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53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电子屏防雷击设备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



背景技术: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避雷器的一种,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上面所述避雷器存在放电过程中自动化效果不明显,缺少必要的保护与电流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包括主针、接触器、中央控制器,所述主针下方连接有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下方连接有耐高压铁芯,所述耐高压铁芯外围包裹有瓷套管,所述耐高压铁芯中央连接有电流检测仪,所述耐高压铁芯下方连接有所述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下方固定有铜牌,所述铜牌下方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下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下方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铜牌一端边缘设置有地线接入端。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针接收到雷电高强度电流后,所述保护电阻将消耗雷电中的一部分电流,剩余的电流通过所述耐高压铁芯向下传输,所述电流检测仪开始对该电流大小进行检测,一旦该电流超过所述电流检测仪的上限值时,所述电流检测仪发送动作信号给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同时也控制所述接触器闭合,最终将剩余的电流通过所述地线接入端引入到大地,避免大电流造成的危害。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所述主针与所述保护电阻电连接,所述保护电阻与所述耐高压铁芯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所述电流检测仪与所述耐高压铁芯电连接,所述耐高压铁芯镶嵌在所述瓷套管内部,所述瓷套管与所述铜牌通过螺栓拧紧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所述电流检测仪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接触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所述报警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铜牌与所述瓷套管通过螺栓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流检测仪与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接触器的配合提高了放电过程中的自动化效果,除此之外,所述保护电阻能够及时消耗所述主针中的一部分电流,进而减小了对本装置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的空间立体视图。

1、主针;2、耐高压铁芯;3、瓷套管;4、电流检测仪;5、接触器;6、铜牌;7、报警器;8、支架;9、中央控制器;10、底座;11、地线接入端;12、保护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LED电子屏安装用防雷击安装架,包括主针1、接触器5、中央控制器9,主针1下方连接有保护电阻12,保护电阻12起到降低耐高压铁芯2中电流的作用,保护电阻12下方连接有耐高压铁芯2,耐高压铁芯2用于传输电流的装置,耐高压铁芯2外围包裹有瓷套管3,瓷套管3起到绝缘的作用,耐高压铁芯2中央连接有电流检测仪4,电流检测仪4用于检测耐高压铁芯2中的电流,耐高压铁芯2下方连接有接触器5,接触器5起到将耐高压铁芯2中的电流流入到地线接入端11中的作用,接触器5下方固定有铜牌6,铜牌6下方安装有报警器7,报警器7起到警示的作用,报警器7下方固定有支架8,支架8起到固定本装置的作用,支架8下方固定有底座10,底座10起到稳固本装置的作用,底座10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9,中央控制器9起到对所有的动作指令进行统一控制与指挥的作用,铜牌6一端边缘设置有地线接入端11。

上述结构中,主针1接收到雷电高强度电流后,保护电阻12将消耗雷电中的一部分电流,剩余的电流通过耐高压铁芯2向下传输,电流检测仪4开始对该电流大小进行检测,一旦该电流超过电流检测仪4的上限值时,电流检测仪4发送动作信号给中央控制器9,中央控制器9控制报警器7报警,同时也控制接触器5闭合,最终将剩余的电流通过地线接入端11引入到大地,避免大电流造成的危害。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主针1与保护电阻12电连接,保护电阻12与耐高压铁芯2电连接,电流检测仪4与耐高压铁芯2电连接,耐高压铁芯2镶嵌在瓷套管3内部,瓷套管3与铜牌6通过螺栓拧紧连接,电流检测仪4与中央控制器9电连接,接触器5与中央控制器9电连接,报警器7与中央控制器9电连接,铜牌6与瓷套管3通过螺栓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