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90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智能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器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类型,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多用电器同时供电提供便利,同时也让装修布线更简单、美观,是生活、办公必需品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插座结构多样,所能承受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也各有需求。然而,现有的插座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在停电后无法使用,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其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现有的插座的线缆一般与插座本体固定连接,且防水功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其无外接电源时也能使用,功能丰富,易于携带,而且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防水效果。

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线缆,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交流充电单元和直流充电单元;所述交流充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内部的交流电路和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表面的交流输出插孔,所述直流充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内部的直流充电电路和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表面的USB插孔;所述直流充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内部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用于所述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给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供电。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输入插孔,所述线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输入插孔相匹配的插头,所述插头插入所述输入插孔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本体的背面基本平齐。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沉孔相通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线缆相匹配,所述线缆容纳于所述凹槽时,所述线缆与所述插座本体的背面基本平齐。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直流充电单元还包括用于将交流电降压、整流成直流电的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直流充电单元还包括用于将交流电降压、整流成直流电的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所述线缆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所述整流单元直接给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供电,以及所述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所述充电电池给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供电。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为柱状结构,其横截面选自花瓣形、正多边形、弧形中的一种。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内设置有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信号。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内设置有网络设施模块,所述插座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网线接口。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树脂填充块,所述交流充电单元和所述直流充电单元均集成在所述树脂填充块内,所述树脂填充块的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交流输出插孔和所述USB插孔对应的连接端子。

作为对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表面设置有开关和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插座本体内设置有直流充电电路和充电电池,不仅能同时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输出,而且在当智能插座没有连接外接电源时,也能利用充电电池供电,使得智能插座方便用于户外等无外接电源的场合;

(2)通过在插座本体的背面设置沉孔和凹槽,使得线缆与插座本体可拆卸,便于将智能插座打包携带,而且由于插头、线缆与插座本体的背面基本平齐,提升了插座本体的美观度,能够利用插座本体对线缆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刮伤;

(3)控制单元使得线缆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整流单元直接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充电电池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由此提高了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4)插座本体集成有WIFI模块或者网线接口,进一步丰富了智能插座的功能;

(5)通过在插座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树脂填充块,使将交流充电单元和直流充电单元均集成在所述树脂填充块内,极大的提升了智能插座的防水能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插座的前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插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插座的后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插座的斜示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100-插座本体,0110-USB插孔,0120-交流输出插孔,0130-树脂填充块,0140-沉孔,0150-凹槽,0160-开关,0170-连接端子,0180-输入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本实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可广泛用于室内、户外各种需要接电的场合。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该智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0100和线缆(图中未示出)。插座本体0100的材质优选为塑料材料,以确保插座本体0100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插座本体0100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形状,插座本体0100为柱状结构,其横截面选自花瓣形、正多边形、弧形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本体0100具有多种制作方式。以柱状结构的插座本体0100为例,可以先分别制造插座本体0100的两个端盖和筒体,将内部的元件集成在端盖或筒体上后,再通过焊接、卡合、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两个端盖和筒体。

除上述制造方式外,也可以先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后盖和筒体,将插座本体0100内部的元件集成在后盖或筒体上后,再通过注塑、焊接、卡合、螺纹连接等方式将前盖固定在筒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本体0100包括交流充电单元和直流充电单元。交流充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0100内部的交流电路和设置在插座本体0100表面的交流输出插孔0120。直流充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0100内部的直流充电电路和设置在插座本体0100表面的USB插孔0110。直流充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0100内部的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用于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

具体地,直流充电单元还包括用于将交流电降压、整流成直流电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通常是整流器,内部集成有变压器、逆变器、滤波器等功能模块,当线缆将外接的交流电源(通常是220V交流电源)输入整流单元后,经过整流器的降压、逆变、滤波等操作,最终可以输出低压的直流电(通常是5V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池是指可充电的电池,按能量存储介质的类型可以分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铁锂电池、聚合物电池等。优选地,充电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或者聚合物电池,因为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电池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环境污染小,而且无记忆效应,用户体验更好。此外,充电电池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圆柱形、方块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电池的输出端与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电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本体0100内设置有电路板(通常是PCB板),整流器、充电电池、直流充电电路等分别与电路板集成在一起或者通过电路板上的触点焊接。通过设置电路板作为电连接方式,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插座本体0100内设置有直流充电电路和充电电池。不仅能同时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输出,而且在当智能插座没有连接外接电源时,也能利用充电电池供电,使得智能插座方便用于户外等无外接电源的场合。

优选地,如图2所示,插座本体0100内设置有若干树脂填充块0130。交流充电单元和直流充电单元均集成在树脂填充块0130内,树脂填充块0130的表面设置有分别与交流输出插孔0120和USB插孔0110对应的连接端子0170。

优选地,树脂填充块0130为环氧树脂,其将交流充电单元和直流充电单元灌封在内部。具体而言,灌封是指将液态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入装有电子元件、线路的器件内,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绝缘材料。通过利用环氧树脂灌封,当环氧树脂固化后,即于交流充电单元、直流充电单元及连接线路的表面形成封闭的保护层,使交流充电单元、直流充电单元及连接线路被完全隔绝,具有极佳的防水性能。

优选地,如图3所示,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设置有沉孔0140,沉孔0140内设置有输入插孔0180。相应地,线缆的端部设置有与输入插孔0180相匹配的插头。插头插入输入插孔0180时,插头与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基本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通常是指智能插座放置在地板、桌台上时,插座本体0100与地面、桌台接触的一面。

优选地,如图3、图4所示,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设置有与沉孔0140相通的凹槽0150。凹槽0150的形状和尺寸与线缆相匹配,线缆容纳于凹槽0150时,线缆与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基本平齐。

通过在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设置沉孔0140和凹槽0150,使得线缆与插座本体0100可拆卸,便于将智能插座打包携带。而且由于插头、线缆与插座本体0100的背面基本平齐,提升了插座本体0100的美观度,能够利用插座本体0100对线缆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刮伤。

优选地,插座本体0100内设置有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信号。具体地,插座本体0100的表面设置有网络输入接口和天线。网络输入接口用于将网络信号导入WIFI模块,天线用于使WIFI模块发出信号。

优选地,插座本体0100内设置有网络设施模块,插座本体0100的表面设置有网线接口。具体地,插座本体0100的表面设置有网络输入接口和网络输出接口。网络输入接口用于将网络信号导入网络设施模块,网络输出接口用于导出信号。

优选地,插座本体0100表面设置有开关0160和指示灯。其中,开关0160用于控制交流充电电路和直流充电电路的通断,指示灯用于指示智能插座的工作情况,例如电路通断、欠压、充电电池电量等。

实施例2

本实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可广泛用于室内、户外各种需要接电的场合。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电池的输入端、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电池的输出端与直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直流充电电源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线缆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整流单元直接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以及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充电电池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

作为一种优选的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包括电路板(通常是PCB板),电路板上设置有逻辑运算电路。进一步优选,电路板上设置有单片机,通过该单片机控制整个直流充电单元。

控制单元使得线缆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整流单元直接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线缆未连接外接电源时,利用充电电池给直流充电电路供电,由此减少了充电电池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