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73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温是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系统运行不稳,甚至致使某些部件烧毁。因此,必须对某些电子元件、集成电路进行散热处理。散热方式的种类很多,例如风冷、蒸发器风冷以及液冷等。其中,液冷散热因其具有散热效率高、空间占用率低及静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液冷装置一般是利用泵使液冷管中的冷却液循环并进行散热的。因此,液冷管是液冷装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液冷管既可以单纯地作为冷却液流动的通道,不与发热元件接触。液冷管还可以兼作导热管,与发热元件直接接触,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

经过发明人多次试验研究及探讨发现:当液冷管兼作导热管,与发热元件直接接触时,冷却液在液冷管中的分布情况是影响散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冷却液在液冷管中分布越均匀,散热效果越好。反之,若冷却液在液冷管中分布不均匀,例如中间多两侧少或者中间少两侧多等,都会导致发热元件散热不均匀,进而导致热传导效率低及散热效果差。现有技术中,最长出现的情况是冷却液在液冷管中中间多两侧少,进而导致热传导效率低及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内部的多个第一导流板,所述接头本体为矩形管,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将所述接头本体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本体为长方形管,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平行于所述接头本体的面积较小的两个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呈矩形薄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本体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管接头还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所述第一环状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卡槽的外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了一种液冷管,包括扁管和上述液冷管接头,所述扁管插接于所述液冷管接头,所述扁管包括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扁管本体内部的多个第二导流板,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将所述扁管本体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二子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通道和所述第一子通道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管还包括第二环状密封件,所述第二环状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扁管插接于所述液冷管接头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冷装置,包括上述液冷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通过多个第一导流板将所述接头本体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使得通过所述液冷管接头流入所述液冷管的冷却液能够均匀的流入每个所述第一子通道进而流入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液冷管冷却效果均匀,从而增强所述液冷管散热效果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液冷管接头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A处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标:100-液冷管;110-液冷管接头;111-接头本体;1111-环形卡槽;112-第一导流板;113-第一子通道;120-扁管;121-扁管本体;122-第二导流板;123-第二子通道;200-电池模组;210-安装基板;220-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管接头110,所述液冷管接头110包括接头本体111和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内部的多个第一导流板112,所述接头本体111为矩形管,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将所述接头本体11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113。

所述接头本体111可以为截面为正方形的矩形管,也可以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矩形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头本体111除为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矩形管外,还可以为截面为直槽口形的直槽口形管。本实施例中,为了缩小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占用空间,便于应用,可选地,所述接头本体111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矩形管。所述液冷管接头110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由于所述接头本体111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矩形管,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面积不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111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卡槽1111。所述环形卡槽1111用于安装输送冷却液的进液管。为了增强密封性能,可选地,所述液冷管接头110还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环状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卡槽1111的外围。当所述进液管套设于所述环形卡槽1111时,将所述第一环状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111与所述进液管的接合处,以增强密封性能,避免冷却液从所述接头本体111与所述进液管的接合处泄露。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111的外棱角处均经圆角处理,使得所述进液管能够与所述接头本体111保持良好的接触。

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呈矩形薄片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112呈长方形薄片状。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平行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的内部,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板112之间存在间隔,以将所述接头本体11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113。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平行于所述接头本体111的面积较小的两个侧壁,即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的作用不仅在于将所述接头本体11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113,还能够增强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热元件压变形或损坏,影响冷却液的流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112的一端面与所述接头本体111的用于安装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处于同一平面,另一端面与所述接头本体111的另一端存在间隔。

通过上述设置,从所述进液管输送的冷却液在进入所述液冷管接头110后,由于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将所述接头本体11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113,使得所述冷却液能够被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均匀分流,而进入每个所述第一子通道113,实现冷却液在所述液冷管接头110内的均匀分布。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冷管100,所述液冷管100包括扁管120和上述液冷管接头110,所述扁管120插接于所述液冷管接头1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120和液冷管接头110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扁管120和液冷管接头110为可拆卸连接时,可以选择螺纹连接或卡接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120和液冷管接头110为可拆卸连接。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液冷管100的密封性能,所述液冷管100还包括第二环状密封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环状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扁管120插接于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位置处,即所述第二环状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扁管120与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接合处,以增强密封性能,避免冷却液从所述扁管120与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接合处泄露。

请结合图4和图5,所述扁管120包括扁管本体121和设置于所述扁管本体121内部的多个第二导流板122,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122将所述扁管本体12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二子通道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导流板122的作用不仅在于将所述扁管本体12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二子通道123,还能够增强所述扁管120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热元件压变形或损坏,影响冷却液的流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通道123和所述第一子通道113一一对应,使得通过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液冷管100的冷却液能够分为多股冷却液而在由所述第一子通道113和第二子通道123一一对应组成的多个独立的子通道流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子通道123也可以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通道113。例如,当两个所述第二子通道123的大小等于一个所述第一子通道113的大小时,则两个所述第二子通道123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通道113。

通过上述设置,当从所述进液管输送并进入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所述第一子通道113而均匀分流的冷却液,便可以进入与所述第一子通道113对应的所述第二子通道123进而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的液冷管100而言,不会出现冷却液在液冷管100中中间多两侧少,使得冷却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120不仅作为冷却液的流通通道,还起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传递给冷却液的作用。因此,所述扁管120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银、铜、铝或其合金等。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120主要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相对铜或银,具有成本低、加工难度低及重量轻等优势,并且,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抗腐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扁管120质地柔软适中,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形状作不同的造型,以使所述扁管120的表面尽量贴合发热元件且不会被发热元件压变形。采用此种设计,可以增大所述扁管120与所述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以下将举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管100用于对电池模组200进行冷却。所述电池模组200包括安装基板210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基板210的多个成行排列的子模组220,所述子模组22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所述扁管120可以迂回绕设于所述子模组220之间,与每一行所述子模组220相接触。所述电池模组200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管100进行冷却,则能够使得所述子模组220的靠近所述安装基板210的一侧与远离所述安装基板210的一侧都能够实现高效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上述液冷管1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接头110、液冷管100及液冷装置,通过多个第一导流板112将所述接头本体111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一子通道113,使得通过所述液冷管接头110流入所述液冷管100的冷却液能够均匀的流入每个所述第一子通道113进而流入所述第二子通道123,所述液冷管100冷却效果均匀,从而增强所述液冷管100散热效果佳。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接头本体111与所述进液管的接合处套设有第一环状密封件,所述扁管120与所述液冷管接头110的接合处套设有第二环状密封件,增强了所述液冷管100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