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38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中的双金属元件为了实现其延时保护功能,在电路过载时,双金属元件发热弯曲变形推动操作机构解锁脱扣使断路器断开,随后双金属元件冷却恢复到初始位置,在现有技术中双金属元件多通过与双金属元件相邻设置的弧角相配合实现固定作用。然而弧角在电镀、运输过程中受挤压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导致弧角不能稳定安装在壳体上,装配时员工需用螺丝刀矫正后才能装进壳体底座中,影响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小型断路器中的接线端子在接线时也经常出现用于接线的导线滑动或者脱落等接线强度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脱扣可靠、接线强度高的小型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由底座1与上盖2形成的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动触头5和静触头6、位于静触头6下方的灭弧室4、位于动触头5一侧的双金属片7以及弧角9,所述的动触头5通过操作机构8与静触头6相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所述双金属片7的一端与操作机构8相对设置,另一端与弧角9相连接,所述的弧角9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91、限位板92、斜板93和平直板94,所的连接板91与双金属片7相连接,所述的斜板93分别与限位板92和平直板94互成角度设置从而形成折弯部96,在所述的折弯部96上设有固定件95。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91的一端与双金属片7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弯曲部911与限位板9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92的另一端与斜板93的一端相连接并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折弯部961,所述斜板93的另一端与平直板94的一端相连接并呈钝角设置从而形成第二折弯部962,所述的固定件95设置在第一弯折部961和第二弯折部962上并分别延伸至限位板92和平直板94的端部以及斜板93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平直板94的端部设有与平直板94错位设置的弧角尾端941,所述的弧角尾端941延伸到灭弧室4底端的一侧,并且弧角尾端941、平直板94和限位板92分别与底座1和上盖2上的排气槽11、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3相配合使得弧角9固定安装在壳体内。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92的两侧设有与第二卡槽13相配合的双耳凸台921,所述平直板94的两侧设有与第一卡槽12相配合的弧角凸台942。

可选的,所述底座1和上盖2形成的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灭弧室4的灭弧腔41和用于容纳双金属片7的双金腔71,所述的双金腔71设置在灭弧腔41的一侧并通过触头腔16相连通,在所述的触头腔16和双金腔71之间设有V型固定筋条14,所述V型固定筋条14的开口端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并且两根筋条分别成为触头腔16和双金腔71的边界,所述灭弧腔41另一侧的底部设有排气口15。

可选的,所述的排气槽11设置在排气口15与灭弧腔41之间并且排气槽11的一侧与排气口15相连通,另一侧沿灭弧腔41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一卡槽12设置在灭弧腔41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卡槽13位于双金腔71内并与V型固定筋14中用于形成双金腔71边界的筋条相邻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固定件95是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宽度小于斜板93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的底座1上还安装有接线端子10,所述的接线端子10包括接线板101、限位件102和接线座103,所述接线板101的一端安装在接线座103内,另一端与线圈组件3相连接,所述的限位件102安装在接线板101上与导线17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接线座103是通过一条金属带切割和折叠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所述的接线板10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1011和第二端面1012、连接第一端面1011和第二端面1012的连接臂1013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面1011上的第一螺孔1014,所述的第一端面1011的一端与小型断路器的线圈组件3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10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臂1013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面10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面101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结构的接线座103形成的通孔,用于拧紧的螺钉18依次穿过第一螺孔1014和设置在接线座103顶部的第二螺孔1013与第二端面1012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的限位件102为设置在第二端面1012另一侧上的凸起,以将导线17限位卡紧在第二端面1012与接线座103的底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底座1上还安装有线圈组件3,所述的线圈组件3包括线圈31、磁轭32、引出板33、铁芯34和骨架35,所述的骨架35安装在磁轭32上,所述铁芯滑动安装在骨架35内并与操作机构8相对设置,所述的线圈31缠绕在骨架35上并且线圈31的一端与小型断路器的接线端子10的第一端面1011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磁轭32一侧的引出板33相连接,所述的静触头6安装在引出板33上。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在弧角的折弯部上设置固定件,从而提高了弧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使得弧角在冲压成型之后,在电镀或者搬运时,能避免弯折部受到挤压发生变形,在装配时工人无需矫正便可轻松装进壳体中。此外,通过在壳体上开设与弧角相配合的卡槽,提高了弧角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保障了与弧角相连接的双金属片在受热弯曲至冷却复位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了小型断路器延时脱扣不稳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弧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弧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和线圈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2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型断路器包括由底座1与上盖2形成的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动触头5和静触头6、位于静触头6下方的灭弧室4、位于动触头5一侧的双金属片7以及弧角9,所述的动触头5通过操作机构8与静触头6相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所述双金属片7的一端与操作机构8相对设置用于延时脱扣,另一端与弧角9相连接,所述的弧角9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91、限位板92、斜板93和平直板94,所的连接板91与双金属片7相连接用于保证双金属片7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的斜板93分别与限位板92和平直板94互成角度设置从而形成折弯部96,在所述的折弯部96上设有用于稳定弧角9连接结构的固定件95;所述的平直板94位于灭弧室4的底端并且在平直板94的端部设有弧角尾端941,所述的弧角尾端941延伸到灭弧室4底端的一侧用于引弧,并且弧角尾端941、平直板94和限位板92分别与底座1和上盖2上的排气槽11、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3相配合使得弧角9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弧角9的折弯部96设置固定件95,从而提高了弧角9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使得弧角9在冲压成型之后,在电镀或者搬运时,能避免弯折部96受到挤压发生变形,在装配时工人无需矫正便可轻松装进壳体中。此外,通过在壳体上开设与弧角9相配合的卡槽,提高了弧角9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保障了与弧角9相连接的双金属片7在受热弯曲至冷却复位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了小型断路器延时脱扣不稳定的现象。

