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式线上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61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钮式线上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上开关,尤其涉及一种按钮式线上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日用电器器具,如电风扇、点暖器台灯等产品上均设有接线开关,这些开关往往是由人手操作进行切换通断。由于有些电器件安装放置位置较低,开关的位置设计也较低,甚至设计在底座上,使用者必须弯腰操作,显得不够方便。

现有技术中的按钮式线上开关一般包括壳体和按钮,壳体上设有供按钮放置的按钮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孔,壳体内部设有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每组接线端子组均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和用于导通连接两个接线端子的导通翘板,按钮上设有用于控制该两组接线端子组的启闭且与导通翘板抵触设置的两个控制端。在接线时零线及火线分别接至对应的接线端子组上,通过按动按钮实现开关的接通,在接通后,由于两组接线端子组在壳体内部相邻设置,在开关接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爬电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式线上开关,能够实现防爬电,以适应更高的要求的工作电压。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按钮式线上开关,包括壳体和按钮,壳体上设有供按钮放置的按钮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孔,壳体内部设有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每组接线端子组均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和用于导通连接两个接线端子的导通翘板,按钮上设有用于控制该两组接线端子组的启闭且与导通翘板抵触设置的两个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进行绝缘隔开的绝缘部件,所述的绝缘部件位于按钮的正下端且高于接线端子组设置,所述的绝缘部件为槽状腔体结构,槽状腔体结构包括分别与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对应的两个绝缘挡壁,所述的两个绝缘挡壁竖直设置且其内壁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若干凹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两个绝缘挡壁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1mm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槽状腔体结构的绝缘部件位于两组接线端子组之间且两个绝缘挡壁内壁上的凹槽结构,能够增加两组接线端子组之间的爬电距离,能够进一步实现线上开关的防爬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上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上开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在A-A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壳体;11-接线端子组;11a-导通翘板;11b-接线端子;12-接线端子组;13-绝缘部件;13a-绝缘挡壁;13b-凹槽结构;2-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按钮2式线上开关,包括壳体1和按钮2,壳体1上设有供按钮2放置的按钮2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孔,壳体1内部设有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11、12,在安装时分别电连接于零、火线,每组接线端子组11、12均包括两个接线端子11b和用于导通连接两个接线端子11b的导通翘板11a,按钮2上设有用于控制该两组接线端子组11、12的启闭且与导通翘板11a抵触设置的两个控制端,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11、12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进行绝缘隔开的绝缘部件13,所述的绝缘部件13位于按钮2的正下端且高于接线端子组11、12设置,所述的绝缘部件13为槽状腔体结构,槽状腔体结构包括分别与两组相邻的接线端子组11、12对应的两个绝缘挡壁13a,两个绝缘挡壁13a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1mm设置,所述的两个绝缘挡壁13a竖直设置且其内壁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若干凹槽结构13b,该凹槽结构13b在绝缘挡壁13a上的宽度大于1mm、深度不小于0.5mm设置。槽状腔体结构的绝缘部件13位于两组接线端子组11、12之间且两个绝缘挡壁13a内壁上的凹槽结构13b,能够增加两组接线端子组11、12之间的爬电距离,能够进一步实现线上开关的防爬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