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电芯短路测试的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849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电芯短路测试的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电芯短路测试的防爆箱。



背景技术:

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储能介质的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的安全验证越来越重要,安全验证设备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电芯短路测试防爆箱的实用性问题变得突出。目前,市面上的安全验证防爆箱在使用时,直接将待测电池放置在箱体内,存在短路、打火等现象,且防爆箱产品单一,作业高度、功能、尺寸、设计合理性和实际的验证涉及的因素存在很大的差距,给测试人员在作业中带来很大不便,效率也很低,人身安全也存在很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电芯短路测试的防爆箱,该防爆箱可以使测试人员在合理的高度作业,既能提高效率、简化作业,又能提高人员安全,同时能避免测试仪器被测试误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箱体及与箱体相配合的箱门,所述的箱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后侧板组成,所述的后侧板上设有正负极连接片入口,所述的右侧板上设有温感线及电压线入口,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正负极连接片,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电池,所述的正负极连接片、电池及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

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设有绝缘涂层,所述的绝缘涂层为铁氟龙绝缘漆面。

所述的箱门上设有观测窗口,所述的观测窗口由有机玻璃及硅胶组成。

所述的第二支撑板距离下侧板的间距为40mm。

所述箱体的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分别设有通风口。

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分别与箱体的左侧板、右侧板及后侧板相固定,且第一支撑板位于正负极连接入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宽度小于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宽度。

所述的第二支撑板分别与箱体的左侧板及右侧板相固定,且第二支撑板与后侧板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正负极连接片上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滑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并在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设置绝缘涂层,使正负极连接片通过分隔结构接入防爆箱,可避免正负极连接片绝缘胶皮破损时正负极连接片导通的现象,以及避免箱体和电池正负极导通产生的内部微短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电芯短路测试的防爆箱,包括箱体1及与箱体1相配合的箱门2,箱体1由上侧板11、下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及后侧板15组成,后侧板15上设有正负极连接片入口3,短路试验机的正负极连接片10由此接入箱体1,右侧板14上设有温感线及电压线入口4,温度传感仪器的温感线探头及电压线由此接入箱体1,温感线探头及电压线可以实际监控实验电池的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和电压,避免市面上单一的防爆箱夹伤温感线或温感线与实际温度不符的现象,并可解决温度波动大的现象;箱体1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板5及第二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5用于支撑正负极连接片10,第二支撑板6用于支撑电池20,正负极连接片10、电池20及第二支撑板6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即通过三点一线的方式贯穿连接电池20的正负极耳、短路机的正负极连接片10以及第二支撑板6;同时设置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可以使正负极连接片采用分隔式结构接入防爆箱,这样即使正负极连接片10的正负绝缘胶皮发生破损,也不会使正负极连接片10处于导通的状态。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5及第二支撑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绝缘涂层,绝缘涂层为铁氟龙绝缘漆面。绝缘涂层可确保正负极连接片接入箱体后处于绝缘状态,避免箱体和电池正负极导通产生内部的微短路现象,同时可以避免正负极连接片在电池爆炸起火现象中表面绝缘塑料片燃烧损坏后电池导通的现象。

进一步的,箱门2上设有观测窗口21,观测窗口21由有机玻璃及硅胶组成。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6距离下侧板12的间距为40mm。所述的第二支撑板6用于放置电池20,此高度可便于实验员作业,有效避免了市面上单一防爆箱作业的空间局限性。

进一步的,箱体1的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上分别设有通风口7。通风口7为开设在左侧反13及右侧板14上的多个圆孔,用于电池发生爆炸冒烟时的散热和散烟,起到通风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5分别与箱体1的左侧板13、右侧板14及后侧板15相固定,且第一支撑板5位于正负极连接入口3的下方,第一支撑板5的宽度小于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的宽度。这样可以便于放置正负极连接片,同时避免第一支撑板5与电池20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6分别与箱体1的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相固定,且第二支撑板6与后侧板15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正负极连接片10上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2,第二支撑板6上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61。

进一步的,箱体1的底部设有滑轮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先将短路机的正负极连接片10从正负极连接片入口3穿过并放置在第一支撑板5上,使正负极连接片10上的第一螺纹孔22垂直于第二支撑板6上的第二螺纹孔61;再将电池20放置在第二支撑板6上,接着将监测温度仪器的温感线探头和电压线从温感线及电压线入口4穿过,温感线探头固定在电池20的外壳体上,电压线通过夹子夹在电池20的外壳体上,最后让螺杆自下向上依次穿过第二螺纹孔、电池20的正负极以及短路机的正负极连接片10,完成短路测试前的所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第二支撑板设置成合理的40MM高度的电池放置台,一方面便于实验员作业,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传统防爆箱作业的空间局限性;2)正负极连接片入口采用分隔式接入防爆箱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正负极连接片的绝缘胶皮发生破损时的导通现象;3)由温度传感仪器的温感线探头和电压线及夹具通过温感线和电压线入口接入箱体,可实际监控实验电池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和电压,避免传统防爆箱夹伤温感线或温感线与实际温度不符的现象,并同时解决了温度波动大的现象;4)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设有绝缘涂层,可确保正负极连接片接入箱体后处于绝缘状态,避免箱体和电池正负极导通产生内部微短路现象,同时避免了正负连接片在电池爆炸起火现象中表面绝缘塑料片燃烧损坏后电池导通的现象;5)正负极连接片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使正负极连接片、电池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