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084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装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该连接器供通信和电子设备及类似电子设备所配用射频传输线中连接射频同轴电缆,或同轴与微带,同轴与波导之间的连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射频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渗透了通信行业的各个领域。现在客户不仅对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电性能有要求,而且对连接器接电缆方式提出特殊的要求,在装配较粗电缆且机柜内空间结构复杂,较长电缆在机柜内排布时因多次方位变化,往往在最终对插时插头和插座不能对准。

旋转定位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要用于微波信号接收设备,其可以保证天线旋转位姿变化过程中与接收设备微波信号的连续可靠。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少涉及可360°绕轴多次循环旋转的射频同轴连接器。360°旋转定位不仅可以拓展天线旋转位姿变化过程中,接受设备微波信号的范围,还可以防止电缆扭转损坏。360°绕轴旋转定位,再配合180°范围俯仰旋转定位可实现天线空间范围内全方位搜索信号,以便收发无线电信号。如今,市场上也有金属外壳的旋转定位射频同轴连接器,但此结构俯仰定位机构比较复杂,旋转定位机构可靠性较差,容易损坏,定位效果差,电性能不易保证,并且电缆受弯曲扭转破坏严重,导致该结构也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也有一些360°旋转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如专利号为CN201320306836.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360°旋转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包括可360°旋转的内导体部分和可360°旋转的外导体部分;所述可360°旋转的内导体部分包括与电缆内导体焊接在一起的插孔,插入插孔的插针,在插针和主体外壳间设置有绝缘子,当插针随绝缘子与主体外壳任意转动时,插孔与电缆不同,所述可360°旋转的外导体部分包括主体外壳,通过卡环与主体外壳连接在一起的电缆外壳,在接电缆外壳的凹槽中设置有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装入主体外壳中,所述主体外壳和接电缆外壳能够绕卡环进行360°旋转。此结构满足了用户布线时线缆连接器对准插合的要求,但是结构可靠性不足,电性能不易保证,定位效果不佳。并且不能与180°俯仰定位结构相结合,无法实现天线空间范围内全方位搜索信号;因此,不能应用在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中,确保收发无线电信号的天线旋转位姿变化过程中与接收设备微波信号的连续可靠;功能和适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360°旋转定位同轴连接器容易损坏,定位效果差,可靠性不足和电性能不易保证,无法实现天线空间范围内全方位搜索信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旋转部分和所述固定部分通过针孔配合同轴插接一体,二者连接处通过C型卡环进行轴向固定,所述旋转部分可以绕所述固定部分的中轴线360°旋转,

所述针孔配合为过盈配合;

所述旋转部分包括内导体和旋转部分外壳,所述内导体和旋转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一绝缘子,所述内导体、旋转部分外壳和第一绝缘子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内导体左端内部设有轴向的第一芯线孔和径向的第一焊线孔,所述第一芯线孔和第一焊线孔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一端,内导体右端为锥台状;

所述第一绝缘子为具有第一通孔的回转体,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通孔中;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插孔体和固定部分外壳,所述插孔体和固定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二绝缘子,所述插孔体、固定部分外壳和第二绝缘子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插孔体右端内部设有径向的第二焊线孔和轴向的第二芯线孔,所述第二芯线孔和第二焊线孔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另一端,所述插孔体左端为插孔;

所述第二绝缘子为具有第二通孔的回转体,所述插孔体插入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二通孔中;

所述插孔与所述内导体右端完全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旋转部分外壳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其中,

所述第四外壳外形为阶梯轴状,其内部具有第四外壳通孔;

所述第三外壳内部具有第三外壳内孔,所述第三外壳内孔的孔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依次用于装配电缆线、第一绝缘子、第四外壳和固定部分外壳;

第三外壳左端插入第二外壳右端开口内,所述第三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第二铆钉现固定铆接;

第一外壳右端插入第二外壳左端开口内,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第一铆钉实现活动铆接;

