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378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和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现有的电池,特别是大号电池一般采用人工装盒包装,人工装盒包装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装料间,所述装料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有推送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装料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装料间的一端设置有封箱间,所述封箱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手,所述支撑柱的前侧设置有第五滑轨,所述第五滑轨远离支撑柱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手,所述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有第四滑轨,所述第四滑轨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胶布杆,所述胶布杆的一侧设置有刀片槽,所述第三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压杆,所述封箱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感应器,所述封箱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四个,分别排列于支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带垂直于第一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推送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送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利用自动化包装,有助于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传送带、3装料间、4支撑座、5第一支撑杆、6第一滑轨、7推送杆、8第二传送带、9封箱间、10支撑柱、11第二滑轨、12第一推手、13第二支撑杆、14第三滑轨、15胶布杆、16刀片槽、17压杆、18第四滑轨、19第一感应器、20第二感应器、21第五滑轨、22第二推手、23第三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电池生产包装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2的一端设置有装料间3,装料间3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排列于支架1的两侧,支撑座4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连接有推送杆7,推送杆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送杆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5上,第一支撑杆5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19,装料间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传送带8,第二传动带8垂直于第一传送带2,装料间3的一端设置有封箱间9,封箱间9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11,第二滑轨11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手12,支撑柱10的前侧设置有第五滑轨21,第五滑轨21远离支撑柱10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手22,两个支撑柱10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的两端连接有第四滑轨18,第四滑轨18设置在支撑柱10上,第二支撑杆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轨14,第三滑轨14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胶布杆15,胶布杆15的一侧设置有刀片槽16,第三滑轨14的一侧设置有压杆17,封箱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感应器20,封箱间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传送带23。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池放在二传送带8上,将空箱子放在第一传送带2上,当第一感应器19感知到箱子进入装料间3时,推送杆7下移将电池推送到箱子内,随后进入封箱间9,第二感应器20感应到后,第一推手12和第二推手22将箱盖的四面压到一起,压杆17固定,胶布杆15黏贴胶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