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333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天线对三阶互调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目前常规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辐射体普遍都由两片或多片材料组成,实际应用中材料使用较多,生产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多片材料连接后不仅对互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多片材料需采用贵重材料焊接的方式解决,增加了产品成本。

具体问题为:1、支撑件为了支撑辐射振子和部分电性能指标,需要额外使用独立的支撑件与辐射振子需要使用螺丝或者拉钉连接,这样很容易影响辐射振子的性能,如天线互调的稳定性;2、支撑件需要使用螺丝或者拉钉连接,因此,在装配天线时,需要额外的装配工序,增加生产成本;3、支撑件实现了支撑辐射单元和优化驻波丶增益的效果。支撑件的自身本来就会增加天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性能良好、可靠耐用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外壳、辐射振子、反射板、同轴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振子外周设有多条用于与反射板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与辐射振子为一体件,所述的支撑件从辐射振子冲切并弯曲成型,且在辐射振子上形成开口槽,所述的辐射振子通过支撑件与反射板同轴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的同轴电缆的一端从反射板背离辐射振子的一侧贯穿反射板与辐射振子实现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固定装置与反射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外壳覆盖辐射振子与反射板安装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外套、固定套、夹紧块、限位块,所述的固定套的外周依次为外螺纹部、径向凸出外螺纹部的抵挡部,在固定套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一阶梯通孔,大孔在外螺纹部一侧,其深度与外螺纹部一致,在所述的外螺纹部上对称设置两条轴向的并连通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的大孔的导向槽;所述的夹紧块的轴心位置设有与所述的同轴电缆外周配合的第一通孔,其外周一端径向凸出两个相对轴线对称设置的与所述的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凸块;所述的外套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二阶梯通孔,所述的第二阶梯通孔的大孔内侧壁上设有与固定套的外螺纹部配合的内螺纹部;在所述的反射板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抵挡部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的外螺纹部的最大外径;所述的限位块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的大孔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固定套的外螺纹部穿过反射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抵挡部抵挡在反射板的端面上,所述的同轴电缆一端依次穿过外套的第二阶梯孔的小孔和大孔、夹紧块的第一通孔与限位块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限位块连同同轴电缆插入固定套的第一阶梯通孔的大孔,限位块的一端抵挡在第一阶梯通孔的大孔的端面,同轴电缆中的电线通过第一阶梯通孔的小孔与所述的辐射振子电连接,所述的夹紧块插入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的大孔且所述的导向凸块插入所述的导向槽内限制夹紧块相对固定套转动,所述的外壳的内螺纹部与固定套的外螺纹部螺纹配合,将夹紧块、限位块置入第二阶梯通孔的大孔内且夹紧块的两端分别抵挡在第二阶梯通孔的大孔的端面和限位块的端面,同轴电缆与反射板固定安装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开槽用于调天线相关参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工简单、低成本,可实现高互调要求等优点。本发明的宽频高互调全向吸顶天线,具有宽频带、低驻波、宽半波瓣宽度及高增益等优点,满足了室内宽频覆盖对LTE技术的要求,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目的。在装配上也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可靠而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天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天线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辐射振子2、反射板3、同轴电缆4、固定装置5、支撑件6、外套7、固定套8、夹紧块9、限位块10、外螺纹部11、抵挡部12、第一阶梯通孔13、导向槽14、第一通孔15、导向凸块16、内螺纹部17、第二通孔 18、第二阶梯通孔19、开槽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外壳1、辐射振子2、反射板3、同轴电缆4、固定装置5,所述的辐射振子2外周设有多条用于与反射板3固定的支撑件6,所述的支撑件6从辐射振子2冲切并弯曲成型,且在辐射振子2上形成开口槽,支撑件6上设有开槽20用于调天线相关参数。所述的辐射振子2通过支撑件6与反射板3同轴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的同轴电缆4的一端从反射板3背离辐射振子2的一侧贯穿反射板3与辐射振子2实现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固定装置5与反射板3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外壳1覆盖辐射振子2与反射板3 安装在一起。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固定装置5包括外套7、固定套8、夹紧块9、限位块10,所述的固定套8的外周依次为外螺纹部11、径向凸出外螺纹部11的抵挡部12,在固定套8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一阶梯通孔13,大孔在外螺纹部11一侧,其深度与外螺纹部11一致,在所述的外螺纹部11上对称设置两条轴向的并连通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13的大孔的导向槽14;所述的夹紧块9 的轴心位置设有与所述的同轴电缆4外周配合的第一通孔15,其外周一端径向凸出两个相对轴线对称设置的与所述的导向槽14配合的导向凸块16;所述的外套7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二阶梯通孔19,所述的第二阶梯通孔19的大孔内侧壁上设有与固定套8的外螺纹部11配合的内螺纹部17;在所述的反射板3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8,所述的第二通孔18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抵挡部12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的外螺纹部11的最大外径;所述的限位块10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13的大孔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固定套8的外螺纹部11穿过反射板3的第二通孔18,所述的抵挡部12抵挡在反射板3的端面上,所述的同轴电缆4一端依次穿过外套7的第二阶梯通孔19的小孔和大孔、夹紧块9的第一通孔15与限位块10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限位块10连同同轴电缆4插入固定套8的第一阶梯通孔13的大孔,限位块10的一端抵挡在第一阶梯通孔13的大孔的端面,同轴电缆4中的电线通过第一阶梯通孔13的小孔与所述的辐射振子2电连接,所述的夹紧块9插入所述的第一阶梯通孔13的大孔且所述的导向凸块16插入所述的导向槽14内限制夹紧块9相对固定套8转动,所述的外壳1 的内螺纹部17与固定套8的外螺纹部11螺纹配合,将夹紧块9、限位块10置入第二阶梯通孔19的大孔内且夹紧块9的两端分别抵挡在第二阶梯通孔19的大孔的端面和限位块10的端面,同轴电缆4与反射板3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