所述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固定部分外壳包括第五外壳、第六外壳和法兰盘,其中,

所述第五外壳左端设有可径向弹性变形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与所述第四外壳通孔右端孔壁弹性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所述第六外壳内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内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所述阶梯孔用于装配所述第五外壳和第二绝缘子;

所述第五外壳右端插入第六外壳左端开口内,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左端插入第五外壳右端开口;

所述第六外壳装入所述法兰盘中;

所述第五外壳、第六外壳和法兰盘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之间还具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为筒形结构,其横截面内径与第三外壳中段外径相同,所述弹性块的横截面外径与第二外壳右端开口内径相同,以保证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之间的密封;

弹性块右端与法兰盘左端接触,当所述旋转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进行360°旋转时,所述弹性块通过轴向弹性伸缩增强所述旋转部分的定位能力。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三外壳和所述法兰盘之间还具有弹性密封圈,当所述旋转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进行360°旋转时,所述弹性密封圈通过轴向弹性伸缩增强所述旋转部分的定位能力。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三外壳右端外侧设有左限位台、右限位台和位于左、右限位台之间的卡环槽,所述卡环槽的尺寸与所述C型卡环相匹配;

所述法兰盘内部设有与所述C型卡环相匹配的第二卡环槽,所述第二卡环槽与所述卡环槽共同实现对C型卡环的径向固定。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外壳左端开口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以供所述第一外壳以所述第一铆钉为轴,经所述开口摆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悬臂梁式的弹片,所述弹片是双悬臂梁式的弹片;

所述弹片的悬臂上设置有一弧形凸起;

所述弹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以阻止所述弹片发生径向摆动;

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弧形凸起滑进、滑出的凹陷组;所述凹陷组置于与所述弧形凸起旋转时划过的弧线平行的平行弧线上。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设有十字盲槽,该十字盲槽包括沿所述第一外壳轴向延伸的轴向盲槽和垂直于该轴向盲槽的径向盲槽;

所述弹片置于所述轴向盲槽中;

所述弹片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第一插齿和第二插齿;所述第一插齿和第二插齿压配在所述径向盲槽中;

所述弹片的拱起部抵触在所述轴向盲槽上,所述弹片的悬臂延伸至所述轴向盲槽外,以确保所述弧形凸起在摆动过程中可滑进、滑出所述凹陷组。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外壳的左端轴向上设有供电缆线穿过的第一外壳左端开口,第一外壳左端开口处设有斜槽,所述第一外壳左端开口与斜槽的连接处以及斜槽与第一外壳的连接处均为圆角。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三外壳之间具有一个绝缘片,以保证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三外壳之间绝缘;

所述插孔体与所述第六外壳之间也具有一个绝缘片,以保证所述插孔体与所述第六外壳之间绝缘。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所述接触头上具有两对处于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接触头劈槽;

所述插孔上具有两对处于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插孔劈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60°旋转部分,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的针孔配合为过盈配合连接,相比于传统的针孔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连接,摩擦力更强,使得同轴连接器旋转后定位紧凑可靠;

(2)360°旋转部分,在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之间设计了弹性块,第三外壳和法兰盘之间设计了弹性密封圈,在旋转部分围绕固定部分旋转时,两个弹性阻尼结构,既能对轴向限位、有可通过间隙补偿,增强360°绕轴旋转过程中的任意角度定位;

(3)360°旋转部分,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的旋转接触部位利用了中间弹性接触件,如插孔、第五外壳的接触头都设计了劈槽,接触件经过热处理之后具有良好的径向弹性,使内导体与插孔之间的接触、第四外壳内壁与接触头之间的接触,更可靠且能够减小磨损和径向磨损补偿,从而延长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4)180°俯仰部分,通过弹片上的弧形凸起与凹陷的弹性配合定位,不仅使第二外壳的摆动灵活,还使得第二外壳摆动后定位紧凑可靠,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延长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弧形凸起和凹陷配合定位,增加了弹片与第二外壳或第一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使得俯仰定位更加可靠;

