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156阅读:2525来源:国知局
USB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USB连接器有两种制造技术,一种是针对标准USB连接器,采用注塑成型将胶芯与全部导电端子先固定成一体,再将金属外壳压合在外周成型,最后焊接在PCB板上;另一种是针对简易USB连接器,采用注塑成型将胶芯与全部导电端子先固定成一体,再焊接在PCB板上,最后套上金属外壳。以上两种技术生产的USB连接器,所需PCB板面积大,造成USB连接器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使USB连接器小型化,节约成本及安装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SB连接器,包括PCB板和若干导电端子,所述PCB板靠一端缘处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且与PCB板的电路相连接供与对应插接的USB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相抵接的导电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并排设置于所述PCB板的中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和所述若干个导电区成两排设置且导电端子和导电区错位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导电区采用PCB板的电路印制工艺成型而得。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靠导电区的一端的弹性抵压部和远离导电区的一端的焊接部,所述PCB板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抵压部处设有避位孔且在对应于所述焊接部处设有焊盘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对应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USB连接器还包括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包裹于导电端子中段的胶芯,所述弹性抵压部和焊接部分别自所述胶芯的两端面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胶芯通过卡扣或胶粘贴设于PCB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胶芯的两侧面还分别设有限位凸块,所述PCB板上对应于所述限位凸块设有限位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USB连接器为USB 3.0标准的USB连接器,所述导电区为四个,所述导电端子为五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直接在PCB板上设置若干个并排设置且与PCB板的电路相连接的导电区来代替传统的导电端子,可以有效减少导电端子数量,更有利于优化导电端子在PCB板上的空间布局,促进USB连接器小型化,从而简化制造过程,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申请,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包括PCB板1、若干导电端子2、胶芯3和外壳(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PCB板1靠一端缘处设置有若干个并排设置且与PCB板1的电路相连接供与对应插接的USB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相抵接的导电区11,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并排设置于所述PCB板1的中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和所述若干个导电区11成两排设置且导电端子2和导电区11错位分布,导电区11为四个,所述导电端子2为五个,共同组成USB 3.0标准的USB连接器的9个PIN针,所述若干个导电区11采用PCB板的电路印制工艺成型而得,通过直接在PCB板1上设置若干个并排设置且与PCB板1的电路相连接的导电区11来代替传统的导电端子2,可以有效减少导电端子2数量,更有利于优化导电端子2在PCB板1上的空间布局,促进USB连接器小型化,从而简化制造过程,节约制造成本。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靠导电区11的一端的弹性抵压部21和远离导电区11的一端的焊接部22,所述PCB板1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抵压部21处设有避位孔12,为弹性抵压部21受外力变形时提供避位空间,在对应于所述焊接部22处设有焊盘13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对应焊接相连;所述USB连接器的胶芯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包裹于导电端子2中段,固定导电端子2,所述弹性抵压部21和焊接部22分别自所述胶芯3的两端面伸出,所述胶芯3通过卡扣或胶粘贴设于PCB板1上,所述胶芯3的两侧面还分别设有限位凸块31,所述PCB板1上对应于所述限位凸块31设有限位卡口14,在将胶芯组装至PCB板上时,通过所述限位卡口14和胶芯31上的限位凸块31对应配合而对胶芯进行准确定位。

组装时,将注塑固定了导电端子2的胶芯3通过卡扣或胶粘连接在PCB板1上,使导电端子2焊接部22贴在PCB板1焊盘13上进行焊接,导电端子2弹性抵压部21置于PCB板1的避位孔12上方,并使若干导电端子2和所述若干个导电区11成两排设置且导电端子2和导电区11错位分布,最后与外壳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USB连接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