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03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传输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腔体滤波器被广泛的用于射频、微波等通信领域,是通信传输过程中的一种频率过滤装置,能够对需要的频段的信号进行选择,对不需要频段的信号进行抑制。

当前腔体滤波器的工作频率均较为单一,通用性较差,是实用于小范围的工作频率,无法适用于大范围的工作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以解决现有的腔体滤波器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其包括腔体、盖板,盖板固定安装在腔体上,以与腔体构成封闭空间;腔体滤波器进一步包括支撑柱、谐振板、调谐筒以及调谐杆,支撑柱设置于腔体内,谐振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柱上,调谐筒设置在谐振板上,调谐杆活动设置于盖板上,且部分容置于调谐筒内。

其中,腔体滤波器包括两个支撑柱,谐振板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柱上,调谐筒设置在谐振板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

其中,谐振板通过螺钉或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多个支撑柱上。

其中,两个支撑柱相对腔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其中,调谐筒的中心轴、调谐杆的中心轴与腔体的中心轴重合。

其中,调谐杆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于盖板上。

其中,调谐筒与谐振板为一体结构。

其中,调谐筒通过卡合、铆接或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谐振板上。

其中,谐振板为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盖板,盖板固定安装在腔体上,以与腔体构成封闭空间;腔体滤波器进一步包括支撑柱、谐振板、调谐筒以及调谐杆,支撑柱设置于腔体内,谐振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柱上,调谐筒设置在谐振板调谐杆活动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部分容置于调谐筒内。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中调谐杆活动设置于调谐筒内,可根据调谐杆容置于调谐筒内的多少来调节滤波器的工作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腔体滤波器100包括腔体11、盖板12、支撑柱13、谐振板14、调谐筒15和调谐杆16。

其中,盖板12固定安装在腔体11上,与腔体11构成封闭空间。

支撑柱13设置于腔体11内,即位于封闭空间内,其与腔体11连接为一体,支撑柱13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腔体11内,也可以与腔体11为一体结构。支撑柱13用于支撑谐振板14,在腔体滤波器100中可以设置多个支撑柱13,在本实施例中,则设置有两个支撑柱13。

谐振板14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3上,可通过螺钉17或焊接等多种方式固定在支撑柱13上,本实施例腔体滤波器100中有两个支撑柱13,相应的谐振板14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3上。谐振板14可以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为方形。

调谐筒15设置在谐振板14上,穿设于谐振板14,调谐筒15与谐振板14可以通过卡合、铆接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二者也可为一体结构。且在本实施例中,调谐筒15位于两个支撑柱13之间。

调谐杆16与调谐筒15配合使用以调节腔体滤波器100的工作频率,其活动设置于盖板12上,部分容置于调谐筒15内。具体来说,调谐杆16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于盖板12上,因此拧转调节调谐杆16可使其伸入或退出腔体11,即伸入或退出调谐筒15。

当拧转调谐杆16使其伸入调谐筒15中,即容置于调谐筒15内的部分变多时,调谐筒15与调谐杆16之间的相对面积增大,从而增加调谐杆16与谐振板14之间的电容耦合,电容耦合越强,腔体滤波器100的工作频率就越低;反之,当拧转调谐杆16使其退出调谐筒15,即容置于调谐筒15内的部分变少时,腔体滤波器100的工作频率升高。

本实施例中,当调谐杆16的调节距离较长时,腔体滤波器100的工作频率调节范围也会较大,且通过调节调谐杆16,能够快速实现腔体滤波器100工作频率的切换。

从腔体滤波器100的整体结构上来说,调谐杆16与调谐筒15的设置不会影响到腔体滤波器100中其他部分的设置,对于腔体滤波器100的结构不会造成过大影响,因此设计起来也较为简单,能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柱13相对腔体1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且调谐筒15的中心轴、调谐杆16的中心轴与腔体11的中心轴重合。

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盖板,盖板固定安装在腔体上,以与腔体构成封闭空间;腔体滤波器进一步包括支撑柱、谐振板、调谐筒以及调谐杆,支撑柱设置于腔体内,谐振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柱上,调谐筒设置在谐振板调谐杆活动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部分容置于调谐筒内。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中调谐杆活动设置于调谐筒内,可根据调谐杆容置于调谐筒内的多少来调节滤波器的工作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