(5)180°俯仰部分,弹片结构中,设计了通槽和悬臂提高了弹片的弹性性能,确保第二外壳在旋转摆动过程中,弧形凸起可以顺利滑入和滑出凹陷,弹片不易损坏且便于装配;通过弹片上的第一插齿和第二插齿压配在十字盲槽中,进一步对弹片进行限位,防止弹片旋转;

(6)本实用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既可以实现360°绕轴旋转定位又可以实现180°范围俯仰旋转定位,因此可实现天线空间范围内全方位搜索信号;

(7)通过第一外壳左端开口与斜槽的连接处以及斜槽与第一外壳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对电缆进行保护,增大了电缆弯曲扭转的空间和半径,降低了电缆的损耗,同时,避免电缆在折弯过程中被损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8)部件组装中采用防水胶和弹性块等密封结构,可实现整体结构的防水密封,增加可靠性,并保证电性能稳定;

(9)所有外壳采用金属材料,提高了结构强度;各组件之间利用定位扁、过盈压配连接、防水胶灌封、铆钉连接等方式组合,既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可靠性,又保证了电性能;

(10)连接器只需通过更换接头,即可快速衍生出新的产品,接头根据需要可选配SMA、SSMA、SBNC等任意接头形式,适用范围广泛。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左侧是弹片半剖结构示意图,右侧是弹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外壳半剖结构示意图和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外壳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第二外壳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三外壳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和A-A截面示意图;

图10是第四外壳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内导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五外壳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4第六外壳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插孔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法兰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的左视图;

图20是第一绝缘子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绝缘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旋转部分,110-内导体;111-内导体左端,114-内导体右端,112-第一芯线孔,113-第一焊线孔,115-内导体定位扁;

120-第一绝缘子,121-第一通孔,122-第一通孔左端,123-第一绝缘子灌封孔,124-第一通孔右端,125-第一绝缘子右端;

130-第一外壳,131-第一外壳右端,132-十字盲槽,133-第一外壳左端开口,134-斜槽, 135-第一外壳定位扁,136-第一外壳铆钉孔,137-第一外壳螺钉孔;

140-第二外壳,141-第二外壳右端开口,142-第二外壳左端开口,143-开口,144-凹陷组,145-第二外壳内扁,146-第二外壳第一铆钉孔,147-第二外壳第二铆钉孔,148-台阶圆孔,149-横向圆槽;

150-第三外壳,151-第三外壳内孔,152-第三外壳左端,153-第三外壳中段,154-第三外壳右端,155-左限位台,156-右限位台,157-卡环槽,158-第三外壳铆钉孔,159-第三外壳灌封孔;

160-第四外壳,161-第四外壳通孔,162-第四外壳压配段,163-倒角;

170-第一铆钉;180-第二铆钉;190-弹片,191-悬臂,192-弧形凸起,193-第一插齿,194- 第二插齿,195-弹片通槽;

200-固定部分,210-插孔体,211-插孔体右端,213-第二焊线孔,212-第二芯线孔,214- 插孔,215-插孔劈槽,216-插孔体定位扁;

220-第二绝缘子,221-第二通孔,222-第二通孔右端,223-第二绝缘子灌封孔,224-第二通孔左端,225-第二绝缘子左端;

230-第五外壳,231-接触头,232-第五外壳右端,233-第五外壳右端开口,234-第五外壳压配段,235-接触头劈槽;

240-第六外壳,241-阶梯孔,242-第六外壳左端开口,243-第六外壳压配段a,244-第六外壳压配段b;245-第六外壳定位扁,246-第六外壳灌封孔;

250-法兰盘,251-法兰盘左端,252-第二卡环槽,253-法兰盘内扁,254-法兰盘压配段, 255-法兰盘螺钉孔;

