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插入式阀厅接地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491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折叠插入式阀厅接地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变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端直流阀厅用接地开关。



背景技术:

超高压输电具有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省占地的固有特性,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输电方式。超高压输电技术的采用,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直流输电的关键设备,安装在换流阀厅内设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阀厅接地开关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阀厅内其它直流输电设备进行检修的安全保障。传统的阀厅内接地开关采用直抡式结构,能够满足小断口距离5~8米布置的结构要求。但直抡式结构开关存在的问题在于大断口距离的现场布置,接地导电杆过长,自重大会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现象,操动机构对接地导电杆操动时,需要克服导电杆重力矩,所需的操作力较大,影响开关的正常分合闸;当静触头的对地距离远小于对墙面距离时,直抡结构将无法满足工程需求;普通开关在分合闸瞬间和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晃动,将对设备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没有辅助支撑的开关在伸展之后,长时间运行的15米水平导电管会在自重的作用下产生向下偏移,影响分合闸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开关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插入式阀厅接地开关,具有断口距离大,分合闸操作力小,合闸冲击小,动作平稳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能够满足大断口距离接地开关布置的环境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插入式阀厅接地开关,它包括操作机构、垂直传动杆、换向盒、传动连杆、底座Ⅰ、底座Ⅱ、导电管、静触头,换向盒、底座Ⅰ、底座Ⅱ均固定在阀厅墙壁上,操作机构通过垂直传动杆与换向盒连接,换向盒通过传动连杆与导电管连接,导电管端部设置有动触头,导电管动作与静触头接触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缓冲平衡导电杆动作用的配重装置,配重装置设置在底座Ⅰ两侧,配重装置包括锥齿轮组、配重板和配重块,锥齿轮组设置于底座Ⅰ侧端,包括成90°夹角布置的两个锥齿轮,一个锥齿轮与导电管的转动轴连接,另一个锥齿轮与配重板的转轴连接,配重板与底座Ⅰ侧面铰接,配重块布置在配重板端部,当导电管向下运动时,其转动轴通过锥齿轮带动配重板一起动作,开关合闸时,配重板向水平方向展开;开关分闸时,配重板竖直向下收拢;

所述的导电管内设置有弹簧平衡机构,包括平衡弹簧,平衡弹簧位于导电管管内尾部,对导电管产生分闸作用力,当导电管向下旋转时,平衡弹簧被压缩,产生阻力用以平衡导电管合闸时的重力;当导电管向上旋转时,弹簧释放,产生分闸动作用推力;

该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包括旋转轴、上辅助支撑、下辅助支撑、抱夹,上辅助支撑、下辅助支撑端部铰接,上辅助支撑上端部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设置在底座Ⅱ上并与之滑动转动连接,下辅助支撑端部与抱夹铰接,抱夹套置在导电管上,当开关处于1715合闸状态时,辅助支撑装置能起到悬臂梁作用;

所述的导电管为折叠式导电管,它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上导电管和下导电管,通过齿轮齿条结构,连接在一起的上下、导电管可沿水平方向伸出折叠,下导电管通过连接臂与底座Ⅰ铰接,并通过拐臂Ⅱ与传动连杆铰接,具体的齿轮齿条结构为:下导电管内设置有齿条,齿轮盒内设置有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轮与上导电管固定连接,齿条下端部与底座Ⅰ铰接,齿条与下导电管滑动连接,当下导电管被动旋转时,下导电管内齿条相对下导电管产生位移,从而驱动与之连接的齿轮进行同步旋转,上导电管同步下导电管进行逆向旋转,完成由折叠到伸展开的动作,动触头设置在上导电管端部,静触头安装于阀厅母线金具上,导电管带动动触头动作与静触头完成合闸、分闸操作。

换向盒设置有拐臂轴、拐臂、锥齿轮组,拐臂轴一端与拐臂固定连接,拐臂端部与传动连杆端部铰接,拐臂轴通过两个垂直的锥齿轮与垂直传动杆连接,锥齿轮组将垂直传动杆的水平旋转转变为拐臂轴的垂直旋转;

所述的静触头包括安装板、触指、压紧弹簧、法兰及喇叭罩,安装于阀厅母线金具屏蔽球内。安装板与阀厅金具配套连接,所述法兰及喇叭罩与安装板连接,所述触指装于法兰上,所述压紧弹簧装于触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较现有的阀厅用接地开关,

1.此开关能够运用在±1100kV特高压阀厅之内,满足工程需求,而现有的阀厅用接地开关只能运用在±800kV特高压阀厅内;

2.将直导电管改为折叠式,增加了接地距离,尤其适用于大空间阀厅用接地开关,分合闸距离长;

3.增设了配重块和弹簧平衡机构,对导电管的动作起到缓冲和稳定效果,有利于长距离开关分合闸的平稳运动,提高动静触头啮合的准确性,及整个开关的稳定性;

4.增加了辅助支撑结构,当导电杆15m水平打开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防止因长时间的运行导致管子向下偏移,防止导电管意外脱落,提高了整体开关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配重块与传动结构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压缩弹簧与下导电管和齿条连接关系图。

