连接接触件的设置可将两个相互对插的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电性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便于两者可以同步接地,实现电位的一致性。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接触件为与插座屏蔽件和/或插头屏蔽件弹性接触的弹性件。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接触件为弧形弹片结构。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弧形弹片与插头屏蔽件一体成型而成。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弧形弹片至少有一对,每对弧形弹片的两个弧形弹片对称布置在插头屏蔽件的两侧。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2-6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插头屏蔽件和/或插座屏蔽件为u形板。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插座屏蔽件和插座屏蔽件均为u形板,插座屏蔽件和插头屏蔽件的u形板的开口相对插合。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两块u形板中的其中一个通过其u形两侧壁的内壁面与另一个u形两侧壁的外壁面相互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插头壳体的开孔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差分连接器组件中的插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插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插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插头单体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图3中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插合位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2中的插合位置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3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4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5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6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7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8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9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0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1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2中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中:01-差分对,02-接地针,03-屏蔽片;

图3-20中:1-插头,11-插头壳体,12-插头模块,120-插头单体,121-插头差分对,122-插头屏蔽件,1221-插头重叠面,1222-弧形弹片,2-插座,21-插座壳体,22-插座差分对,23-插座屏蔽件,231-插座重叠面,3-接地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如图3所示,差分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和插座2相互对插实现信号传输。如图4所示,插座2包括呈u形的插座壳体21,插座壳体2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差分对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安装有插座差分对22,差分对周围还设有u形的屏蔽件安装孔,屏蔽件安装孔内安装有插座屏蔽件23,本实施例中的插座屏蔽件23为u形板件或u形片,材质为导电材质,插座屏蔽件23呈半包围结构包围在插座差分对22漏出其安装绝缘体的插接段的周围。插座屏蔽件23及对应的插座差分对22在各排之间错开布置。插座屏蔽件23的u形的两边的用于插接的一端设有圆角结构,以方便插接。插座差分对22通过卡扣方式卡入差分对安装孔的绝缘体中。

如图3、5所示,插头1包括插头壳体11以及安装在插头壳体11上的多个插头模块12,插头模块12上设有两个插头单体120,插头单体120包括插头差分对121及围在插头差分对121周围的插头屏蔽件122,插头差分对121的数量和位置对应插座壳体21上的各个插座差分对22的数量和位置。各个插头模块12通过金属固定件固定在插头壳体11上。如图6-8所示,插头屏蔽件122为u形的板件或u形的片件,呈半包围结构包裹在插头差分对121的周围。插头屏蔽件122的u形的两边上分别设有两片弧形弹片1222,弧形弹片1222是插头屏蔽件122的u形的两边上劈出来的两条经过弯折后形成的弹簧片。如图9所示,插头屏蔽件122与插座屏蔽件23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别为插头重叠面1221和插座重叠面231,上述的弧形弹片1222即设置在插头重叠面1221与插座重叠面231之间的间隙中,弧形弹片1222同时与插头重叠面1221和插座重叠面231电性接触,实现两者的电性导通,实现对插头差分对121和插座差分对22的插接段的全包围屏蔽。其中插头屏蔽件122的u形结构与插座屏蔽件23的u形结构的开口相对,且插头屏蔽件122的u形结构插入插座屏蔽件23的u形结构的开口中。

插头屏蔽件122和插座屏蔽件23至少有一个接地,由于插头屏蔽件122和插座屏蔽件23通过弧形弹片1222电性接触,因此可以实现插头屏蔽件122和插座屏蔽件23均接地。

如图6-8所示,插头屏蔽件的两侧还设有接地针3,接地针3为弹性簧片制作而成,采用搭接方式搭在插座屏蔽件的两侧边上,接地针3可实现插头屏蔽件的插座屏蔽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将插头屏蔽件和插座屏蔽件均接地,变为零点位。

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在使用时:将装配好的插头沿插座差分对22的长度方向朝向装配好的插座对插,插头的插头差分对121与插座的插座差分对22对插接触,同时插头屏蔽件122与插座屏蔽件23相互对插,插头重叠面1221与插座重叠面231通过插头屏蔽件122上的弧形弹片1222相互电性接触,插合到位后形成对插头差分对121和插座差分对22的插接段的全包围屏蔽,防止差分对之间的串扰。

实施例2: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排差分对相互错开布置。

实施例3: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和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开口大小可以互换,而使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插入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内。

实施例4: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一边的外侧面与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一边的内侧面通过弧形弹片电性接触;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另一边的内侧面与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另一边的外侧面通过弧形弹片电性接触。

实施例5: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形状为“凸”字的上半部分形状,并与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对插后形成“凸”字形结构。

实施例6: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为平板结构,平板的两个窄侧面分别与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内侧面通过弧形弹片相互电性接触。

实施例7: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形状依然为u形,但其u形的开口与插头屏蔽件的u形开口相同方向设置,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两边及底边全部位于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开口内。

实施例8: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两边向内折边而形成,两个折边的端面分别与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两边的外侧面通过弧形弹片电性接触。

实施例9:如图1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设有向外的翻边,该翻边不仅向左右两侧翻,还在其上下两边向外翻边,以方便插头屏蔽件与插座屏蔽件插接时导向。

实施例10: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座屏蔽件的底边的形状也可为具有褶皱的形状。

实施例11:如图19所示,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头屏蔽件的底边形状也可替换为褶皱形。

实施例12:如图20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地针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插头与插座插合方向的左右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屏蔽件和插座屏蔽件也可都分别接地,此时两者之间可不设置弧形弹片进行电性连接;插座屏蔽件和插头屏蔽件的材质还可替换为导磁材质或者吸波材质等,如硅钢片;插头模块上也可包括一个或者三个、四个插头单体;插头壳体上还可包括一个或者三个、四个插头模块;插头单体还可包括两个或者三个差分对;弧形弹片也可替换为w形或者n形,弧形弹片也可与插座屏蔽件一体设置,弧形弹片也可通过螺钉压接或者粘接等形式相对于插头屏蔽件固定,弧形弹片也可替换为表带触指、球形触指或者其他种类的接触件;插座屏蔽件的底边的形状也可为波浪形、w形、弧形等;接地针的搭接方向也不限于垂直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底面,也可沿垂直插座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两侧边的方向搭接;接地针的长度延伸方向也不限于沿插头屏蔽件与插座屏蔽件的插合方向,也可替换为沿垂直插头屏蔽件的u形结构的两侧面的方向延伸;接地针可以是与插头屏蔽件一体设置的结构,也可为与插头屏蔽件分体的结构,接地针也可采用固定在插座屏蔽件上的方式。

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的实施例与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组件的各实施例中的插头和插座的各实施例除了以下内容之外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的屏蔽件均为半包围结构,因此不包含实施例5、实施例6的插头的实施例,即本发明的差分连接器可以是插头也可以是插座,但其屏蔽件是半包围结构包裹在差分对外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