300-C型卡环;400-弹性块;410-弹性块右端;500-弹性密封圈;600-绝缘片;700-防水胶;800-接头;810-电缆;900-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电缆接头800和电缆组件900之间的连接,包括:旋转部分100和固定部分200,旋转部分100和固定部分200通过针孔配合同轴插接一体,二者连接处通过C型卡环300进行轴向固定,旋转部分100可以绕所述固定部分200的中轴线360°旋转,针孔配合具体为过盈配合。相比于传统的间隙配合式连接,摩擦力更强,使得同轴连接器旋转后定位紧凑可靠。

旋转部分100包括内导体110和旋转部分外壳,内导体110和旋转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一绝缘子120,内导体110、旋转部分外壳和第一绝缘子120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内导体110的具体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内导体左端111前后侧面设有内导体定位扁115,内导体左端111内部设有轴向的第一芯线孔112和径向的第一焊线孔113,第一芯线孔112和第一焊线孔113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一端,内导体右端114 为锥台状。

第一绝缘子120的具体结构如图20所示,第一绝缘子120为具有第一通孔121的回转体,内导体110插入第一绝缘子120的第一通孔121中。第一通孔121为一级台阶孔,第一通孔左端122孔径大于第一通孔右端124孔径,在第一通孔右端124的径向方向还具有与第一通孔121垂直贯通的第一绝缘子灌封孔123。

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子120回转体为圆柱状,第一绝缘子120还起到定位、支撑内导体110作用。第一通孔121设计成阶梯孔,其中第一通孔左端122是为了安装绝缘片 600,防止焊接电缆过程中内导体110与旋转部分外壳(第三外壳150)之间发生短路。

内导体定位扁11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组装后,防止内导体相对于第一绝缘子发生相对旋转;第一绝缘子灌封孔123与内导体定位扁115位置相对应,便于安装时使用防水胶灌封,实现防水密封和确保内导体110与第一绝缘子120之间固定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固定部分200包括插孔体210和固定部分外壳,插孔体210和固定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二绝缘子220,插孔体210、固定部分外壳和第二绝缘子220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插孔体210的结构如图16和17所示,插孔体右端211的前后侧面具有插孔体定位扁216,插孔体右端211内部设有径向的第二焊线孔213和轴向的第二芯线孔212,第二芯线孔212和第二焊线孔213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另一端,插孔体210左端为插孔214。插孔214为铍青铜材质,并且插孔214上具有两对处于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插孔劈槽215。插孔214经过热处理之后具有良好的径向弹性,配合劈槽215,进一步提高插孔接触件的弹性。

插孔214与内导体右端114完全接触,实现电气导通。具体而言,信号可以实现自接头800的电缆和组件900的电缆线之间的顺利传导。插孔214与内导体右端114之间的径向弹性接触更可靠且能够减小磨损和径向磨损补偿,从而延长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第二绝缘子220的结构如图21所示,第二绝缘子220为具有第二通孔221的回转体,插孔体210插入第二绝缘子220的第二通孔221中。第二通孔221为一级台阶孔,第二通孔右端222孔径大于第二通孔左端224孔径,在第二通孔左端224的径向方向还具有与第二通孔221垂直贯通的第二绝缘子灌封孔223。第二通孔221设计成阶梯孔,其中第二通孔右端222是为了安装绝缘片600,防止焊接电缆过程中发生短路。

插孔体定位扁216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组装后,防止插孔体相对于第二绝缘子发生相对旋转;第二绝缘子灌封孔223与插孔体定位扁216位置相对应,便于安装时使用防水胶灌封,实现防水密封和确保插孔体210与第二绝缘子220之间固定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旋转部分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30、第二外壳140、第三外壳150和第四外壳160。

第一外壳130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外壳130左端前后侧面具有第一外壳定位扁135、与第一外壳定位扁135的平面相垂直方向设有第一外壳螺钉孔137,第一外壳右端131为方头,方头下面分别设有十字盲槽132和第一外壳铆钉孔136。