1-操作机构、2-垂直传动杆、3-换向盒、 4-拐臂轴、5-传动连杆、6-配重锤、7-底座Ⅰ、8-底座Ⅱ 、9-上辅助支撑、10-下辅助支撑、11-下导电管、12-上导电管、13-动触头、14-配重板、15-配重块、16、锥齿轮组、17-平衡弹簧、18-齿条、1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折叠插入式阀厅接地开关,它包括操作机构1、垂直传动杆2、换向盒3、传动连杆5、底座Ⅰ7、底座Ⅱ8、导电管、静触头,换向盒3、底座Ⅰ7、底座Ⅱ8均固定在阀厅墙壁上,操作机构1通过垂直传动杆2与换向盒3连接,换向盒3通过传动连杆5与导电管连接,导电管端部设置有动触头13,导电管动作与静触头接触连接,该装置还包括缓冲平衡导电杆动作用的配重装置,配重装置设置在底座Ⅰ7两侧,配重装置包括锥齿轮组、配重板14和配重块15,锥齿轮组16设置于底座Ⅰ7侧端,包括成90°夹角布置的两个锥齿轮,一个锥齿轮与下导电管11的转动轴连接,另一个锥齿轮与配重板14的转轴连接,配重板14与底座Ⅰ7侧面铰接,配重块15布置在配重板14端部,配重块15的重量可调,当导电管运动时,其转动轴通过锥齿轮带动配重板14一起动作,开关合闸时,配重板14向水平方向展开;开关分闸时,配重板14竖直向下收拢;

所述的导电管内设置有弹簧平衡机构,包括平衡弹簧17,平衡弹簧17位于导电管管内尾部,对导电管产生分闸作用力,当导电管向下旋转时,平衡弹簧17被压缩,产生阻力用以平衡导电管合闸时的重力;当导电管向上旋转时,弹簧释放,产生分闸动作用推力;

该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包括旋转轴、上辅助支撑9、下辅助支撑10、抱夹,上辅助支撑9、下辅助支撑10端部铰接,上辅助支撑9上端部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设置在底座Ⅱ8上并与之滑动转动连接,下辅助支撑10端部与抱夹铰接,抱夹套置在导电管上,当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辅助支撑装置能起到悬臂梁作用;

所述的导电管为折叠式导电管,它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上导电管12和下导电管11,通过齿轮齿条结构连接在一起的上、下导电管可沿水平方向伸出折叠,下导电管11通过连接臂与底座Ⅰ7铰接,并通过拐臂Ⅱ与传动连杆5铰接,具体的齿轮齿条结构为:下导电管11内设置有齿条18,齿轮盒内设置有齿轮19与齿条18啮合连接,齿轮19与上导电管12固定连接,齿条18下端部与底座Ⅰ7铰接,齿条18与下导电管11滑动连接,当下导电管11被动旋转时,下导电管内齿条18相对下导电管11产生位移,从而驱动与之连接的齿轮19进行同步旋转,上导电管12同步下导电管11进行逆向旋转,完成由折叠到伸展开的动作,动触头13设置在上导电管12端部,静触头安装于阀厅母线金具上,导电管带动动触头动作与静触头完成合闸、分闸操作。

换向盒3设置有拐臂轴、拐臂、锥齿轮组,拐臂轴一端与拐臂固定连接,拐臂端部与传动连杆端部铰接,拐臂轴通过两个垂直的锥齿轮与垂直传动杆连接,锥齿轮组将垂直传动杆2的水平旋转转变为拐臂轴的垂直旋转;

所述的静触头包括安装板、触指、压紧弹簧、法兰及喇叭罩,安装于阀厅母线金具屏蔽球内,安装板与阀厅金具配套连接,所述法兰及喇叭罩与安装板连接,所述触指装于法兰上,所述压紧弹簧装于触指上。

首先将操作机构1、换向盒装置3、底座装置7、辅助支撑底座8通过螺杆或者底座安装在墙面合适位置,其余各部分构件相连组装。

本发明合闸时,电动机操动机构1通过垂直传动杆2传递给换向盒装置3,换向盒3内的一对锥齿轮将水平旋转力转为垂直旋转,拐臂轴通过传动连杆5使底座Ⅰ7上的拐臂开始做圆周运动,拐臂带动下导电管11向下旋转,下导电管中的平衡弹簧17开始压缩,两侧的配重块15做由下向上的旋转运动,平衡下导电管11的重力;下导电管11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上导电管12做反向圆周运动并使动触头顺利与静触头啮合;当下导电管11运动的同时,下辅助支撑10带动上辅助支撑9绕辅助支撑底座旋转运动;当上、下导电管水平时,电动操作机构1停止运动,下辅助支撑10与上辅助支撑9同样形成一条直线,支撑下导电管保持水平状态,合闸过程结束;分闸过程与之相反,电动机操动机构1通过垂直连杆逆时针旋转,从而通过连杆使下导电管11由水平至竖直做圆周运动,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上导电管12做反向圆周运动,当下导电管竖直时,电动操作机构1停止运动,导电管和辅助支撑合拢在墙面上,分闸过程结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