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70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荧光显示屏,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



背景技术:

真空荧光显示屏是从真空电子管发展而来的显示器件,它的基础特性与电子管的工作特点基本相同。由发射电子的灯丝、加速控制电子流的栅极、玻盖、玻璃基板、印上电极和荧光粉的阳极构成。光线从玻盖射出。

目前,现有的真空荧光显示屏为了能够增加光线的投射面积,将光线从玻璃基板上射出,这就需要在玻盖背对栅极的一侧覆盖一层挡片,用以遮光,在玻盖朝向栅极的一侧涂布有导电膜用以防静电,但在使用和运输的过程中,挡片容易被刮落,造成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通过设置导电石墨层,达到不易造成漏光现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包括侧板、灯丝、栅极、玻盖、玻璃基板、印上电极和荧光粉的阳极,所述的侧板、玻盖、玻璃基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阳极安装于玻璃基板上,所述的灯丝固定于侧板上并穿设于容纳腔中,所述的栅极固定于玻璃基板上且位于阳极与灯丝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玻盖朝向容纳腔的一侧涂布有导电石墨层,所述的玻盖与侧板之间设置有引脚,所述的引脚与导电石墨层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电石墨层涂布在玻盖上,由于石墨具有较好的导电作用,同时,石墨为黑色,具有较好的遮挡光线的作用,使得导电石墨层兼具导电和遮光的作用,并且导电石墨层位于玻盖朝向容纳腔的一侧,不易受到损伤,从而不易发生漏光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电石墨层包括石墨涂层和环形遮光膜,所述的石墨涂层涂布于环形遮光膜和玻盖上,所述环形遮光膜置于玻盖的边缘处,所述的引脚穿过所述环形遮光膜并与石墨涂层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环形遮光膜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使得置于石墨涂层不易因较强的震动而从玻盖上分离,进一步减小发生漏光现象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电石墨层还包括导电胶水层,所述的石墨涂层通过所述导电胶水层固定于所述玻盖上,所述的导电胶水层置于石墨涂层与玻盖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电胶水的作用,能够将石墨涂层更为稳定的固定在玻盖上,更为不易发生漏光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脚呈L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设置的引脚能够便于安装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的引脚之间连接有连接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的设置能够增加引脚的机械强度,不易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玻盖朝向容纳腔的一侧涂布有消气剂层,所述的玻盖靠近所述消气剂层的一端固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容纳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先将容纳腔内的空气抽取,将排气管封堵,继而通过消气剂层进一步吸收容纳腔中的空气,使容纳腔内能够形成接近真空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玻盖朝向容纳腔的一侧涂布导电石墨层,由于石墨兼具遮光和导电的效果,能够使容纳腔内不易产生静电的同时遮挡透过玻盖的光,不易产生漏光现象,同时,将导电石墨层置于玻盖朝向容纳腔的一侧,不易被刮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导电石墨层与玻盖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玻璃基板;11、阳极;12、荧光粉;2、侧板;3、玻盖;4、容纳腔;51、栅极;52、线路板;53、灯丝;6、引脚;61、连接条;7、导电石墨层;71、石墨涂层;72、环形遮光膜;73、导电胶水层;8、排气管;9、消气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背投式真空荧光显示屏,包括四个侧板2、一个玻盖3和一个玻璃基板1,将呈长方体设置的侧板2一端与玻璃基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玻盖3固定连接。使四个侧板2、一个玻璃基板1和一个玻盖3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容纳腔4。玻璃基板1和玻盖3均为透明玻璃。

在玻璃基板1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固定有呈块状的阳极11,多个阳极11沿着玻璃基板1的长度方向排列。在阳极11上印刷有一层荧光粉12,荧光粉12置于阳极11背对玻璃基板1的一侧。在玻璃基板1上固定有栅极51,栅极51的两端与玻璃基板1固定连接,中部往远离阳极11的方向弯折,并与阳极11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

玻璃基板1上固定有一块线路板52,线路板52位于阳极11背对荧光粉12的一侧并且与阳极11电连接。

在侧壁上固定有多个不锈钢制成的引脚6。引脚6呈L形,并且一端穿过侧壁并焊接在线路板52上,另一端从侧壁伸出并往靠近玻盖3的方向弯折。

这些引脚6沿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了增加结构强度,位于侧壁两端的相邻的两个引脚6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条61连接。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将连接条61与引脚6一体化设置。

在与引脚6相邻的侧壁上穿设有多个灯丝53。灯丝53焊接在阵列上,作为阴极。阵列固定于侧壁上。灯丝53的长度方向与侧壁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灯丝53位于栅极51与玻盖3之间。在引脚6通电之后,灯丝53上产生的电子开始发散,电子穿过栅极51后落到荧光粉12上,继而荧光粉12发光。所产生的光透过玻盖3和玻璃基板1后发散。

为了减小漏光现象的发生,在玻盖3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涂布有导电石墨层7。导电石墨层7包括石墨涂层71、环形遮光膜72以及导电胶水层73。先将呈黑色的环形遮光膜72通过胶水粘在玻盖3上,继而将石墨涂层71印刷在玻盖3上,石墨涂层71的厚度为30微米。继而将导电胶水层73覆盖在石墨涂层71、环形遮光膜72上,将石墨涂层71固定。

为了使电子不易被容纳腔4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所阻挡,在玻盖3上一体化设置有排气管8,排气管8与容纳腔4连通,用以抽取容纳腔4中的空气。在玻盖3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固定有消气剂层9,通过消气剂能够进一步吸收容纳腔4中的空气,使容纳腔4能够达到接近真空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