接头800与第一外壳通过穿过第一外壳螺钉孔137的径向螺钉进行连接,轴向限位,同时第一外壳定位扁135与接头800上的定位扁配合,防止二者相对旋转,保证了360°旋转过程中,第一外壳130与接头300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第二外壳140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外壳140右端设有台阶圆孔148和第二外壳内扁145,在第二外壳内扁145一侧径向分别设有第二外壳第二铆钉孔147。第二外壳左端还设有第二外壳第一铆钉孔146。第一外壳右端131插入第二外壳左端开口142 内,第一铆钉170穿过第一外壳铆钉孔136和第二外壳第一铆钉孔146,第一外壳130 与第二外壳140通过第一铆钉170实现活动铆接。通过第一铆钉170实现第一外壳130 与第二外壳140轴向限位。

第四外壳160的结构如图10所示,第四外壳160外形为阶梯轴状,其内部具有第四外壳通孔161。第四外壳通孔161的右端开口处具有倒角;第四外壳的右端外部为第四外壳压配段162。设计倒角是为了便于装配,对零件的装配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零件装配过程中因歪斜而卡死。

第三外壳150的结构如图9所示,第三外壳150外形呈阶梯轴状,内部具有第三外壳内孔151,第三外壳内孔151的孔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呈四级阶梯状,依次用于装配电缆线、第一绝缘子120、第四外壳160和固定部分外壳。第四外壳压配段162与第三外壳内孔151中的第三级阶梯处相配合,实现压配连接。第四外壳160与第三外壳150 通过压配段压配,压配是过盈连接,组装之后同时实现第一绝缘子120的轴向限位。

第三外壳左端内部设有焊线孔,第三外壳左端152前后侧面设有第三外壳定位扁,第三外壳定位扁可以与第二外壳内扁145配合,防止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在第三外壳定位扁上开设有第三外壳铆钉孔158,在与第三外壳铆钉孔158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上还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外壳灌封孔159。

灌封孔159是为了在组装之后,使用防水胶灌封,实现防水密封和确保第三外壳150、第一绝缘子120、第四外壳160之间固定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第三外壳左端152插入第二外壳右端开口141内,第二铆钉穿过第二外壳第二铆钉孔147和第三外壳铆钉孔158,第三外壳150与第二外壳140通过第二铆钉180实现固定铆接,轴向限位。

第二外壳140、第三外壳150和第四外壳160之间通过定位扁、铆钉、防水胶灌注等方式确保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第三外壳右端154外侧还设有左限位台155、右限位台156和位于左、右限位台之间的卡环槽157,卡环槽157的尺寸与C型卡环300相匹配。

固定部分外壳包括第五外壳230、第六外壳240和法兰盘250。

第五外壳230的结构如图13所示,第五外壳230左端设有可径向弹性变形的接触头231,接触头231与第四外壳通孔161右端孔壁弹性接触,实现电气导通,接触头231 上具有两对处于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接触头劈槽235,接触头231经过热处理之后具有良好的径向弹性,配合劈槽235,进一步提高接触头的弹性,径向弹性接触更可靠且能够减小磨损和径向磨损补偿,从而延长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第五外壳右端232外部具有第五外壳压配段234,第五外壳230内设通孔,第二绝缘子左端225插入第五外壳右端开口233,第五外壳右端开口233处设有倒角,设计倒角是为了便于装配,对第二绝缘子的装配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零件装配过程中因歪斜而卡死。

第六外壳240的结构如图14和15所示,第六外壳240内设有阶梯孔241,阶梯孔 241的内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呈四级阶梯孔,阶梯孔241用于装配第五外壳230、第二绝缘子220、绝缘片600和焊接组件900电缆线。

第六外壳240右端的上下侧面具有第六外壳定位扁245,第六外壳定位扁245平面上具有同轴的径向灌封孔245,第六外壳左端内部,即阶梯孔241的左端第一级阶梯处为第六外壳压配段a 243,第六外壳右端外部设置有第六外壳压配段b 244。

