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离子发射器,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空气净化系统只采用空气过滤器,即滤芯来对车室外新鲜空气和车室内循环空气进行净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由奢侈品变成生活的必需品而得以普及。随着人们使用汽车时间的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逐渐提上了人们的研究议程。现今社会,空气质量、PM2.5等话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个才能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在办公室、家庭等密闭空间,负离子只有几十个,甚至于为0,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生态负离子,而我们的生存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达到400个/cm3以上可满足人们基本需要;达到1000-2000个/cm3才能维持健康的基本需求;达到5000-5万个/cm3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抗菌力;达到5万-10万个/cm3能消毒杀菌、减少疾病传染;达到10万-50万个/cm3能提高自然痊愈能力,让很多疾病不药而愈。汽车空调是整车布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空调中增加负离子发生器装置,使其输出的空气形成空气负离子,对改善空气品质有很明显效果,在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负离子发射效果好的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且直径依次变大的环形体1,所述环形体之间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至少为三个且周向均布,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环形体的侧壁周向均布有发射端2,所述发射端的端面开设有发射孔20,所述发射孔内设有发射电极,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环形体内的金属线连接,所述金属线上电连接有与一控制器6连接的连接总线5。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为环形且嵌设在所述环形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内设有连接线,相邻两所述环形体内的金属线通过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孔的轴线垂直并相交于所述环形体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体、所述连接杆及所述发射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相同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体的横截面外径、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外径及所述发射端的横截面外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体同轴设置、且相邻两所述环形体之间的直径差相同。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环形体的连接处均设有发射端。
进一步的,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环形体的直径大于等于1.5cm且小于等于3cm。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快捷,负离子发射效果好且密度高;能明显改善车内空气品质,避免车内空气浑浊造成驾驶疲劳及其他不适,利于安全驾驶;且适用范围广,能适应不同的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其安装在汽车空调管道内,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且直径依次变大的环形体1,该环形体为圆环形,且横截面为圆形,本实施例中,该环形体有5个,在各个环形体之间设有连接杆4,该连接杆至少为三个且周向均布,位于最外圈的环形体的侧壁周向均布有发射端2,发射端与连接杆的数量相同且两者同轴设置,该发射端用于发射负离子,发射端整体呈圆柱形,在发射端的端面开设有发射孔20,在该发射孔内设有发射电极,发射电极发射端径向向外设置,且发射电极的端部延伸至发射孔外,发射电极为一金属丝,该发射电极与环形体内的金属线10连接,金属线为环形且嵌设在环形体内,每个环形体内设有一金属线,同时在连接杆内设有金属的连接线,相邻两环形体内的金属线通过连接线电连接,同时该金属线上电连接有与一控制器6连接的连接总线5;为了提高发射效果,发射孔的轴线垂直并相交于环形体的轴线,且在本实施例中,环形体、连接杆及发射端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环形体的横截面外径、连接杆的横截面外径及发射端的横截面外径均相同;为了提高发射效果,各个环形体同轴设置、且相邻两环形体之间的直径差相同,即环形体与其内圈的环形体之间的直径差等于该环形体与其外圈的直径差;为了便于安装至空调管道,本实施例中的位于最外圈的环形体的直径大于等于1.5cm且小于等于3cm;该环形体、连接杆和发射端为注塑一体成型,为了提高发射效率,在连接杆与环形体的连接处均设有发射端。
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负离子发射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快捷,负离子发射效果好且密度高;能明显改善车内空气品质,避免车内空气浑浊造成驾驶疲劳及其他不适,利于安全驾驶;且适用范围广,能适应不同的车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