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549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



背景技术:

电缆导体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可靠性。现有的电缆与导体一般有熔焊方式连接。

现有的电缆与导体的熔焊连接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熔焊操作复杂,连接效率低,费时费力;

2、熔焊连接后对电缆和导体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二次连接前需要对电缆和导体分别进行处理,浪费了时间,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连接快速,且方便二次连接的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包括主件壳体、主动杆、两个与主动杆配合的从动杆、金属导体连接块和旋钮螺母;所述主件壳体的顶部中心和底部中心设有相互对应的开口,所述主件壳体的内部设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主件壳体的顶部开口对应,另一端与主件壳体的底部开口对应;所述主动杆的轴心设有导电线通道,所述主动杆的顶端设有螺纹,所述主动杆的底端两侧设有齿条;所述两个从动杆分别设于主动杆的两侧,且以主动杆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从动杆包括齿轮、连杆和电缆夹块,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两个从动杆的电缆夹块相互配合且设于与主件壳体的底部开口对应位置;所述主动杆的底部与两个电缆夹块之间设有金属导体连接块,所述金属导体连接块的顶部设有导电线,且该导电线经过导电线通道引出;所述主件壳体的顶部开口处铰链旋钮螺母,所述旋钮螺母与主动杆的顶部螺纹连接。

连接电缆时,从电缆中剥离出一截线芯,将电缆放入两个电缆夹块之间,拧动旋钮螺母,使主动杆向上运动,带动从动杆的齿轮转动,从而使连杆绕齿轮的轴心转动,两个连杆向中间靠拢,从而夹紧电缆,并带动电缆向上运动,使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导体连接块连接,导电线连接金属导体连接块并从主动杆中的导电线通道引出,完成电缆与金属导体的连接。

拆除电缆时,只需要拧动旋钮螺母,让主动杆向下运动,主动杆会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连杆分离,电缆松开,取出电缆即可。

优选地,所述电缆夹块为与待连接电缆匹配的弧形夹块,所述电缆夹块与待连接电缆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多条与待连接电缆垂直的条纹。

采用两弧形夹块组合,可将电缆更好夹合,防止电缆水平移动而拖离电缆夹块,而设置带条纹的橡胶层,即可以保证电缆夹块与电缆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又可以避免采用硬性材质而夹伤电缆。

优选地,所述连杆由第一子连杆和第二子连杆组成,所述第一子连杆的一端连接齿轮,所述第一子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电缆夹块,所述第一子连杆与第二子连杆呈一夹角,且第二子连杆的另一端朝向主动杆。

第一子连杆和第二子连杆的角度决定了齿轮带动电缆夹块运动时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量,竖直方向决定了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导体连接块的连接强度,而水平方向决定了电缆夹块对电缆的夹持力,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电缆选择适合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体连接块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待连接电缆线芯的凹槽。

凹槽可避免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导体连接块接触时发生弯曲,也可以增大线芯与金属导体连接块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要剥离出一截待连接电线的线芯放入两个电缆夹块之间,然后拧动旋钮螺母夹紧电缆即可;

2、本实用新型对连接的电缆无破坏,拧动旋钮螺母松开电缆,取出电缆即可用于二次连接,无需再对电缆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主件壳体,11-旋钮螺母,20-主动杆,21-导电线通道,22-螺纹,23-齿条,30-从动杆,31-齿轮,32-第一子连杆,33-第二子连杆,34-电缆夹块,40-金属导体连接块,41-凹槽,42-导电线,50-电缆,51-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与金属导体连接件,包括主件壳体10、主动杆20、两个与主动杆20配合的从动杆30、金属导体连接块40和旋钮螺母11;所述主件壳体10的顶部中心和底部中心设有相互对应的开口,所述主件壳体10的内部设有主动杆20;所述主动杆20的一端与主件壳体10的顶部开口对应,另一端与主件壳体10的底部开口对应;所述主动杆20的轴心设有导电线通道21,所述主动杆20的顶端设有螺纹22,所述主动杆20的底端两侧设有齿条23;所述两个从动杆30分别设于主动杆20的两侧,且以主动杆20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从动杆30包括齿轮31、连杆和电缆夹块34,所述齿轮31与齿条23啮合;所述两个从动杆30的电缆夹块34相互配合且设于与主件壳体10的底部开口对应位置;所述主动杆20的底部与两个电缆夹块34之间设有金属导体连接块40,所述金属导体连接块40的顶部设有导电线42,且该导电线42经过导电线通道21引出;所述主件壳体10的顶部开口处铰链旋钮螺母11,所述旋钮螺母11与主动杆20的顶部螺纹连接。

连接电缆50时,从电缆50中剥离出一截线芯51,将电缆50放入两个电缆夹块34之间,拧动旋钮螺母11,使主动杆20向上运动,带动从动杆30的齿轮31转动,从而使连杆绕齿轮31的轴心转动,两个连杆向中间靠拢,从而夹紧电缆50,并带动电缆50向上运动,使电缆50的线芯51与金属导体连接块40连接,导电线42连接金属导体连接块40并从主动杆20中的导电线通道21引出,完成电缆50与金属导体的连接。

拆除电缆50时,只需要拧动旋钮螺母11,让主动杆20向下运动,主动杆20会带动齿轮31旋转,齿轮31带动连杆分离,电缆50松开,取出电缆50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缆夹块34为与待连接电缆50匹配的弧形夹块,所述电缆夹块34与待连接电缆50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多条与待连接电缆垂直的条纹。

采用两弧形夹块组合,可将电缆50更好夹合,防止电缆50水平移动而拖离电缆夹块34,而设置带条纹的橡胶层,即可以保证电缆夹块34与电缆50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又可以避免采用硬性材质而夹伤电缆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杆由第一子连杆32和第二子连杆33组成,所述第一子连杆32的一端连接齿轮31,所述第一子连杆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连杆33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杆33的另一端连接电缆夹块34,所述第一子连杆32与第二子连杆33呈一夹角,且第二子连杆33的另一端朝向主动杆20。

第一子连杆32和第二子连杆33的角度决定了齿轮31带动电缆夹块34运动时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量,竖直方向决定了电缆50的线芯51与金属导体连接块40的连接强度,而水平方向决定了电缆夹块34对电缆50的夹持力,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电缆50选择适合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导体连接块40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待连接电缆50线芯51的凹槽41。

凹槽41可避免电缆50的线芯51与金属导体连接块40接触时发生弯曲,也可以增大线芯51与金属导体连接块40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