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79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注液机的注液杯,属于电池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注液处理,对锂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现有技术中,在锂电池进行注液之前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抽真空,以避免电解液注入电池时原有的气体不能排出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带来的风险。目前的注液装置一般是先采用抽真空装置对锂电池进行抽真空,待抽真空结束后由注液头向注液杯中注入电解液,注液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电解液后关闭注液头,再将注液杯中的电解液注入锂电池中。采用这种形式存在以下缺陷:抽真空和注电解液的过程耗用时间较长,影响锂电池注液过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注液装置,避免电池内的真空状态受注液杯内腔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注液过程的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注液装置,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注液杯,其特征是:在所述注液杯上设置第一气孔和第一注液孔,第一气孔用于对注液杯的内腔进行抽气或者充气,第一注液孔用于向注液杯内注入电解液;

在所述注液杯中设置能够升降的阀杆组件,阀杆组件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为中空结构,内杆设置在外杆的中空腔体中;在所述注液杯的底部设置与电池的注液口相连通的第二注液孔,外杆下端通过密封件与第二注液孔配合,外杆的上端设有用于抽真空或充气的第二气孔;所述外杆和内杆之间存在间隙,在外杆的内腔中设置台肩,内杆的下端通过密封件与台肩处配合,内杆能够相对外杆升降,以封堵住外杆的中空腔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注液孔外侧设置能够升降以堵住第一注液孔的堵杆。

进一步的,在所述注液杯的上部固定安装座,阀杆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座中设置导向套,阀杆组件与导向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组件和安装座之间、以及安装座和注液杯之间设置密封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注液杯的底部设置注液嘴,注液嘴的注液孔连通第二注液孔和电池的注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注液杯和注液嘴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注液装置通过内杆和外杆将电池和注液杯实现分离,互不干涉,能够保证电池的真空状态;同时,能够提高注液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注液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注液杯、2-注液嘴、3-导向套、4-外杆、5-内杆、6-安装座、7-压套、8-第一气孔、9-第一注液孔、10-堵杆、11-第二气孔、12-第二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1,注液杯1的底部设置注液嘴2,注液嘴2的注液孔与电池(如锂电池)的注液口连通;在所述注液杯1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气孔8和第一注液孔9,第一气孔8用于对注液杯1的内腔进行抽气或者充气,第一注液孔9用于向注液杯1内注入电解液,在第一注液孔9外侧设置能够升降以堵住第一注液孔9的堵杆10;在所述注液杯1的上部设置安装座6,安装座6上设置压套7进行固定,在安装座6内设置有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包括外杆4和内杆5,外杆4与注液杯1上部的安装座6之间由密封件密封,在安装座6中设置导向套3,外杆4与导向套3滑动配合;所述外杆4为中空结构,内杆5设置在外杆4的中空腔体中,并且内杆5能够在外杆4的内腔中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注液杯1的底部设置与注液嘴2的注液孔相连通的第二注液孔12,外杆4下端通过密封件与第二注液孔12配合,外杆4的上端设有第二气孔11,第二气孔11用于对电池和外杆4的内腔进行抽真空;所述外杆4的内壁和内杆5的外壁之间间隙配合,以避免影响对电池的抽真空工作;在所述外杆4的内腔中部具有台肩,内杆5的下端通过密封件与台肩处配合,内杆5能够相对外杆4升降,以封堵住外杆4的内腔。

为了保证注液杯1内腔的密闭性,在外杆4和安装座6之间、外杆4和压套7之间、压套7和安装座6之间、以及注液杯1和注液嘴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如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注液装置的工作流程:首先,内杆5向上移动将外杆4的内腔通道打开,外杆4压住注液杯1底部的第二注液孔12,外杆4的空腔通过第二气孔11和外部抽真空设备以及电池连通,用于将电池中的空气抽出;与此同时,注液杯1的内腔通过第一气孔8与抽真空设备相连,抽取注液杯1内腔的空气,抽完真空之后,第一气孔8封闭,第一注液孔9打开并与泵液(定量泵)系统连通,将一定量的电解液注入(抽吸)注液杯1的内腔中,然后第一注液孔9上侧的堵杆10将第一注液孔9封死。本实用新型在对注液杯1和电池同时进行抽真空,注液杯1完成抽真空后即向注液杯1中注入电解液,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电池的抽真空操作和注液杯内腔的抽真空操作通过内杆和外杆实现了分离,互不干涉,能够保证在注电解液之前电池内的真空状态不受注液杯内腔的影响,这样之后注入电解液的时候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注入。

之后,内杆5压住外杆4内腔的台肩处,以封闭外杆4内腔通道,以避免电解液上行进入抽真空管路中,外杆4升起以使注液杯1内腔与注液杯1下侧的第二注液孔12连通,并在第一气孔8处通压力气体(约0.2~0.4MPa,一般采用氮气),此时,电解液在压力气体作用下压至电池中;在注液过程中,为了提高注液效率和质量,注液杯1中电解液上方会有充入压力气体、抽取压力气体、充入压力气体的循环过程(该循环过程由第一气孔8实现);待电解液被压吸进电池中,注液将尽的时候(具体如电解液液面低于外杆4的下端的时候),内杆5升起,由第二气孔11向外杆4的内腔中充氮气(惰性气体),将外杆4内腔中的电解液吹出,此时,注液杯1内电解液的上面也通压力气体,将注液杯内的电解液压至电池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注液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第一气孔8打开,与此同时,内杆5向上移动将外杆4的内腔通道打开,外杆4向上移动打开注液杯1底部的第二注液孔12,第一气孔8与第一抽真空设备连通,外杆4的空腔通过第二气孔11和第二抽真空设备连通,第一抽真空设备和第二抽真空设备同时对注液杯腔体和电芯(电池)进行抽真空;当注液杯腔体中真空度达到要求之后,外杆4下降压住第二注液孔12,由第二真空设备继续对电芯(电池)进行抽真空,其主要在于保持电芯(电池)中的真空度,与此同时,关闭第一气孔8,打开第一注液孔9,将一定量的电解液注入(抽吸)注液杯1的内腔中;注液完毕后,第一注液孔9上侧的堵杆10将第一注液孔9封死,外杆4抬起,同时内杆5封闭外杆4的内腔,注液杯对电芯(电池)进行注液;在注液过程中,注液杯1中电解液上方进行充入压力气体、抽取压力气体、充入压力气体的循环过程(该循环过程由第一气孔8实现);待电解液被压吸进电池中,注液将尽的时候(具体如电解液液面低于外杆4的下端的时候),内杆5升起,由第二气孔11向外杆4的内腔中充氮气(惰性气体),将外杆4内腔中的电解液吹出,此时,注液杯1内电解液的上面也通压力气体,将注液杯内的电解液压至电池中。本实施例采用第一抽真空设备和第二抽真空设备同时对电池和注液杯腔体进行抽真空,抽真空的效率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