灌封孔245是为了在组装之后,使用防水胶灌封,实现防水密封和确保第六外壳240、第二绝缘子220之间固定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第五外壳右端232插入第六外壳左端开口242内,第五外壳压配段234与第六外壳压配段a 243相配合。压配即过盈连接,从而实现第五外壳230与第六外壳240之间的防转。

绝缘片600防止焊接电缆过程中插孔体210与第六外壳240之间发生短路。

法兰盘250的结构如图18和19所示,法兰盘250外形可为多边形或圆形,法兰盘的右端面具有法兰盘螺钉孔255,用于与组件900相连接固定,其固定螺钉孔形式和个数根据需要可作调整。法兰盘250中部设有法兰盘内扁253,法兰盘右端具有法兰盘压配段254。第六外壳240装入法兰盘250中,第六外壳压配段b通过法兰盘左端251装入法兰盘150,与法兰盘压配段254相配合,压配即过盈连接,同时法兰盘内扁253与第六外壳定位扁245相配合,从而实现第六外壳240与法兰盘250之间的可靠防转和轴向限位。

第五外壳230、第六外壳240和法兰盘250之间通过定位扁、防水胶灌注等方式确保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法兰盘250内部还设有与C型卡环300相匹配的第二卡环槽252,第二卡环槽252 与卡环槽157共同实现对C型卡环300的径向固定。实施例2:

如图1和图9所示,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外壳140和第三外壳150 之间还具有弹性块400,弹性块400为筒形结构,其横截面内径与第三外壳中段153,外径相同,弹性块400的横截面外径与第二外壳右端开口141内径相同,以保证第二外壳140和第三外壳150之间的密封。

弹性块右端410与法兰盘左端251接触,当旋转部分100相对于固定部分200进行 360°旋转时,弹性块400通过轴向弹性伸缩增强旋转部分100的定位能力。弹性块400 的弹性阻尼结构,能通过间隙补偿,增强360°绕轴旋转过程中的任意角度定位。

第二外壳140右端的台阶圆孔148与法兰盘左端251内腔配合,共同容置弹性块400。保证射频同轴连接器整体的连接紧密性和可靠性。

第三外壳150和法兰盘250之间还具有弹性密封圈500,一方面起到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旋转部分100相对于固定部分200进行360°旋转时,弹性密封圈500通过轴向弹性伸缩增强旋转部分100的定位能力。弹性密封圈500的弹性阻尼结构,也能通过间隙补偿,增强360°绕轴旋转过程中的任意角度定位。

实施例3:

如图3~图8所示,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外壳左端开口141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143,以供第一外壳130以第一铆钉170为轴经开口143摆动。开口可以有两个,相对设置在第二外壳左端开口141上。第二外壳140和第一外壳130以第一铆钉170为轴进行相对摆动,确保天线可以在180°范围内进行俯仰位资变化,与接收设备的电信号的接收连续且可靠。第一外壳130和第二外壳140之间设置有悬臂梁式的弹片190,弹片190是双悬臂梁式的弹片,弹片190的悬臂191上设置有一弧形凸起192。第二外壳140相对于第一外壳130水平摆动的过程中,弹片190与第一外壳130和第二外壳140相抵触,达到射频同轴连接器旋转定位时手感力量充足的效果。弹片190由于自身的弹性,始终与第一外壳130和第二外壳140相抵触,保持射频同轴连接器旋转定位时的手感力量的同时延长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弹片190固定在第一外壳130的外壁上,以阻止弹片190发生径向摆动,弹片190 可以以胶粘、铆接或螺栓固定的形式固定在第一外壳130的外壁上。第二外壳14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供弧形凸起192滑进、滑出的凹陷组144,凹陷组144置于与弧形凸起 192旋转时划过的弧线平行的平行弧线上。凹陷组144中包括至少三个凹陷,凹陷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第二外壳140的旋转位置而定。

