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电子产品均向轻巧、微薄等方向发展,为满足这些要求,在对内部连接器的结构及形状将存在很多限制,如图1所示,连接器101因外形结构的原因,其重心会偏向一侧,连接器101与PCB板102在制程焊接过程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旋转将无法实现SMT自动贴片组装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焊接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在焊接时不会发生偏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和与连接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所述配重件远离连接器本体的重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件,所述连接器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相适配的卡扣座。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的数目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扣座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座为凹槽,所述卡扣件包括伸入部,所述伸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的宽度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大0.1-0.4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倒钝。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引角。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处的区域设有收容口。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的重量不小于连接器本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设一与连接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利用配重件自身的重力调节连接器的重心,使得连接器组件可平稳置件于PCB板上且连接器端子焊接面平贴于PCB焊接区,有效地避免SMT制程焊接时连接器发生旋转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与PCB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组件与PCB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组件中的卡扣件的伸入部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连接器本体;2、配重件;3、卡扣件;31、伸入部;311、导引角;
312、收容口;4、卡扣座;5、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与连接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平衡连接器组件的重心,有效地避免连接器组件在焊接时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旋转的情况的出现。
请参照图2至图5,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1和与连接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2,所述配重件2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重心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设一与连接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利用配重件自身的重力调节连接器的重心,使得连接器组件可平稳置件于PCB板上且连接器端子焊接面平贴于PCB焊接区,有效地避免SMT制程焊接时连接器组件发生旋转的情况。焊接完成后,将配重件拆下即可,简单、方便;配重件可重复利用,有利于控制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件3,所述连接器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3相适配的卡扣座4。
由上述描述可知,卡扣连接便于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的拆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3的数目为两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卡扣件有利于控制卡扣件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3与所述卡扣座4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过盈配合使得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稳定,避免在转移连接器组件的过程中,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分离的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座4为凹槽,所述卡扣件3包括伸入部31,所述伸入部31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31的宽度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大0.1-0.4mm。
由上述描述可知,伸入部的宽度略大于凹槽的宽度,能够方便配重件的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倒钝。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31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引角311。
由上述描述可知,凹槽的开口处倒钝、伸入部的前端设置导引角,便于操作人员将卡扣件插入卡扣座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伸入部31位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处的区域设有收容口312。
由上述描述可知,收容口的作用在于收集(组装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时)伸入部前端从凹槽内壁上刮出的塑胶碎屑。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2的重量不小于连接器本体1的重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配重件的重量不小于连接器本体的重量可保证配重件能够平衡连接器组件的重心。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请结合图2至图4,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1和与连接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2,所述配重件2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重心设置。连接器本体1是一个L型结构,L型结构长边上设有端子焊接面,端子焊接面与PCB板5上的焊接区域相配合,连接器本体1的重心位于L型结构的短边上。本实施例中,配重件2与L型结构长边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配重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件3,所述连接器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3相适配的卡扣座4。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卡扣件3并排设置且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卡扣件3与所述卡扣座4过盈配合。容易理解的,卡扣座4设于配重件2上、卡扣件3设于连接器本体1上也是可行的。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座4为凹槽,所述卡扣件3包括伸入部31,所述伸入部31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具体的,所述伸入部31的宽度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大0.1-0.4mm,优选的,伸入部31的宽度比凹槽的宽度大0.1mm。
请结合图4和图5,为便于卡扣件3的插入卡扣座4,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倒钝,所述伸入部31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引角311设置导引角311。
如图5所示,为收集伸入部31插入凹槽时刮下来的塑胶碎屑(塑胶碎屑来源于连接器本体1),所述伸入部31位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处的区域设有收容口312。本实施例中,伸入部31的两侧分别设有收容口312。
为确保配重件2能够平衡连接器组件的重心,可以选择所述配重件2的重量大于或等于连接器本体1的重量。可以理解的,配重件2的重量也是可以小于连接器本体1重量的,只需要配重件2的重量大于L型结构短边的重量即可。也就是说配重件的重量不应该理解成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加设一与连接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配重件,利用配重件自身的重力调节连接器的重心,使得连接器组件可平稳置件于PCB板上且连接器端子焊接面平贴于PCB焊接区,有效地避免SMT制程焊接时连接器组件发生旋转的情况。焊接完成后,将配重件拆下即可,简单、方便;配重件可重复利用,有利于控制成本;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卡扣连接,便于的拆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过盈配合使得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稳定,避免在转移连接器组件的过程中,配重件与连接器本体分离的情况的发生;凹槽的开口处倒钝、伸入部的前端设置导引角,便于操作人员将卡扣件插入卡扣座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