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251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上方设置有上盖,上盖设置为平板状,可防止人员碰到内部电池极柱,还可防止物品掉进电池模组内而造成电池短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电池模组内的每个电芯都连接有采集线,而采集线从电芯出来后,需从模组一侧绕到上盖上方并从上盖表面走过。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采集线要从模组的一侧绕到上盖的上方,使得没必要的走线距离太长,所以需要更长的采集线,从而增加了材料成本;

2.采集线走线从上盖上过,线束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采集线从上盖上方通过,没有走线槽固定线束,导致线束很凌乱;

4.采集线接插头没有固定位置,仅靠塑料扎带绑定,在汽车行驶中位置变动比较大,失效的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包括一长度沿着左右向延伸的上盖,所

述上盖上端面中间往下凹陷形成有走线槽,且所述走线槽沿着上盖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槽底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过线孔,所述走线槽底壁上还往上延伸设置有前后两对称的卡扣,且每一所述卡扣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块;所述走线槽的前后侧壁均往对侧延伸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走线槽底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且一个前侧壁上的所述压线板与一个后侧壁上的压线板在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走线槽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一致。

所述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一致。

每一所述压线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走线槽前后两侧壁。

所述走线槽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交错间隔设置。

所述挡块自走线槽底壁往上延伸设置。

所述挡块自走线槽前后两侧壁往对侧延伸。

所述走线槽内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倒U形扣,所述倒U形扣的长度延伸方向同走线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倒U形扣上穿设有扎线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集线直接从走线槽的过线孔穿上来进入走线槽内,从而减少了采集

线的走线长度,降低了材料成本;

2、采集线从上盖的走线槽内过,没有暴露在外,从而减少了因与外部器

件的擦碰而导致的破损风险;

3、采集线在走线槽内被压线板挡着不会乱跑,从而线束很整齐;

4、采集线公母接插头被卡扣与挡块固定于走线槽内,所以在汽车行驶中

不会动,从而降低了公母接插头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采集线走线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另一实施例去除扎线带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便于采集线走线的电池模组包括一长度沿着左右向延伸的上盖1,所述上盖1上端面中间往下凹陷形成有走线槽2,且所述走线槽2沿着上盖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槽2底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过线孔3,所述走线槽2底壁上还往上延伸设置有前后两对称的卡扣4,且每一所述卡扣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块5;所述走线槽2的前后侧壁均往对侧延伸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压线板6,所述压线板6与走线槽2底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图未示),且一个前侧壁上的所述压线板6与一个后侧壁上的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走线槽2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一个前侧壁上的所述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一个后侧壁上的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加起来大于或等于走线槽2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一致,即每一所述压线板6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走线槽2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一致,即一长一短设置,只要相邻不同侧的两压线板6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走线槽2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可。再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压线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走线槽2前后两侧壁,即每一压线板6横跨前后两侧壁。

较佳的,所述走线槽2前后两侧壁上的压线板6交错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5自走线槽2底壁往上延伸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块5自走线槽2前后两侧壁往对侧延伸,即前侧卡扣4左右两侧的两挡块5自走线槽2前侧壁往后侧壁的方向延伸设置,后侧卡扣4左右两侧的两挡块5自走线槽2后侧壁往前侧壁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池模组内的采集线7直接从走线槽2底壁的过线孔3穿上来进入走线槽2内,然后从压线板6与走线槽2底壁之间的间隙走线,因为一个前侧壁上的所述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一个后侧壁上的压线板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加起来大于或等于走线槽2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以采集线7不会乱跑,更不会跑到压线板6上面去,只能在走线槽2内很规则地走线;采集线7的公母接插头8的左右两端分别抵靠于左右两侧的挡块5,且卡扣4扣于公母接插头8的上端,从而公母接插头8被卡扣4以及挡块5固定于走线槽2内。

如图6、7、8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2内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倒U形扣9,所述倒U形扣9的长度延伸方向同走线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倒U形扣9上穿设有扎线带10,所述扎线带10能将从所述间隙中走线的采集线7扎起来,从而采集线7走线更紧凑。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图1的方位为参考,以所述走线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定义为左右,以两卡扣4所在为前后,以走线槽2的凹陷方向为上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