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867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国际间商业往来频繁以及旅游普及化的现代工商业社会中,每一个使用行动电话、电池充电器、充电型刮胡器等个人携带型电器的使用者,皆有很大的机会造访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以及各种不同的区域,但由于不同国家、区域所使用的电压规格、插座型式并不相同,故同一种充电插头结构,并无法适用于各国使用者所需。因此使用者不得不在出国时预先准备各种规格及所提供电压转换不同的电气转接器。但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电气转接器大部分只因应某一个国家亦或是某一种需求而设计,使得使用者不仅每一次造访不同的国家便得重新购买一次对应该国家规格的电气转接器,可能再下一次造访的国家便不能再使用上一次购买的电气转接器规格,因此给使用者造成莫大的困扰。因此,各家厂商便分别研制出具有各种搭配的子母接头电气转接器等产品。

由于现有的子母接头电气转接器,通常所包含的插头规格仅限制于两至三种插头,虽已改善传统上一个电气转接器插头只得应用于一种格式的插座,但始终无法达到囊括所有规格的功用。另一方面,若欲在该产品上包含更多种类及规格的插头型式,便造成产品体积过大等问题,因出国在外的使用者,通常必须要携带各种不同的物品及行李,若光是一个电气转换器就在行李中占相当大的体积,反而使得使用者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及其工作方法,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多种插座规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包括转换器基体,所述转换器基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的左侧电性连接有两个上端固连在转换器基体上端内壁的转换器接触片,两个所述转换器接触片之间形成一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接片,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片的上部设有第一钩部;所述转换器基体的左侧壁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内穿设有插头插片,所述插头插片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连接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片的下部设有第二钩部,第二活动连接片向右移动时,推压第一活动连接片下移,使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相互勾住;所述转换器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连接片向下运动以使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分离的按压组件,第一活动连接片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连接片向上复位的复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片的左端呈倾斜向上的弧形状,所述第一钩部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倾斜的第一倒刺板;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片的右端呈倾斜向上的弧形状,所述第二钩部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倾斜的第二倒刺板,所述第二倒刺板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倒刺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若干第一倒刺板和若干第二倒刺板均为一体成型,第一倒刺板与第二倒刺板的倾斜角度为20°~60°。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件上电性连接有贯穿转换器基体下端的电源线。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一沿竖向伸入滑槽内并位于第一活动连接片上方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活动贯穿转换器基体,活动杆的顶端固连有一弧形按压头,所述弧形按压头与转换器基体的顶面之间设有一套接在活动杆外表面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活动连接片左端下方并与转换器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的L型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沿竖向开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竖设有一上端抵接住第一活动连接片的顶柱,所述顶柱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盲孔的底面相连接,顶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绝缘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件的右侧竖设有一与转换器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分别放置不同规格插头插片的放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器基体与置物板相平行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并用于取出插头插片的半圆形缺口,每一所述半圆形缺口经一半圆形盖板密封,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圆心处经一铰接销轴与转换器基体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外圆面中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弹簧顶销,所述半圆形缺口的内壁开设有一用于与弹簧顶销配合的半球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多种插座规格,同时携带方便;半圆形盖板及弹簧顶销的设置,使用时需要用力转动半圆形盖板才能打开,避免半圆形盖板自动打开而造成插头插片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转换器基体;2-电路组件;3-转换器接触片;4-第一活动连接片;5-第一倒刺板;6-活动口;7-插头插片;8-第二活动连接片;9-连接柱;10-顶柱;11-第二弹簧;12-绝缘胶垫;13-活动杆;14-弧形按压头;15-第一弹簧;16-第二倒刺板;17-电源线;18-置物板;19-放置槽;20-半圆形盖板;21-弹簧顶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插头插片的电气转换器,包括转换器基体1,所述转换器基体1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路组件2,所述电路组件2的左侧电性连接有两个上端固连在转换器基体1上端内壁的转换器接触片3,两个所述转换器接触片3之间形成一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接片4,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片4的上部设有第一钩部;所述转换器基体1的左侧壁开设有活动口6,所述活动口6内穿设有插头插片7,所述插头插片7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连接片8,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片8的下部设有第二钩部,第二活动连接片8向右移动时,推压第一活动连接片4下移,使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相互勾住;所述转换器基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连接片4向下运动以使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分离的按压组件,第一活动连接片4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连接片4向上复位的复位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片4的左端呈倾斜向上的弧形状,所述第一钩部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倾斜的第一倒刺板5;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片8的右端呈倾斜向上的弧形状,所述第二钩部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倾斜的第二倒刺板16,所述第二倒刺板16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倒刺板5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活动连接片4的左端面与第二活动连接片8的右端面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状,且均为倾斜向上,当第二活动连接片8向右移动时,第二活动连接片8可推压第一活动连接片4下移,以使第一倒刺板5与第二倒刺板16相互勾住。

本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倒刺板5和若干第二倒刺板16均为一体成型,以提高第一倒刺板与第二倒刺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一倒刺板与第二倒刺板的倾斜角度为2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组件2上电性连接有贯穿转换器基体1下端的电源线17。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一沿竖向伸入滑槽内并位于第一活动连接片4上方的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的上端活动贯穿转换器基体1,活动杆13的顶端固连有一弧形按压头14,所述弧形按压头14与转换器基体1的顶面之间设有一套接在活动杆13外表面的第一弹簧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活动连接片4左端下方并与转换器基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L型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上端沿竖向开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竖设有一上端抵接住第一活动连接片4的顶柱10,所述顶柱10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11与盲孔的底面相连接,顶柱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绝缘胶垫12,以进行绝缘。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组件2的右侧竖设有一与转换器基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置物板18,所述置物板18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分别放置不同规格插头插片的放置槽19。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基体1与置物板08相平行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并用于取出插头插片的半圆形缺口,每一所述半圆形缺口经一半圆形盖板20密封,所述半圆形盖板20的圆心处经一铰接销轴与转换器基体1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盖板20的外圆面中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弹簧顶销21,所述半圆形缺口的内壁开设有一用于与弹簧顶销21配合的半球槽,使用时需要用力转动半圆形盖板才能打开,避免半圆形盖板自动打开而造成插头插片掉落的情况。

具体实施过程:将插头插片7向右侧推动,第二活动连接片8推压第一活动连接片4沿着滑槽下移至第一倒刺板5与第二倒刺板16相互勾住,则插头插片7、第一活动连接片4、第二活动连接片8、转换器接触片3以及电路组件2相互电性接通,此时可将插头插片7插入插座内进行通电;当需要更换其他规格的插头插片时,先从插座上拔出插头插片,用手按压弧形按压头14,活动杆13推动第一活动连接片4向下移动,使第一倒刺板5与第二倒刺板16分离,取出插头插片,旋转半圆形盖板20,取出其他规格的插头插片,重复上述步骤;该电气转换器可适用于多种插座规格,使用方便,同时整体结构紧凑,方便进行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