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强度较高的电源端子对及并联紧固件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作为一种习知电连接器,主要用于进行电流的传输。现有的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有若干或单独一根电源端子以及用以承载该电源端子以对电源端子周围进行绝缘处理的绝缘座体。若干个电源端子可通过端子汇流片实现并联连接,以提供大电流传输。
请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电源连接器900,其具有绝缘本体91、固定于绝缘本体91内之若干电源端子对92及并联紧固件93,绝缘本体91具有若干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以收容电源端子对之端子收容槽,电源端子对92通过其两侧设置之弹片固定于绝缘本体91内,每一电源端子对92之支撑部具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对齐之安装孔,外部导出端子通过螺丝、销等锁附于电源端子对92后端,但是,并联紧固件93仅仅通过螺丝、销等锁附于电源端子对,当锁附力过大时并联紧固件有断裂之隐患,电源端子对之安装孔周边位置也无法承受较大之锁附力;另,当连接高电流之线缆时,电源端子对及并联紧固件无相应支撑,不能承受线缆整体重量,拉扯线缆时也会造成电源端子对之支撑部924拉起或开裂之风险。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度较高的电源端子对及并联紧固件的电源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沿横向方向并排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电源端子对及并联紧固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端子收容槽,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片电源端子,所述并联紧固件将一电源端子对中的两片电源端子机械并电性地连接于一体,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对应端子收容槽后方且与其相连通的安置槽,所述并联紧固件卡扣收容于所述安置槽内并于该安置槽内将相应电源端子对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接触片、位于后方的支撑部、将一对接触片及支撑部分别相连的一对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每一连接部相连均构成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片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连接部及支撑部位于所述安置槽内,所述并联紧固件抵压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并联紧固件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的突伸部,所述突伸部沿电源连接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主体部的宽度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后端面及位于对接面与后端面之间的安装面,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安装面与后端面之间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隔板,自相邻两隔板的相对面相向突伸形成一对限制壁,所述限制壁与安装面及相应的隔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壁位于所述突伸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且与之相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伸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外突伸形成凸块,一对所述限制壁分别设有与对应凸块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结构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伸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还具有向外突伸形成的凸肋,所述凸肋沿并联紧固件的安装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凸块相连,所述限制壁分别形成有供凸肋及凸块插入并将凸肋收纳于其中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结构为沿并联紧固件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弹性臂。
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置有与端子收容槽相连通的安置槽,并联紧固件可卡扣收容于对应的安置槽内以将相应的电源端子对固定,当并联紧固件受到过大的扭力锁附力时不会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源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图2所示电源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源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7至图8是图6所示电源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
图9是图8中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对及并联紧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2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电源端子对2和信号端子3、将电源端子对2与设置于绝缘本体1后侧的外部导出端子(未图示)机械地并电性地连接在一起的并联紧固件4。
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沿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方向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2及位于所述基部11前部的横向两侧的两导柱13,所述导柱13用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接。
所述基部11设有位于前侧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面110、位于后侧的安装面111以及前后贯穿对接面110和安装面111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12。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子收容槽112包括有若干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和若干信号端子收容槽1122。所述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沿绝缘本体1横向排列设置,所述信号端子收容槽1122位于所述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的一侧。每一所述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前部的两侧朝向其内部突设有限位块1123。
所述延伸部12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面111后方的后端面120,且所述延伸部12包括自所述基部11底部向后延伸的底壁121以及若干自所述安装面111向后延伸的隔板122,所述底壁121与隔板122相连接,所述隔板122向上突伸以使其上表面高于延伸部12前部的高度。若干隔板122位于所述安装面111与所述后端面120之间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2还具有位于对应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后方且与其相连通的安置槽123。
