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为适应电动汽车发展形势,许多城市都设置了充电桩,极大地方便了电动汽车的充电。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通过装有充电插头的电缆为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的需求量也随之倍增。充电桩电缆中既有电力线,也有控制线,由于充电桩电缆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电流负荷大,易受汽车碾压、日光照射、空气氧化、湿水环境及酸碱化合物等因素的腐蚀,而且电动车拖动频繁,线芯导体容易因疲劳断裂。现有的充电桩电缆都是用铜线作为电缆的线芯导体,铜线生产过程中能耗高,且铜线柔韧性、延伸性、抗蠕变性、抗腐蚀性都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充电桩电缆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的充电桩电缆柔韧性、延伸性、抗蠕变性、抗腐蚀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其包括外护层、隔离层以及六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芯,六个线芯包括电源线芯和通信线芯,通信线芯包括两根稀土铝合金材质的导体和设置在这两根导体外部的屏蔽层,各个电源线芯均包括稀土铝合金材质的导体以及导体外部的绝缘层,六个线芯绞合成线芯束,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的隔离层设置在线芯束的外部,所述的外护层设置在隔离层的外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六个线芯中包括两个粗电源线芯、两个细电源线芯、一个中型电源线芯和一个通信线芯,两个粗电源线芯横列,两个细线芯纵列在两个粗电源线芯的一侧,中型电源线芯和通信线芯横列在两个粗电源线芯的另一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粗电源线芯的直径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40%-45%。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通信线芯截面为圆形,通信线芯的直径与细电源线芯的直径相近,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8%-10%。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中型电源线芯的直径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12%-15%。
本实用新型的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导体都采用了稀土铝合金材料,稀土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电缆产品在导电性、柔韧性、延伸性、抗蠕变性、抗腐蚀性等方面均优于铜电缆,因而通过这种改进可以使充电桩电缆导电性、柔韧性、延伸性、抗蠕变性、抗腐蚀性都优于现有的充电桩电缆。同时,通信线芯的截面设置为圆形,与现有的椭圆形的通信线相比绝缘层厚度更均匀,通信线缆强度更强,能够防止因反复扭曲而发生导体断裂,通信线芯外部设置屏蔽层,对通信信号起到屏蔽作用,防止其他信号对通信信号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外护层,2为隔离层,3为通信线芯,31为屏蔽层,4为粗电源线芯,5为细电源线芯,6为中型电源线芯,7为绝缘层,8为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其包括外护层1、隔离层2以及六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芯,六个线芯包括电源线芯和通信线芯3,通信线芯包括两根稀土铝合金材质的导体和设置在这两根导体外部的屏蔽层31,各个电源线芯均包括稀土铝合金材质的导体以及导体外部的绝缘层,六个线芯绞合成线芯束,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物8,所述的隔离层2设置在线芯束的外部,所述的外护层1设置在隔离层2的外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六个线芯中包括两个粗电源线芯4、两个细电源线芯5、一个中型电源线芯6和一个通信线芯3,两个粗电源线芯4横列,两个细线芯5 纵列在两个粗电源线芯4的一侧,中型电源线芯6和通信线芯3横列在两个粗电源线芯4的另一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粗电源线芯4的直径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40%-45%。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通信线芯3截面为圆形,通信线芯3的直径与细电源线芯5的直径相近,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8%-10%。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中型电源线芯6的直径为充电桩电缆整体直径的 12%-15%。
本实用新型的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其导体为铝基中加入稀土、铁、硼等其他元素,经配比合成,形成稀土铝合金杆材,通过拉丝,绞制成6类特软型导体,再经过高温处理,其制成的电缆,韧性更好,弯曲性更强,不具有反弹性。电缆轻巧灵便,便携使用方便,特别适用狭小空间布局,整体耐油,耐腐蚀,耐磨,抗弯折。使用温度范围广,高温可达125度,对电缆柔韧性及载流量有较大提升。与铜电缆相比不但性能满足,而且具有轻巧灵便,经济性能指标更高的特性,与新能源汽车配套使用更能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本实用新型的稀土铝合金充电桩电缆,内部电缆芯与现有的充电桩电缆的电缆芯不同,对各个电缆芯的直径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使充电桩电缆电性能和通信性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