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548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盖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盖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FFC线连接器在连接FFC线材时由于FFC线(柔性扁平电缆)材质柔软,受力后线材的扣点易拉翻,导致保持力不足;并且现有的FFC线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为单独零件,需单独开模,并需单独工序组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盖连接器,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可以增加FFC线与连接器的保持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翻盖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所述塑胶主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FFC线横向插入的纵向槽道,塑胶主体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插槽,所述横向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从塑胶主体后端横向插入纵向槽道内用于与FFC线相连接的PIN端子,所述塑胶主体上设置有从前侧扣在塑胶主体上并使塑胶主体的纵向槽道露出的屏蔽罩壳,塑胶主体上还设置有前部经纵向转轴与其转动连接并用于压紧PIN端子的翻盖,所述翻盖前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与塑胶主体相配合实现防止FFC线松脱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翻盖两侧部且位于纵向转轴下侧并向下凸起的卡点,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部设置有位于卡点下侧与卡点相配合的突起部,所述卡点与突起部相配合以使翻盖与塑胶主体之间形成用于FFC线防脱的限位腔。

进一步地,所述PIN端子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一插臂和第二插臂,PIN端子的后部还设置向后延伸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翻盖的前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第一插臂穿出的槽口,所述第一插臂穿出槽口的端部上设置有向前延伸并位于纵向转轴上侧的插销部,所述塑胶主体的前侧上部设置有纵向梁,所述纵向梁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与横向插槽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插销部相配合的插孔。

进一步地,位于塑胶主体两侧部的两横向插槽上对应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为PIN端子,所述屏蔽罩盖为屏蔽铁壳,屏蔽罩盖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横向穿过纵向梁与接地端子相连接的接地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主体的前部设置有下沉阶部,所述纵向梁设置于下沉阶部的上侧并与下沉阶部配合形成纵向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臂的后侧顶部设置有与纵向设置于横向插槽后部的连接柱配合实现卡接的第一凸部,第二插臂的前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凸部和第三凸部,所述屏蔽罩壳上用于露出纵向槽道的通口的上部设置有拐向后侧用于与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配合夹紧FFC线的拐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翻盖连接器不仅结构紧凑,可用于超薄设备中,而且可以增加FFC线与连接器的保持力;取消独立零件,减少组装工序,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适用于PANEL与PCBA或PCBA与PCBA之间电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区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剖切后翻盖翻起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C区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D-D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PIN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中:10-塑胶主体 11-纵向槽道 12-横向插槽 13-突起部 14-限位腔 15-纵向梁 16-插孔 17-连接柱 20-PIN端子 21-第一插臂 211-插销部 22-第二插臂 221-第一凸部 222-第二凸部 223-第三凸部 23-连接部 30-屏蔽罩壳 31-接地弹片 32-通口 33-拐板 40-翻盖 41-纵向转轴 42-卡点 43-槽口 50-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10

一种翻盖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10,所述塑胶主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FFC线横向插入的纵向槽道11,塑胶主体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插槽12,所述横向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从塑胶主体后端横向插入纵向槽道内用于与FFC线相连接的PIN端子20,所述塑胶主体上设置有从前侧扣在塑胶主体上并使塑胶主体的纵向槽道露出的屏蔽罩壳30,塑胶主体上还设置有前部经纵向转轴41与其转动连接并用于压紧PIN端子的塑胶翻盖40,所述纵向转轴位于翻盖和塑胶主体之间,所述翻盖前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与塑胶主体相配合实现防止FFC线从纵向槽道内松脱的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FFC线上翘,可完全杜绝FFC线与端子短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翻盖两侧部且位于纵向转轴下侧并向下凸起的卡点42,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部设置有位于卡点下侧与卡点相配合的突起部13,所述卡点与突起部相配合以使翻盖与塑胶主体之间形成用于FFC线防脱的限位腔14。将限位结构的卡点做在翻盖上,使得翻盖压下后,FFC线受力拉出时,FFC线两侧部的卡点会向前侧拉出,从而得翻盖越拉越紧,可有效增加FFC线的保持力。限位结构的卡点设计在翻盖上,翻盖掀起后FFC拉出时不会与限位结构干涉。

本实施例中,所述PIN端子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向前延伸用于与塑胶主体相连接的第一插臂21和用于与FFC线相连接的第二插臂22,PIN端子的后部还设置向后延伸的连接部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的前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PIN端子的第一插臂穿出的槽口43,所述第一插臂穿出槽口的端部上设置有向前延伸并位于纵向转轴上侧的插销部211,所述塑胶主体的前侧上部设置有与设置于塑胶主体前部的下沉阶部相配合形成纵向槽道11的纵向梁15,,所述纵向梁设置于下沉阶部的上侧。所述纵向梁的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有与横向插槽12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插销部211相配合的插孔16,以便实现PIN端子的连接。插销部处于翻盖的纵向转轴的上方,可防止翻盖向上松脱,且在工作状态时给翻盖施加向下的力。

本实施例中,位于塑胶主体两侧部的两横向插槽上对应设置有接地端子50,所述接地端子为PIN端子,所述屏蔽罩盖为屏蔽铁壳,屏蔽罩盖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横向穿过纵向梁与接地端子相连接的接地弹片31,并与FFC线上铝箔接触从而起到防电磁干扰效果。通过直接采用信号PIN端子作为接地端子和屏蔽罩壳的接地弹片连接来实现接地功能,在组装PIN端子时直接组装,减少端子模具及制作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臂的后侧顶部设置有与纵向设置于横向插槽后部的连接柱17配合实现卡接的第一凸部221,第二插臂的前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凸部222和第三凸部223,所述屏蔽罩壳上用于露出纵向槽道的通口32的上部设置有拐向后侧用于与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配合夹紧FFC线的拐板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