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接电装置。
背景技术:
插头插座是一种常用的用电设备,通过将插片或插柱插入到插孔内实现连接电源,但是受到外力拉扯时,插头容易从插座上脱落,特别是在工地上用电设备多、功率大,一旦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给工人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发生用电事故,因此需要采用防脱落插头和插座;但是目前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必须是相互匹配进行使用,市场通用的普通插头无法适用于该专用的防脱落插座,且防脱落的插头也无法在普通的插座上进行使用,因此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不能灵活方便的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接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头容易脱落、现有的防脱落插头局限性较大、不能灵活方便的进行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脱接电装置,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绝缘座和设置在绝缘座上的插片,所述插座上设有与插片相对应的插孔组;
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插座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座两侧的弹片和位于所述弹片上端的凸块;所述弹片的上端与所述插座的上表面形成防脱落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块相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下端与所述插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弹片的下端为按压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上端的外侧设置有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为位于所述插座上表面的凹槽;
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卡簧,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卡簧端部的凸台,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部;
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簧相连的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上设置有塑料板,所述塑料板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固定所述插头尾部的电源线。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插座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为围绕在所述插孔组周围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所述连接部为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转动设置在所述绝缘座的外壁上,所述活动座与所述固定座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的宽度沿转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卡块的宽度沿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脱接电装置,通过在插头和插座上分别设置相互卡合的连接部和卡合部,使插头和插座能够紧紧固定,不会因为插头受到拖拽或拉扯而分离,从而减少了用电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连接部是设置在绝缘座上,卡合部是设置在插座的外侧,因此该插头可与普通的插座匹配使用,且该插座也可与普通的插头匹配使用,其使用方式不再受到局限,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方便的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插头; 2-插座; 11-绝缘座;
12-插片; 13-连接部; 14-卡簧;
15-按钮; 21-插孔组; 22-卡合部;
23-塑料板; 24-挂钩; 131-活动座;
132-卡块; 221-弹片; 222-凸块;
223-凹槽; 224-固定座; 225-卡槽;
226-按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正视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脱接电装置,包括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包括绝缘座11和设置在绝缘座11上的插片12,插座2上设有与插片12相对应的插孔组21。
绝缘座11上设置有连接部13;插座2上设置有卡合部22,连接部13设置在卡合部22中。
卡合部22包括分别位于插座2两侧的弹片221和位于弹片221上端的凸块222;弹片221的上端与插座2的上表面形成防脱落腔室。
连接部13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凸台,连接部13与凸块222相卡合;该凸台可位于绝缘座11的两侧,也可绕绝缘座11的外壁一周设置。
弹片221的下端与插座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弹片221的下端为按压部。通过按下弹片221下端的按压部,能使其上端远离插座2的外侧,从而将防脱落腔室的空间增大,使插头1能够从插座2上拔下。
当将插头1插入插座2中后,凸台与弹片221上的凸块222相互卡合,此时仅通过拖拽或拉扯插头1或插头1尾部的电源线无法将插头1和插座2进行分离,从而达到不易脱落的目的,保证了用电的安全性;当需要将插头1拔下时,通过按压弹片221的下端,使其上端远离插座2的外侧,即可将插头1轻松快速的从插座2上拔下,使用更方便。
此外,由于凸台位于绝缘座11的外侧,且弹片221位于插座2的外侧,因此普通的插座或普通的插头均可与该防脱接电装置进行匹配使用,从而使其利用率更高,使用更广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使插头1和插座2能够紧紧固定,不会因为插头1受到拖拽或拉扯而分离,从而减少了用电安全隐患;此外普通的插头和插座也可与其匹配使用,因此其使用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方便的进行调整。
实施例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弹片221上端的外侧设置有按压板226。
通过向下按下按压板226,也能达到使弹片221的上端远离插座2外侧的效果,从而使插头1能从插座2上拔下。
按压板226可与弹片221一体设置;也可设置为按钮的形式,固定在弹片221的上端。
此外,按压板226上还可设置防滑凹槽,用于提高摩擦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使按压弹片221时更方便。
实施例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防脱接电装置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来说:卡合部22为位于插座2上表面的凹槽223;绝缘座11上设置有卡簧14,连接部13为设置在卡簧14端部的凸台,连接部13设置在凹槽223的内部;绝缘座11上设置有与卡簧14相连的按钮15。
当将插头1插入插座2中时,卡簧14插入到凹槽223中,且卡簧12的端部设置有凸台,因此卡簧12能够固定在凹槽223中,使插头1不易从插座2上脱落;当需要将插头1从插座2上拔出时,只需按下按钮15即可将卡簧12向内进行收缩,使卡簧12端部的凸台与卡槽223相互分离,从而将插头1从插座2上拔出。
插座2上设置有塑料板23,塑料板23上设置有挂钩24,挂钩24用于固定插头1尾部的电源线。通过将插头1尾部的电源线设置在挂钩24中,能将插头1与插座2进行更好的固定,从而保护了插头1与电源线的相连的部分,避免了插头1尾部的电源线受到折弯而断裂的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使插头1不易从插座2上脱落,且能够保护插头1尾部的电源线。
插头1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插座2上设置有报警器,位移传感器与报警器信号连接。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插头1与插座2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大于设定值时,向报警器中发出信号,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声;此外,插头2上设置有开关,开关与传感器电连接,当需要将插头1拔下时,将开关关闭,使传感器不工作,此时可将插头1从插座2上拔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当插头1意外从插座2上脱落后能够发出警报声提示人们采取措施。
实施例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防脱接电装置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来说:卡合部22为围绕在插孔组21周围的固定座224,固定座22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部13为活动座131,活动座131转动设置在绝缘座11的外壁上,活动座131与固定座224卡接。
可在绝缘座11上设置转动槽,活动座131设置在转动槽中,并能以插头1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24的数量为两个,且以插座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活动座131上设置有卡块132,固定座224的内部设置有卡槽225,卡块132设置在卡槽225内。
卡槽225的宽度沿转动方向逐渐减小,卡块132的宽度沿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将插头1插入插座2中后,通过转动活动座131使卡块132转入卡槽225中,由于卡槽225宽度方向的尺寸越来越小,因此能使卡块132和卡槽225紧密结合从而达到防脱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1设置为二脚插头或三脚插头;插座2为直排插座,且插孔组21沿直线排布在插座2上。
插座2的一端还设有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插座2的通断。
绝缘座11上还设有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能够控制插片12与绝缘座11内的导线接触或断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脱接电装置,当插头1插接到插座2上后,只需将活动座131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卡块132卡入到卡槽225内,即可将插头1与插座2紧紧固定,其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