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线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9866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打线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具,具体涉及一种打线治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镓(ga)与砷(as)、磷(p)、氮(n)、铟(in)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用作电极的支架焊接至led管芯内。焊接的过程主要是先将支架固定,再将led管芯放在支架上进行焊接最后封装。现有技术中,固定支架通常使用普通的夹具直接将支架夹住。但是,如果支架有轻微的变形,经过夹具夹过后,就会变成较大的形变,不仅影响焊接,而且焊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额外的调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打线治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打线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挡块、固定块、定位固定片和弹性挡片,基座内开有活动槽,活动槽两侧开有第一固定孔,基座一端开有若干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活动槽相连;挡块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块,挡块两侧开有第二固定孔,挡块安装在基座内,卡块与活动槽卡接,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块安装在活动槽内且一侧与挡块相抵,固定块上开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定位固定片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开有第一定位孔的一端,所述定位固定片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过针槽,定位固定片下端外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夹槽,夹槽内开有第三固定孔;弹性挡片上设有与夹槽对应的夹块,夹块上开有与第三固定孔对应的第四固定孔,弹性挡片安装在定位固定片一侧,夹块与夹槽卡接,第三固定孔与第四定位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挡片上还设有位置与过针槽对应的模槽。

活动槽内安装有数量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弹簧顶针,所述弹簧顶针包括弹簧、固定在弹簧一端的顶针以及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开有活动通槽,定位管一端开有与活动通槽相连的顶针孔,定位管一端与第一固定孔卡接;弹簧以及顶针安装在活动通槽内,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孔卡接,顶针前端穿过顶针孔以及过针槽抵在弹性挡片内侧。

进一步的,过针槽包括四个通槽,模槽包括位置与四个通槽对应的四块支架板;顶针穿过通槽,顶针前端抵住与该通槽对应的支架板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模槽一侧设有凹槽。当将支架放置在弹性挡片一侧后,支架能够与凹槽有一定的契合,治具在移动中支架能够紧贴弹性挡片,不发生位置变化,影响矫正和夹合。

进一步的,第四固定孔一端固定有定位螺帽,定位螺帽位于弹性挡片外侧。所设的定位螺帽可以插入用于定位的定位管,使治具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直接运动。

进一步的,基座上开有一体成型的观察槽。通过观察槽能够时刻观察到弹簧顶针的状态,同时所设的观察槽能够在安装和拆卸弹簧顶针时便于观察弹簧顶针的装配位置。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操作简单,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支架,效率高;治具能够在固定支架的过程中对支架的四个脚进行校正,精确度高,减少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座的侧视图。

图4为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挡块的侧视图。

图6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块的侧视图。

图8为定位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定位固定片的侧视图。

图10为弹性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弹性挡片的侧视图。

图12为弹簧顶针的剖视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基座1、挡块2、固定块3、定位固定片4和弹性挡片5。基座1内开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两侧开有第一固定孔71。基座1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第一定位孔72,该些第一定位孔72排成两行,第一定位孔72的一端与活动槽11相连。挡块2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块21,卡块21与活动槽11匹配,挡块2两侧还开有第二固定孔73。挡块2安装在基座1内,第一固定孔71与第二固定孔7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此时卡块21与活动槽11卡接,堵住了活动槽11一端。固定块3固定安装在活动槽11内,挡块2一端与固定块3相抵。固定块3上开有贯穿固定块3且位置与第一定位孔7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74。

定位固定片4的宽度小于基座1的宽度,定位固定片4的高度大于基座1的高度,定位固定片4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1开有第一定位孔72的一端。定位固定片4上端设有与第一定位孔72对应的过针槽41,每一过针槽41均对应第一定位孔72,每一过针槽41包括四个通槽42。定位固定片4下端外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夹槽43,夹槽43内开有四个第三固定孔44。

弹性挡片5内侧设有与夹槽43对应的夹块51,夹块51上开有四个与第三固定孔44对应的第四固定孔52。弹性挡片5安装在定位固定片4外侧,弹性挡片5内侧的夹块51与夹槽43卡接,第三固定孔44与第四固定孔5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弹性挡片5上还设有位置与通槽42对应的模槽53,模槽53包括位置与四个通槽42对应的四块支架板54

活动槽11内还安装有数量与第一固定孔71对应的弹簧顶针6,弹簧顶针6包括弹簧61、固定在弹簧61一端的顶针62以及定位管63,如图12所示。定位管63内开有活动通槽64,定位管63一端开有与活动通槽64相连的顶针孔65。定位管63一端与第一固定孔71卡接,顶针孔65一端与第一固定孔71相连。弹簧61以及顶针62安装在活动通槽64内,弹簧61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孔74内,弹簧61另一端抵住顶针62使顶针62前端穿过顶针孔65、第二定位孔74以及过针槽41上的通槽42抵在与该通槽42位置对应的支架板54的内侧。

此外,第四固定孔52一端固定有定位螺帽55,定位螺帽55位于弹性挡片5外侧。所设的定位螺帽55可以插入用于定位的定位管具,使治具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直接运动。

本实施例中,模槽53一侧设有凹槽56,所设凹槽56的形状与需要固定的支架形状对应。当将支架放置在弹性挡片5一侧后,支架能够与凹槽56有一定的契合,帮助治具在移动中支架能够紧贴弹性挡片5,不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影响夹合。

基座1上还开有一体成型的观察槽12,观察槽12靠近固定有定位固定片4的一端。弹簧顶针6是整个治具中最容易损坏的部分,通过观察槽12能够时刻观察到弹簧顶针6的状态,同时所设的观察槽12能够在安装和拆卸弹簧顶针6时便于观察弹簧顶针6的装配位置。

使用该治具的流程为:先将定位管63插入定位螺帽55中,使弹性挡片5得外侧面与固定板相对,接着将需要固定的支架放置在弹性挡片5外侧同时保证支架与模槽53相接,然后使治具向固定板运动直至两者相抵完成对支架的固定。如果支架上有一定的变形,支架与模槽53不对应,支架会有部分位置与支架板54相接,当治具向前运动时,变形的部分会给予与其相接的支架板54一个推力,支架板54通过与其相抵的顶针62给予弹簧61推力使其收缩;当治具运动到支架与固定板接触时,给予弹簧61的推力达到最大,弹簧61收缩达到极限;当治具停下后,弹簧61回弹,带动顶针62推动略有变形的支架板53给予支架一个推力,在推力的作用下支架变形的部分会向模槽53所设的凹槽56移动,直至完成校正。

本实施例所述的治具操作简单,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支架,效率高。此外,该治具能够在对支架固定的同时对支架的四个脚进行校正,精确度高,减少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