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电源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2218阅读:4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电源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伸缩电源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电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各种繁恼也随之困扰着大家,因为各种电器都是通过电器本身自带的电源线来接通到电路上才能开始工作使用。

但是电器上电源线的长度都是由电器厂家决定的,并且一但安装到电器上就是固定的了,因此电器上电源线的长度并不能更好的适应情况各异且使用环境不同的广大人民,不是因为电源线太短,长度不够,使电器不能接通到电路上使电器无法工作,就是因为电源线太长,在连接到电路上后,长长的电源线堆积成一团,造成安全隐患。还有的一个地方要放好几种电器,各种电器的电源线纠缠在一起,更是令人头痛,更不用提在电器不用时我们为长长的电源线无处安放而发愁了。

传统的伸缩式电源线,在对电源伸长使用时,无法对及时的其固定,电源线容易自动缩回,使用不方便,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电源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电源伸长使用时,无法对及时的其固定,电源线容易自动缩回,使用不方便,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电源线,包括壳体、电源线、电源插头、第一立式插座、第二立式插座、USB插孔、三爪式连接块、电源插孔、电源开关、散热孔、电源连接孔、发条、固定扣和锥形螺帽,所述第一立式插座安装在壳体的顶部,且第一立式插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立式插座,所述发条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腔中间,且发条的末端连接在电源线上,所述电源线的前端连接有电源插头,且固定扣与锥形螺帽均套在电源线的外侧,所述固定扣与锥形螺帽位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的外侧均设置有USB插孔、电源插孔与电源开关,且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三爪式连接块,所述散热孔设在壳体的底部以及侧面,所述电源连接孔设在三爪式连接块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均为多边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三爪式连接块设在同一圆周上,且三爪式连接块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的底部均设有三组与三爪式连接块相嵌合的固定槽,所述第一立式插座与第二立式插座的底部均设有与电源连接孔相匹配的电源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的内径为电源线外径的1.1倍,且固定扣的后端外侧设有与锥形螺帽相匹配的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伸缩电源线设有三爪式连接块,便于对立式插座快速安装与拆卸,安装后结构稳定,不易脱落,同时拆卸后便于存放,设有固定扣,当电源线拉长到所需长度时,通过锥形螺帽对固定扣进行锁紧,从而对电源线进行夹紧,使电源线固定在固定扣的内侧,防止电源线缩回到壳体,底部设有散热孔,可使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出,防止电源线在工作过程中热量过高而出现故障,设有发条,使用结束后可将电源线自动盘回到壳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源线,3、电源插头,4、第一立式插座,5、第二立式插座,6、USB插孔,7、三爪式连接块,8、电源插孔,9、电源开关,10、散热孔,11、电源连接孔,12、发条,13、固定扣,14、锥形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电源线,包括壳体1、电源线2、电源插头3、第一立式插座4、第二立式插座5、USB插孔6、三爪式连接块7、电源插孔8、电源开关9、散热孔10、电源连接孔11、发条12、固定扣13和锥形螺帽14,第一立式插座4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且第一立式插座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立式插座5,发条1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间,且发条12的末端连接在电源线2上,电源线2的前端连接有电源插头3,且固定扣13与锥形螺帽14均套在电源线2的外侧,固定扣13与锥形螺帽14位于壳体1的外侧,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的外侧均设置有USB插孔6、电源插孔8与电源开关9,且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三爪式连接块7,散热孔10设在壳体1的底部以及侧面,电源连接孔11设在三爪式连接块7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均为多边型结构,结构美观,便于安装多个立式插座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三爪式连接块7设在同一圆周上,且三爪式连接块7为弧形结构,三爪式连接块7安装在固定槽内部时,结构稳定,不容易脱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的底部均设有三组与三爪式连接块7相嵌合的固定槽,第一立式插座4与第二立式插座5的底部均设有与电源连接孔11相匹配的电源连接柱,电源线2与壳体的顶部的电源连接孔11电性连接,第一立式插座4可通过底部的电源连接柱与电源线2电性连接,同时第一立式插座4通过底部的三组固定槽与壳体顶部的三爪式连接块7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便于对第一立式插座4拆卸安装,同时安装结构稳定,不容易脱落,第二立式插座5可通过底部的电源连接柱与第一立式插座4顶部的电源连接孔11与第一立式插座4电性连接,同时通过底部的三组固定槽与第一立式插座4顶部的三爪式连接块7连接在第一立式插座4的顶部,便于对第二立式插座5拆卸安装,同时便于存放。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扣13的内径为电源线2外径的1.1倍,且固定扣13的后端外侧设有与锥形螺帽14相匹配的外螺纹,可使电源线2在固定扣13的内侧滑动,使锥形螺帽14通过固定扣13的后端外侧的外螺纹连接在固定扣13的后端外侧,当电源线2拉长到所需长度时,将锥形螺帽14连接在固定扣13的后端外侧并向前拧动,从而使电源线2固定在固定扣13的内侧,防止电源线2缩回到壳体1的内部。

工作原理:将第一立式插座4通过底部的三组固定槽与壳体顶部的三爪式连接块7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同时使第一立式插座4通过底部的电源连接柱与电源线2电性连接,便于对第一立式插座4拆卸安装,然后将第二立式插座5通过底部的三组固定槽与第一立式插座4顶部的三爪式连接块7连接在第一立式插座4的顶部,并使第二立式插座5通过底部的电源连接柱与第一立式插座4顶部的电源连接孔11与第一立式插座4电性连接,安装结构稳定,不容易脱落,拉动电源线2进行使用,当电源线2拉长到所需长度时,将锥形螺帽14连接在固定扣13的后端外侧并向前拧动,从而使电源线2固定在固定扣13的内侧,防止电源线2缩回到壳体1的内部,在使用结束后,松开锥形螺帽14,从而使发条12带动电源线2自动盘回到壳体1的内部。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