弹片190上的弧形凸起192便于第二外壳140摆动过程中与第二外壳140内壁的凹陷配合定位,弹片190具有弹性,第二外壳140旋转摆动过程中弧形凸起192可以顺利滑入和滑出凹陷,滑入凹陷时,则将第二外壳20定位到一个方向。

弧形凸起192与凹陷的弹性配合旋转定位,不仅使第二外壳140的旋转灵活,定位紧凑可靠,还使得旋转定位射频同轴连接器具有极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延长了旋转定位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弹片均采用金属材质,增加了旋转定位手部力量感的充足性,节省力气。

弹片190上开设有供第一铆钉170穿过的弹片通槽195,对弹片进行轴向限位,限位更可靠,且节省了安装空间。弹片可以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铆接装配在一起

第一外壳130的外壁上设有十字盲槽132,该十字盲槽132包括沿第一外壳130轴向延伸的轴向盲槽和垂直于该轴向盲槽的径向盲槽,弹片190置于轴向盲槽中。弹片190 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第一插齿193和第二插齿194,第一插齿193和第二插齿194压配在径向盲槽中。弹片190的拱起部抵触在轴向盲槽上,弹片190的悬臂191延伸至轴向盲槽外,以确保弧形凸起192在摆动过程中可滑进、滑出凹陷组144。

第一插齿193和第二插齿194分别压入十字盲槽132的径向盲槽中,十字盲槽132 的轴向盲槽用于容纳弹片190,十字盲槽132将弹片190进一步限位,防止弹片沿第一铆钉的轴向与第一铆钉发生相对运动,且弹片便于拆卸和装配,方便更换。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外壳130的左端轴向上设有供电缆线穿过的第一外壳左端开口133,第一外壳左端开口133处设有斜槽134,第一外壳左端开口133与斜槽134的连接处以及斜槽134与第一外壳130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对电缆进行保护,增大了电缆弯曲扭转的空间和半径,降低了电缆的损耗;同时,避免电缆在折弯过程中被损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装配和使用过程如下:

1、旋转部分装配:将弹片压入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装入第一外壳;将第一铆钉压入第二外壳;将剥好的同轴电缆右端芯线穿过绝缘片,并焊入内导体左端,将第一绝缘子压入内导体中,并将二者一起压入第三外壳,用防水胶对内导体、第一绝缘子和第三外壳进行灌封;将第四外壳压入第三外壳,将弹性块装入第三外壳,再将第三外壳装入第二外壳,压配第二铆钉,即完成360°绕轴旋转旋转部分的装配。弹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完成装配后,同时可实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对第一铆钉的180°俯仰旋转定位;

2、固定部分装配:将组件左端同轴电缆穿过法兰盘和第六外壳,组件左端芯线装上绝缘片并焊入插孔体右端,然后一起压入第二绝缘子,再将焊线后的插孔体和第二绝缘子一起压入第六外壳,用防水胶对插孔体、第二绝缘子和第六外壳进行灌封;然后将第五外壳压入第六外壳,最后将已装配好的部分一起压入法兰盘,即完成360°绕轴旋转固定部分的装配。

3、整体组装:将弹性密封圈装入法兰盘,将C型卡环装入第三外壳,再将360°绕轴旋转固定部分压入旋转部分,完成360°绕轴旋部分的装配。

将接头装入第一外壳,接头根据需要可选配SMA、SSMA、SBNC等任意接头形式,连接器只需通过更换接头,即可快速衍生出新的产品。

使用过程:

如图2所示,按左边箭头方向水平掰动第一外壳,可实现接头相对第二外壳绕第一铆钉做180°范围内的俯仰旋转定位功能。按右边箭头方向绕轴旋转第二外壳,可实现接头和360°绕轴旋转的旋转部分相对固定部分的绕轴任意角度旋转定位功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