自相邻两隔板122的相对面相向突伸形成一对限制壁124,所述限制壁124与所述安装面111及相应的隔板122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置槽123,以使所述安置槽123从上往下看呈T形。
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00共设置有十七个电源端子对2,对应分布于十七个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对2收容于一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中,且包括成对相对设置的两片电源端子,本实用新型中将每一电源端子对2中的两片电源端子分别称为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
于本实用新型中,十七个所述电源端子对2分为三种端子组设置,分别为第一电源端子组、第二电源端子组和若干第三电源端子组,该三种端子组中,第二、第三电源端子组中的电源端子对2与第一电源端子组中的电源端子对2结构设置不相同,当然,也可设置为相同结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和第三电源端子组中各电源端子对2的结构设置相同。其中,第一电源端子组和第二电源端子组均包括有四个电源端子对2,第三电源端子组包括有三个电源端子对2。
其中,第一电源端子组中的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对2中,所述第一端子21和所述第二端子22(也即每一电源端子对2)设有呈片状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片23和位于后方的支撑部24、将一对接触片23及支撑部24分别相连的一对连接部25,所述支撑部24与每一连接部25相连均构成L形。每一电源端子对2中的一对所述接触片23共同收容于同一所述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内,且每一接触片23设有自上下侧分别向外撕破延伸的抵持片231。所述接触片23前端抵持所述限位块1123后侧,以限制电源端子对2向前移动。
所述支撑部24由第一端子21的第一支撑部241与第二端子22的第二支撑部242沿前后方向堆叠构成,且支撑部24具有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安装孔240,其中第一、第二支撑部241、242分别与对应的连接部25相连,第二支撑部242的横向尺寸比第一支撑部241小,因此形成在第一支撑部241前方形成一缺部243;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41与第二支撑部242横向尺寸也可无差异,也即不存在缺部243。
所述并联紧固件4具有主体部41、自所述主体部41向后延伸的突伸部42及位于主体部41与突伸部42下方的插入部43,所述突伸部42沿电源连接器100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41的宽度小,从上往下看,所述并联紧固件4整体呈凸字型,以增强并联紧固件4本身之强度,当使用过大扭力锁附时也不会有开裂问题。所述插入部43沿电源连接器100横向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主体部41及突伸部42的宽度均小,因此所述插入部43与主体部41及突伸部42的连接处形成朝下设置的连接面44。所述并联紧固件4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固定孔45。
所述突伸部4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外突伸形成凸块421,所述突伸部42还具有位于其后端上方位置且横向延伸的凸缘422,所述凸缘422向后突伸设置且呈条状。所述突伸部42还具有位于其后端且位于凸缘422下方并与凸缘422相连的后突部423,所述后突部423位于突伸部42于横向方向上的一侧,且自凸缘422向下延伸至与插入部43的底面平齐,所述凸缘422的延伸方向与后突部423的整体延伸方向垂直。
当电源端子对2收容于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内时,所述电源端子对2的接触片23位于电源端子收容槽1121内,所述连接部25及支撑部24位于所述安置槽123内,所述并联紧固件4自上而下组装并卡扣收容于所述安置槽123内,并于该安置槽123内将相应电源端子对2固定。其中,所述并联紧固件4的连接面44抵压于所述连接部25的上表面,以使所述主体部41及突伸部42放置于所述连接部25的上方。所述支撑部24的安装孔240与并联紧固件4的定位孔45沿前后方向对齐,以供外接固定件插入并锁附,所述突伸部42的后端面与支撑部24平行,且抵靠于支撑部24的前表面,所述凸缘422位于支撑部24上方以限制支撑部24向上移动。所述并联紧固件4的后突部423收容于支撑部24上的缺部243内,以进一步横向限位所述第二支撑部242。
所述限制壁124位于所述突伸部4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且与之相卡扣。一对所述限制壁124分别设有与对应凸块421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槽1241,以将凸块421卡扣于其中,可有效将并联紧固件4定位于安置槽123内,并解决并联紧固件4未锁附时的掉落问题。当外部导出端子被拉扯时,并联紧固件可承受较大的拉扯力并且不会被拉起;另外,电源端子对2的一对支撑部24与对应连接部25相连构成L形,以使并联紧固件4压制于连接部25上,实现辅助固定并联紧固件4的作用。
请参阅图11至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电源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电源端子对2'、信号端子3'的结构及组装关系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绝缘本体1'的一对限制壁124'亦分别设有与对应凸块421'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也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槽1241',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并联紧固件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并联紧固件4的结构也大致相同,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并联紧固件4'的突伸部4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还具有向外突伸形成的凸肋424',所述凸肋424'沿并联紧固件4'的安装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凸块421'相连,所述凸块421'位于凸肋424'的自由末端,以形成勾状结构,所述限制壁124'分别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卡扣槽1241'交叉连通的限位槽1242',所述限位槽1242'将凸肋424'收纳于其中。组装时,所述并联紧固件4'的凸肋424'及凸块421'自上而下插入限位槽1242'内,直至所述凸块421'进入并锁扣于所述卡扣槽1241'内,如此增强并联紧固件4'于绝缘本体1'内的稳固性,形成多位置、多方向的固定,当受到较大拉扯力时可分散其受力点。
请参照图13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电源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电源端子对2''、信号端子3''及并联紧固件4''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一对限制壁124''也分别设有与对应凸块421''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卡扣结构为沿并联紧固件4''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弹性臂1243'',所述弹性臂1243''为底端与限制壁124''相连的悬臂状结构,且其顶端为具有卡勾结构1244''的自由端,以勾扣对应的凸块421'',通过弹性臂1243''的设置,增加并联紧固件4''于组装时的缓冲空间,防止限制壁124''对其产生强干涉,提升电源连接器100''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