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连接板91的一端与双金属片7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弯曲部911与限位板9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板92的另一端与斜板93的一端相连接并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折弯部961,并且在限位板92的两侧还设有与第二卡槽13相配合的双耳凸台921,所述斜板93的另一端与平直板94的一端相连接并呈钝角设置从而形成第二折弯部962,所述的平直板94的另一端设有弧角尾端941并且在平直板94的两侧还设有与第一卡槽12相配合的弧角凸台942,所述的弧角尾端941与平直板94错位设置,所述的固定件95设置在第一弯折部961和第二弯折部962上并分别延伸至限位板92和平直板94的端部以及斜板93的两端。优选的,固定件95是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宽度小于斜板93的宽度。

如图4和5所示,所述底座1和上盖2形成的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灭弧室4的灭弧腔41和用于容纳双金属片7的双金腔71,所述的双金腔71设置在灭弧腔41的一侧并通过用于安装动触头5和静触头6的触头腔16相连通,在所述的触头腔16和双金腔71之间设有V型固定筋条14,所述V型固定筋条14的开口端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并且两根筋条分别成为触头腔16和双金腔71的边界,所述灭弧腔41另一侧的底部设有用于将电弧熄灭后的高温气体快速排出的排气口15。如图6和7所示,所述的排气槽11设置在排气口15与灭弧腔41之间并且排气槽11的一侧与排气口15相连通,另一侧沿灭弧腔41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一卡槽12设置在灭弧腔41的底部与弧角凸台942相配合,所述的第二卡槽13位于双金腔71内并与V型固定筋14中用于形成双金腔71边界的筋条相邻设置。

如图1和8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还安装有用于接线的接线端子10和用于瞬时脱扣的线圈组件3,所述线圈组件3的一侧与接线端子10相连接,另一侧安装有静触头6,如图9和10所示,所述的接线端子10包括接线板101、限位件102和接线座103,所述接线板101的一端安装在接线座103内用于接线,另一端与线圈组件3相连接用于通电,所述的限位件102安装在接线板101上与导线17相对设置用于卡紧导线17。具体的,所述的接线座103是通过一条金属带切割和折叠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接线板10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1011和第二端面1012、连接第一端面1011和第二端面1012的连接臂1013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面1011上的第一螺孔1014,所述的第一端面1011的一端与线圈组件3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10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臂1013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面10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面101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结构的接线座103形成的通孔用于接线,用于拧紧的螺钉18依次穿过第一螺孔1014和设置在接线座103顶部的第二螺孔1013与第二端面1012的一侧相对设置用于使第二端面1012与导线17紧密接触导电,限位件102为设置在第二端面1012另一侧上的凸起,以将导线17限位卡紧在第二端面1012与接线座103的底部之间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线17滑动,从而增强了小型断路器的接线强度。优选的,限位件102是对称设置在第二端面1012表面上的两个虎牙型凸起。

如图11和12所示,所述的线圈组件3包括线圈31、磁轭32、引出板33、铁芯34和骨架35,所述的骨架35安装在磁轭32上,所述铁芯滑动安装在骨架35内并与操作机构8相对设置用于瞬时脱扣,所述的线圈31缠绕在骨架35上并且线圈31的一端与第一端面1011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磁轭32一侧的引出板33相连接用于导电,所述的静触头6安装在引出板33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